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经验评析
作者卫兴华              日期:2013-03-07               阅读:4791 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60年的岁月。这是不平凡的60年,既经历了前3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经历了后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成功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发展成就与经验评析

   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前30年和后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系。应当肯定,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后30年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尽管改 革开放前在理论和实践中犯过“左”的错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造成了损失,但不容否定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巨大成就: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 大山”,即消灭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永远结束了近代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工人阶级 和广大穷苦农民翻身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工人与贫苦农民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空前提高,焕发出生产劳动的巨大积极性与创造性,起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 力的作用。

  在前30年中,我国的经济和各方面的事业获得旧中国无法比拟的快速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不过15.8万吨,生铁 25万吨,原油12万吨,水泥66万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仅占12.6%,农业和手工业占绝大部分比重。我们造不出一辆汽车、拖拉机,更造不出一辆 坦克和飞机。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在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的国际环境下,主要靠自力更生和部分靠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获得了发展与改善,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发展农业机械,增加农村用电和化肥农药,改进耕作制度 与方法,使农业生产获得了显著发展。从粮棉产量来看,1978年比1949年分别增长1.7倍和3.9倍。我国的工业获得更快的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 部门,如汽车、拖拉机工业等。其它工业如钢铁、电力、石油、煤炭、化工、机械、轻纺等的产量大幅增加。全国工业企业达到35万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 产达3200亿元,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积累起来的固定资产的25倍。1952-1978年,工业发展年均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 处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前列。

  我国的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试验成功,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以及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也获得成功。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前30年中,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过“左”的错误。大跃进、刮共产风、追求“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搞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四 人帮”的破坏,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从统计资料看,以1952年的国民收入为100,1959年为202.1,而1968年反降为 200.4。因为“大跃进”后的调整期即1960-1962年和“文革”中的1967-1968年,共五年的经济增长为幅度较大的负数。如果没有这种失 误,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可达8%以上,经济总量可以增加一倍。同时也可看到,由于我国生产力特别是农村生产力十分落后,再加上后来搞“左”的一套,延缓 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全国特别在农村,在改革开放前夕还存在大量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

  另外,改革开放前僵化的经济体 制使企业缺少活力,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它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前期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生产力的发展 起过积极的作用,完全否定它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弊端主要是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和自主钱,因而缺 少活力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这种弊端的体制性原因就是陈云同志1979年所指出的: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而没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前述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是不同的问题。


  需要正确看待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前30年中成就与失误的关系。既不应通过突出 和放大失误的消极后果否定前30年的重大成就,甚至将前30年妖魔化;也不应只强调成就而讳言失误,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失误所造成的严重消极后果和经济政治 的损失。另一个方面是前30年和后30年的关系。要看到前30年的发展为后30年的成就奠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独立自主高度统一的新中国的存在、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国有企业为我国的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巨大成本。国有企业在前30年的发展中,利润率是相当高的,而利润和折旧费却全 部上交,它为国家建成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设施,也被改革以来新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所使用。国有企业还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不同的税负也使国企负担 畸重。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的绝对数大幅下降,大量国有资产合法或非法地流入私人手中,这也是国有经济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付出的成本。可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构建与发展是以前30年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同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改革前建 立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为基础的。

  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评析

  改革开 放3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1978年-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2亿元增加到 300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4倍,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的3倍多。人均GDP从1978 年的381 元增加到 2008 年的22698 元,近3300美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81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实际增长 6.3倍,农村温饱不足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左右(按人均年收入低于286元标准计算),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10.6亿元(人均 20元左右)增加到21788.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8亿美元增加到2561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8%增长到7.9%,由占世界 第29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外汇储备由1.7亿美元增加到1946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已达到2100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 经济总量中所占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预计近年内可以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增加到6万亿元以上。韩国 在今年8月14日公布的对20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评价中,美国得分为69.15分,居第一位,中国为54.73分,居第二位。以下分别为日、德、法等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财富的增长,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货币追求商品变为商品追求货币,社会主义“短缺经济”论消失 了。人们所追求的商品档次在不断提高,由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到电话、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再到不断更新的电脑、汽车、住房、别墅 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济实践和生活实际表明:一方面,新中国建立后的近30年发展为后30年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成就又远远超过前30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总计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就会显得更加突出。因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基数很薄弱,而60年的发展又很迅速。经过三年恢复时期的1952年,5 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年均增长8.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加77倍。新中国成立初 期,全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足1%,2008年上升为8.4%。60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村人均纯收 入由44元增加到476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8年与1952年相比,由8.6亿元(人均1.6元)增加到近21.8万亿元(人均16407 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950年只有11亿多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超过2.5万亿美元,增长2266倍。与1949年相比,2008年我国能源产量 增长108.5倍;原煤由0.32亿吨增长到近28亿吨,增长86倍以上。发电量增长805倍;公路里程增长45倍以上(达370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 到有,超过6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2.2万公里增加到8万公里以上,增长近3倍。


  从农业生产的发展看,2008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达到52871吨,人均产量增长91%;棉花产量增长15.9倍,达到749万吨,人均产量增长5.9倍。

  从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看,60年来我国的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增长64.7倍;布由18.9亿米增加到710亿米,增长36.6倍。

   目前,我国许多工农业产品已居世界第一位。居第一位的主要工业品中,有钢(解放初期居26位)、煤、水泥、化肥、棉布等。发电量由原居第25位上升到第 2位,原油产量由原居第27位上升到第5位。已居第一位的主要农业品有: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

  我国的产业结构已逐步改善。从1952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由51%下降到11.3%;第二产业由20.8%上升到48.6%,第三产业由28.2%上升为40.1%。这既反映了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反映了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6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还反映在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上。新中国建立初期,城镇居民用于吃穿的开支占全部生活费开支的比率即恩格 尔系数为80%,农村居民高达90%以上,2008年分别降到37.9%和43.7%。新中国60年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水平 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迈进。

  60年的发展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更好更快 地发展中国。60年的辉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取得的;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 的;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获得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又是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 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中取得的。


  几点认识 

  尽管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 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还很大。我国的GDP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27.2%,如按人均GDP计算差距就更为悬殊,还不到日本、欧美等 国家的十分之一。应客观地看到这种差距,并团结和调动全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不断缩小并最后消除差距。

  还应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付出了环境和生态的重大代价,付出了能源资源过多消耗的代价。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亟需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30年来,既有成功的经验,这是主要的;也有值得反思的缺失。例如:出现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出现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的三难问题;出现官商勾结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现象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是一个难点很多的复杂过程。

  新中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实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距离大为缩短。今后,我国经济即使年均增长8-9%,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末,就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在经济上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并进一步赶上发达国家,需要重视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应通过科学改革,把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真正搞好搞活, 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要重视发挥改革的双重作用,使之既成为 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成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手段。尤其需要重视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其次,要通过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 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扭转前一时期“重资轻劳”的倾向。再次,应加强对社会 主义公平正义的认识。判断改革、发展和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既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也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即道义标准。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中,解 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标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邓小平所讲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也是生产力标 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不能只重生产力标准而忽视价值标准,也不能只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只有坚持两个标准的统一,才有利于缓解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 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阅读:4791 次

卫兴华的文章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两大理论体系孰优孰劣?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理论观点
中国60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巩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确立
关于误解错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七论”
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
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关于坚持效率和公平统一的几个问题
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经验评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需要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
2012年经济走势和经济工作取向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形成共识
我国决不能搞私有化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经济思想的形...
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对“三个有利于”标准怎样理解更准确些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