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作者黄楠森              日期:2013-05-03               阅读:4225 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哲学,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推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问题。记者近日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立的成因、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枬森。
  记者:当下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很多。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和思维的方法,不需要体系;有人主张用全新的体系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有人主张改造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
  黄枬森:思想体系是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是任何学科建设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哲学也不例外。在人类科学史上,一门新科学的诞生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对象、真实的内容和合理的思想体系。这三个条件是互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科学,也结束了哲学的前科学历史,使哲学成为科学。但其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自觉地构建完整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只是在著作中包含了其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自觉地提出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至于辩证唯物主义,只是作为世界观前提蕴涵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
  自觉地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苏联完成的。苏联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的观点构建起这一体系。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以及世界各地取得胜利,这个体系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随着世界社会主义低潮的出现,这个体系又失去了昔日的地位。
  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人仍然认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理论界对此持异议的也大有人在,认为它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也不符合科学。有人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地位,有人试图以实践唯物主义甚至以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地位。这实际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否定了现实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
  对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我们以明确的对象、真实的内容和合理的思想体系三个条件来考察它,基本上是合格的。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三者的对象都很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很清楚。世界观是哲学总体,历史观和认识论是其分支,是部门哲学(人类社会历史与认识现象都是世界内的部分)。它的所有内容都是以人类实践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而且承诺继续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修正和发展。它从世界观开端,世界观又以物质范畴为开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展开,基本上呈现出一个合理的思想结构。应该说,苏联哲学家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了基本上科学的思想体系,基本完成了哲学从前科学向科学的转变。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的哲学体系,它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就内容看,传统体系强调批判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忽视了西方哲学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忽视了从现代科学发展中吸取西方哲学因素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体系上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实践、意识、认识这些内容应该摆在历史观之后或之中,然而在这个体系中它们都在历史观之前。今天,我们应自觉构建一个更加科学严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为此,不应该完全抛弃原有体系、另立门户,而应采取认真分析的态度,保留其科学基础,修正其不科学之处,补充其缺失,使之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严密。
  记者:马克思曾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当怎样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创新,使它更加科学严密?
  黄枬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要与时代及其精神的变化发展相一致。如果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就绝不仅是对一些哲学范畴的取舍和范畴顺序的安排。如果没有新颖的科学内容,仅仅在形式上做文章,是无济于事的。新颖的科学内容要到各方面去探寻。
  从对时代的研究中去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如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既争夺市场和阵地又互相渗透。如何从哲学上认识和对待这些现象,如何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回答的。
  从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去探寻。自古代到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自然科学家。但到了现代,由于自然科学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要精通多门学科越来越难,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距离也就拉大了。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绝不能离开自然科学,以自然科学的成果来支撑世界观、丰富和发展世界观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必须以现代自然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科学、生命科学等成果的哲学概括作为基础。
  从外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去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以其他学派的哲学作为自己的思想资料并从中吸取营养。对于西方哲学特别是当代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特别是传统中国哲学中哪些理论、哪些观点可以经过改造而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是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
  记者:您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架构是如何认识的?
  黄枬森:我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框架可以由六个部分组成:世界观、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其中,世界观是整体,其他五部分均是分支。世界观就是哲学本身,其他五部分均属部门哲学。如果更细一点分层,这六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世界观,第二层是历史观和人学,第三层是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
  这六部分的顺序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的,每一部分的内容也是按这一原则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有几点好处:
  学科对象明确。哲学的对象在历史上是不明确的,问题主要在于哲学家所说的对象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外哲学家们实际上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对象,即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后根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最后的根据就是世界的整体性和一般性,因此,它的对象就是无所不包的物质世界即宇宙,研究这一对象的学问就被称为世界观或宇宙观。
  部门哲学地位明晰。选择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的部门哲学,共同构成一个思想体系,主要出于两个理由:一是它们在学科分类中具有重要地位,二是符合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从学科分类来讲,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精神哲学都很重要,但自然哲学的内容与世界观的内容有很大重复,没有必要重复这些内容;历史观就是社会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哲学,不可缺少;精神哲学很需要,但研究很差,难于形成部门哲学;人学是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但经过几十年研究,已经形成了人学的思想体系,就是说它成为部门哲学的条件已经成熟。人有三种基本活动,即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世界的活动和评价世界的活动。以这三种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部门哲学,就是实践论、认识论和评价论。实践论的大部分内容已在历史观和人学中论述,再列为部门哲学似无必要。认识论过去已成为部门哲学,现在显然应该保留。研究评价活动的价值论过去为理论界所忽视,近年来成为热门学科,应该而且有条件进入部门哲学之列。价值论涵盖美学与伦理学,而且美学与伦理学均已成为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就没有必要列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了。方法论过去一直被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一部分,常与世界观并列,即辩证法,但实际上它并不是方法论,而是世界观本身的一部分。世界观包括物质观、时空观、发展观等部分,辩证法即为发展观。世界观一方面是理论,而被运用来指导人的活动时就是方法,不仅发展观是方法,物质观、时空观也是方法,所以在原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里并不存在真正的方法论。
  学科组成顺序合理。这些组成部分的顺序以及每一部分内部原理的顺序之所以按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安排,是因为这种安排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叙述的顺序从易到难,也易于为人所接受。
  名称确切。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确切的名称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用“辩证”来描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确实是十分确切的,因为辩证的可以概括那些与直观的、机械的、形而上的等特征相反的特征。哲学的核心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称作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就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哲学。至于其他部门哲学也应顺理成章地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时代及其精神总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体系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绝对完美的封闭的哲学体系,我们只能不断地探索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严密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学者名片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致力于把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设,同时致力于人学学科的创建工作以及文化理论的研究工作。



  阅读:4225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