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普及历史知识首先应尊重历史真实
作者张海鹏              日期:2013-04-28               阅读:4120 次

 对于普及历史知识这项工作,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大众中普及历史知识,引导社会大众提高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进而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素质,应该是我们在普及历史知识时的共识。而这一共识的核心是:普及历史知识首先应尊重历史真实。

  时下,各种历史讲坛吸引了不少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收视率往往很高。在此基础上制作的书籍、光盘,发行量也很大。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大众对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视程度。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历史文献浩如烟海,近现代的历史记载更是不可胜数。利用这些历史记载撰写通俗的历史读物或者制作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社会大众做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实现历史知识的社会化,是很有意义的。这项工作只能抓紧,不能轻忽。但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必须把握的一点是尊重历史真实。

  人人都需要历史知识

  谈古论今,知古鉴今,中国人自古就有这种传统,哪怕是底层劳动者也不免如此。或许有人会说历史无用,自己不了解历史也照样生活和工作。这显然是一种浅薄之见。其实,人人都需要历史知识,人人也都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无论工人还是农民,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每个人都可能运用个人的成长史观察自己所在的团体与社会,确定自己的前进道路。这就是历史知识、历史意识在起作用。所以,每一个对社会负有某种责任的人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没有相关历史知识作支撑是绝对承担不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的。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处理国家公务中,一个人有没有历史知识大不一样,高下判然。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都是离不开历史知识的。

  当前,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为每日三餐发愁,往往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充实与享受。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人有知识、有阅历的表现;茶余饭后讲点历史故事,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上的充实。当然,许多人了解历史的目的远不止于此,他们还希望通过了解历史,帮助自己在前进时少走弯路,做到知古鉴今。可是,毕竟每个人都成为历史学家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个历史学家,也不可能精通所有历史时段、所有历史领域。从这个角度说,人人都需要接受某些历史知识的熏陶,成为历史知识普及的对象。

  在人人都需要历史知识的情况下,历史知识的普及需要面对不同的层次、开展不同的工作。首先一个层次是大中小学的学生。无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学生,都应该学习历史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或者说是历史方面的常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次一个层次是社会大众。社会大众的组成极其复杂,接受历史知识的能力、爱好与习惯都不相同。这可能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也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还可能与他们的生活境遇有关。粗分起来,除了专业的历史研究和教学人员,其他人群都可归入社会大众之列。但细分起来,专业的历史研究和教学人员只是在他所专长的那部分历史时段或领域是专家,在其他的时段或领域他们可能并不算专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者敢说他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很精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研究和教学人员也可以归入社会大众之列。
普及历史知识时错误倾向危害极大

  普及历史知识,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历史教科书、专业的史学论著,可以是普及历史知识的小丛书、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甚至是历史小说,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历史讲座或者论坛,也可以是影视剧或者政论片。但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有一点应是共同的,即在处理历史题材、普及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尊重历史真实,需要对历史发展的大势抱有畏惧之心,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历史唯物主义讲究尊重历史真实、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和普及历史知识时,都既要注意历史的多姿多彩,更要尊重历史真实,重视历史的本质。

  然而,在近年来普及历史知识的尝试中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历史真实的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兴趣。为此,有必要再次指出前些年一部以“共和”为名描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正剧”的错误倾向。这部电视剧在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中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算是普及历史知识的有效形式。但这种印象却是颠覆历史教科书的,是对正确历史知识的歪曲。例如,这部 “历史正剧”虚构了李鸿章与孙中山对谈的情节,虚构了袁世凯与宋教仁在洹上村饮酒对酌、共议“反正革命”的故事,试图通过这些虚构的情节告诉观众,不论在朝的还是在野的都在谋求中国的出路,都在走向“共和”。这些虚构的情节事实上并不存在,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本质的,在历史观上是错误的。说它在历史观上错误,绝非夸大其词。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所造成的腐败与落后是中国社会难以进步的基本原因。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群众在先进阶级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腐败统治的斗争历程是走向共和的历史,而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是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反对共和的历史。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和集团是在寻找不同的出路,而不是一个共同的出路。如果认为不论在朝的还是在野的都在为中国找出路,并且认为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一个“共和”的出路,那是违反历史真实、违反历史本质的。这部“历史正剧”错误地引导了观众,引起观众历史知识的错乱,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这样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很可惜的,也是要不得的。

  还有一部力求普及世界近代史知识的电视片,用意甚好。但是这部电视片的策划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以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为例,大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和平的、是妥协的。那篇文章说,中国人只知道斗争,不知道妥协。如果国人看了这部电视片,懂得了什么叫妥协,那就谢天谢地了。用这样的历史观指导电视片的制作,很容易把电视片引向歪路,给观众普及的是错误的历史知识。事实上,英国人不是只讲和平、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阶级斗争,是国王被杀头。和平是斗争的结果。中国人只讲斗争、不讲妥协吗?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仅以平津战役为例,解放天津是斗争方式,解放北平就是和平方式。和平也是斗争的结果。可见,说英国只有妥协,说中国只有斗争,都不符合历史真实。
把尊重历史真实作为普及历史知识的生命

  之所以列举两个电视片来反思当前历史知识普及工作中的不良倾向,是因为电视的传播力较强。尤其是一些历史正剧当下正成为社会大众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其倾向是否正确事关重大。

  所谓历史正剧,应是以严肃的重大的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剧本。作为剧本,它可以在某些故事情节上进行创作,讲究剧情安排。但是,由于事涉严肃的重大的历史题材,其情节的创作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能违背历史的真实与本质,更不能撇开已有的历史事实另行创作。历史正剧既要以生动的情节来演绎历史,使观众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又要表达严肃的历史观点,使观众得到正确的历史知识。而且,精神上的愉悦本身就应该包括接受正确历史知识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而不是单纯的感官刺激、娱乐消遣。扩而言之,任何以历史为题材的创作包括“戏说”作品在内,既然历史人物是真实的、时代是真实的,就应该尊重大的历史背景,引导受众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广大受众担负一定的教化作用。否则,就会与普及历史知识的目的背道而驰,对社会产生副作用。

  普及历史知识,推进历史知识社会化,是很重要、很严肃的工作。不仅历史正剧首先要想到表现历史题材时不能改变历史真实,其他一切形式的历史知识普及工作也要首先考虑如何尊重历史真实。出于普及的目的,我们可以合理改编,但不可以随意改变。只有做到这一点,历史知识普及工作才对今人有教育作用、有启示作用、有借鉴作用、有鼓舞作用。历史真实既是历史研究的生命,也是普及历史知识、推进历史知识社会化的生命,万不可玩忽大意。



  阅读:412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