以创建“侯德榜班级”为载体构建第二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 |
作者:郭亚臣 日期:2013-09-26 阅读:566 次 |
【摘要】本论文从寻访侯德榜先生的生平事迹的角度,阐述了侯德榜精神的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侯德榜精神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在化学化工类专业中以创建“侯德榜班级”为载体构建第二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可行性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侯德榜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以推动党的理论研究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同时又特别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是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讲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结合学生思想的时代特征,在内容上要重视多元价值观和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在形式上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大学生个体及大学生心理,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体化,避免空话大话套话模式。因此,探索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1 侯德榜精神的内涵 1.1 侯德榜与侯德榜精神 为了寻访侯德榜先生的生平事迹、探寻侯德榜精神的内涵,笔者在前期查阅大量侯德榜先生资料在学院内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于2009年8月带领07级应用化学专业党支部前往侯德榜精神的诞生地——天津碱厂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 侯德榜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突出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侯德榜博士研究的专业原本与制碱无关。侯德榜1921年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一年,侯德榜收到一封来自祖国的不寻常的信件,寄信人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交通受阻时期。中国一向依赖进口的洋碱断了来源,国计民生受到严重影响,范旭东先生决心在塘沽久大精盐公司的基础上创办永利制碱公司并进一步发展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可是苦于当时国内没有专业人才,于是他发信给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和舒适的生活,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这集中体现的正是侯德榜满腔热情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精神和不畏艰难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即侯德榜精神。 1.2 侯德榜精神的内涵 侯德榜精神的内涵首先在于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执着的理想信念精神。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他遇到了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而赴美考察,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的陈调甫先生。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侯德榜精神的内涵最核心在于勇于探索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科研精神。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简单,但是工艺非常复杂。例如,生产中干燥锅结疤,浑圆的铁锅在高温下停止了转动。技师们都很焦急,此时侯德榜果敢地拿起大铁杆往下捅,汗水很快湿透了工装。不久之后,他觉得单靠力气难于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经过艰苦的探索、实验,他们采用加干碱的办法终于使锅底上的碱疤脱水掉下来,总算克服了困难。最值得一提的是,侯德榜先生博士论文研究的不是制碱工艺,但是为了振兴祖国的制碱工业,毅然从零开始进行探索研究,不仅揭示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而且创立了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精神的内涵还在于事业追求中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在他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曾写道:这些事,“无一不令人烦闷,设非隐忍顺应,将一切办好,万一功亏一篑,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程,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其实目前一切困难,在事前早已见及,故向来未抱丝毫乐观,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 这就是侯德榜事业心的生动写照。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侯德榜精神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指导下的侯德榜精神 (一)侯德榜精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精神是侯德榜精神的思想基础;勇于探索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科研精神是侯德榜精神的精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是侯德榜精神的关键。 (二)侯德榜精神是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相类似的总体性范畴。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当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并为之不懈奋斗追求的时候,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老一辈科学家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发展民族科技所作出的贡献,与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华之崛起、民族独立解放所作出的贡献,在本质上是同一范畴,因为他们都具有为了民族复兴、富强这一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结合到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就表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思想基础。 勇于探索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科研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集中体现。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的求知探索精神,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正是广大青年学生在生活和事业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3创建“侯德榜班级” ,弘扬“侯德榜精神” 2009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也是祖国的六十华诞,以此为契机,本着“感染一批人,带动一批人”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优秀的榜样激励学生、以崇高的精神教育学生、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以浓厚的氛围感染学生”,在化学化工类大学生中大力宣传中国化学工业先驱侯德榜的事迹和精神,学习侯德榜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投身化工等各种基层事业的热情,从而为我国各行业培养更多的领军人物和领衔人物。 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笔者在07级应用化学专业内进行了创建“侯德榜班级”的试点工作。首届评选工作从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班级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比细则,并依次为依据,对应用化学专业七个班的情况进行横向数据对比和现场评比展示而产生“侯德榜班级”,得到全体学生的广泛认可。 总之,坚持侯德榜精神育人,构建第二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是我院学生工作的一项创举,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