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确立
作者卫兴华              日期:2013-03-07               阅读:4840 次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确立过程,对于我们深化相关理论问题的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内在关系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认为,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将消除商品经济。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虽然肯定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却认为商品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价值规律“不能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理论界对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存在不同见解,有社会主义非商品经济论、生产资料非商品论、生产资料商品外壳论、商品逐渐褪色论等,也有个别学者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商品经济论。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了传统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问题,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而进行改革,就需要重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需要突破传统理论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提出“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 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要重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也存在商品经济,但那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 经济;虽然也存在市场,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不健全,发挥不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而且长期以来,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认为市场调节是资 本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社会主义经济只实行计划调节。我国在改革的前期阶段,虽然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但还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构建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传统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所以,当时经济理论要实现发展与创新,首先要突破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 起来的传统观念,从而突破社会主义非商品经济论、生产资料非商品论等观点。

  1979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家计划的编制“要自觉运 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按照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生产,并提出国有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竞争”。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只开展竞赛,没 有竞争,竞争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斗争。中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可以进行竞争,是一种理论上的突破。同时,提倡国有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就要以国有企业成为 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为前提。因此,这是从开展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随后,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必须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问题,理论界基本上统一了认识。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既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 非商品经济论、生产资料非商品论、商品经济与计划调节对立论、商品逐渐褪色论等观点,也否定了商品经济是旧社会制度遗留下来的经济形式,是外加于社会主义 经济而非社会主义经济内生的东西的观点。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推进改革、搞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生 活、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把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性特征与经济体制性特征统一起来,使我 国改革走上市场取向的道路,从而为后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了重要的阶段性的理论铺垫。

  从提出市场调节为辅到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两种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范畴,即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实 行市场经济。在西方文献中,曾把“市场经济国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同义词使用。正因为这样,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只强调发展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 值规律,并提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而避免使用“市场经济”概念。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确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不讲商品经济,只讲市场经 济。而在我国,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不能画等号的。第一,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存在商品经济与市场,但那时的市场不能对社会经济起调节作用,既不能调节 价格,更不能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能调节供求关系,起调节作用的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可以说,市场不起调节作用的商品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第二,如果 把商品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那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就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就等于有市场经济了。以此推论,我国早就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这显然是不 正确的。第三,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经济并不起配置资源的作用,配置资源的是指令性 计划。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就必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在传统体制和观念中,市场调节被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机制。在我国改革进程中,需要突破这一传统观念。

   怎样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计划经济概念,只讲过计划调节。列宁在 1906年的著作中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概念,作为两种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我 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也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在改革中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框架,并在改革的前期阶段提出“计划经 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模式。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提法具有局限性,但应肯定市场取向的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的,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作 了准备。当时关于计划与市场怎样相结合的讨论,既有板块式,又有内在结合式,或称作渗透式。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党的十三大报告对计 划与市场的关系作了全新的论述: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 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显然,这离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很近了。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谈 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就超越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观念。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强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传统观念,表明社会主义 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时表明,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样,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终确立起来了。



  阅读:4840 次

卫兴华的文章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两大理论体系孰优孰劣?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理论观点
中国60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巩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确立
关于误解错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七论”
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
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关于坚持效率和公平统一的几个问题
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经验评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需要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
2012年经济走势和经济工作取向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形成共识
我国决不能搞私有化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经济思想的形...
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对“三个有利于”标准怎样理解更准确些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