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价值观研究的新进展——评《制度与价值观》
作者黄楠森              日期:2013-05-03               阅读:4467 次

 邹吉忠教授的新作《制度与价值观》(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针对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起飞阶段的价值观问题,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知识社会学方法、人学解析方法,对制度在解答价值观问题上的作用进行专题性综合研究,形成了观察和探讨新时期价值观问题的新视野。作者以其全新的视角、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分析,从制度的角度探寻价值观问题的解答思路,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价值观问题制度解答的必要性、可能性、条件及作用机制,是近年来价值观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对制度与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还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的课题,因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上的创新价值。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按照专题性综合研究模式,通过对制度在价值观问题解答中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的探讨,得出了富有创见的结论。比如,作者提出,价值观的多元性或多样化状况,是现代社会、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事实,这是价值观冲突的主要根源;价值观的多元性与多样化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价值观建设方面只能无所作为,而是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应对“客观”事实、解决价值观冲突的理论问题;价值观冲突的化解有多条路径,但制度创新在化解现代社会价值观冲突方面具有优先性;从历史角度看,价值观与制度之间存在一个由合一(前现代社会)到分化(现代社会)的演进逻辑,而今天正在形成二者辩证统一的新趋势;面对价值观的多元事实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状况,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应当有所不同,我们有必要、且可能创建一种解决价值观问题的中国模式;制度思维方式是制度在解决价值观问题方面的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和内在机制;在现代社会科学框架下推动价值观问题的解答,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也为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观点对我们思考和探询价值观问题的当代解答,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我认为,今天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能够实现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又正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间地域上、民族上、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差异之多, 在今天的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其不平衡、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之多可想而知, 但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这个基础上,无数复杂、深刻的差异都可以经过协商调整来化解, 建立起各个方面的和谐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多元价值观的协调、主导性价值观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关键。

  推而广之, 今天构建和谐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全世界的差异当然要比国内的差异多得多, 深刻得多,复杂得多,但世界各国和地区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科技高度发达、交往日益频繁、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并不是空洞的抽象, 而是实际的存在。生态平衡的破坏、资源的枯竭、贫富距离的扩大、核战争的危险、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染都涉及全人类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在以和平与发展作为主题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没有可能的。这就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我们是同一个地球的居民。除此之外, 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双边的共同之处和多边的共同之处, 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许许多多双边的和谐关系和多边的和谐关系。由此可以构建全世界的全面的和谐关系, 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形成,同样需要价值观的和谐与共识,需要在文化与跨文化的交流中,在有效的世界制度构建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地球人的公共价值观。

  因此,价值观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中外学术界都做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探讨,但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邹吉忠同志独辟蹊径,从制度的视角,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论内涵、解答思路与理论路径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和推进当前的价值观问题研究,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实践,都具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阅读:446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