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感受教育辩论中的民主氛围――新加坡国会采访纪实(下)
作者曾业松              日期:2013-03-15               阅读:4292 次

  新加坡实行议会民主,国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事关国家和人民的大事都要经过国会讨论决定。公民如果想了解国会讨论的情况,可以领取当天的入场证,进入国会旁听。

  国会会议通常是在中午12点30分开始举行。国会会议可以使用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每次会议都提供同步通译,公众可以通过上述任何一种语言旁听。

  2002年11月27日下午,我们来到国会大厦,办理了旁听证,然后通过安全检查,跟着就进入了会议厅。会议厅是开放的,分两层,座位成环型排列。一层是议员席,二层是旁听席。

  新加坡是个文明之都,一进会议厅就让我们肃然起敬。旁听席上坐满了人,但没有一点声响,显得十分安静。每个出席会议的议员,无论是进会场,还是出会场,都要恭恭敬敬地向议长鞠躬,旁听者也不能例外。

  

重视教育的程度令世界瞩目



  新加坡是个只有600多平方公里、32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奇缺的城市国家。这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人们关心教育、关心子女的前途,胜于关心一切。政府以人才立国,重视教育的程度也令世人瞩目。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之优良,教育成果之显著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这求新求变的时代,为了新加坡的发展和前途,教育部又提出了新的改革设想:一是要让大约10%的优等中学生直接升入初级学院(高中),即实行“直通车”制度;二是允许私立学校进入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个培育英才的改革动议,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计划能不能实施?需要国会讨论通过。2002年11月25日到27日,国会就此展开了三天的辩论,先后有34名朝野议员发表意见。

  发言的议员大都支持改革,但是,不少议员表示担心。有人认为“直通车”可能造成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精英身上,形成贵族阶层;有人担心改革过于着重培养顶尖学生,会忽视较差学生的需求;有人担心没有乘上直通车的学生,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比不上天资聪明的人,可能会心灰意冷,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等。针对一些人的担心,有的议员指出,美国有很多出色的中学,栽培的都是全国最佳的5%的学生,反观美国培养顶尖人才的学校,也大都是私人开办的。又有议员指出,学校排名次是重要的,在英美等地,家长、议员和纳税人都要求排名,主张放弃排名是愚蠢的。在辩论中,议员们畅所欲言,分析利弊,观点鲜明,这些议员不仅思想活跃,而且有非同一般的思辩能力。

  

国会会议也不乏激烈的争论



  议员刘程强认为“直通车”计划会把非精英分子排斥在外。他说,一锤定终身,必然对家长、学生、教师造成巨大压力。身为家长,为了让孩子搭上“直通车”,恐怕从胎教就得开始努力,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而人民行动党议员曾士生则针锋相对。他说,搭不上“直通车”,通过常规的教育制度,也能够读完初院,也能够上大学。我们必须了解,在新加坡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成为英精的路线非常的多。只要肯努力、肯拼,就会赢。他举例说,沈望傅进的是理工学院,虽然没有受大学教育,但他的产品世界有名,能说他不是精英吗?

  刘程强马上反驳说,进不了“直通车”可以出国留学,不过出国需要钱,没钱过不了江!我国的教育制度似乎并没有反映“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现象。就说沈望傅,他的成功是在美国,并不是在新加坡。

  曾士生跟着回应,希望不要小看理工学院毕业生的能力。就算沈望博在美国成功,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在哪里成功都是好汉,为什么一定要在新加坡成功?

  三天辩论中,第一天11名议员发言,第二天16名议员发言,第三天发言的有7人。最后发言的是教育部长张志贤。我们为能听到他精彩的总结感到十分荣幸。他说,新加坡目前教育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让一般学生都取得好成绩。现在每年有85%的中学生能继续升学。学生成绩在38个国家中排名第6。但是,美国不同。它以培养顶尖人才闻名。我们的改革要将两者的长处综合起来,一方面保留我们的优势,继续提高一般学生的水平;一方面要培养顶尖人才,让少数人才攀上高峰。初院和中学生高年级的改革有两方面,一是用更宽、更灵活的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创新、寻求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用更多元化的教育体制,照顾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针对民众担心多元化的教育制度可能导致更大的社会分化,加快形成贵族阶层,他表示完全理解。他说,教育制度改革就好像为一辆行驶中的汽车换轮胎,对于乘客将是一段颠簸的路程;对于司机将非常危险;对换轮胎的人来说将更加危险。但同时,他又充满信心地指出:教育改革将兼顾一般和顶尖学生。“直通车”虽然只惠及优秀学生,但教育部不会忽略和亏待其他学生。在实行新的制度时,将会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机会。

  

新闻媒体上没有领导人镜头



  综观新加坡国会三天的辩论,特别是亲临现场旁听议员的发言,感受国会教育辩论的气氛,可谓感慨良多:一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给了我们许多启发。不少议员都把“直通车”当作是培养孩子们的上策,呼吁政府把“直通车”推广到更多学校,以便更多的学生搭乘,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同时又呼吁政府通过多元化教育,提供各种各样的道路,供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以实现教育的平衡。这些思路是可取的,有些措施也是值得借鉴的。二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作为人民选出的议员应该反映人民的心声;应该有独立的思想,积极地参政、议政,献计献策,而不是人云亦云,去当摆设。作为有当家作主权力的民众应该有知情权,要求旁听国会辩论是主人公精神的体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政治热情,应该给予保持和支持。在这些方面,新加坡都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这对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三天的辩论中,国会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议长阿都拉等领导人都自始至终坐在议席上听取发言,但在当天的新闻媒体上,我们只看到每个议员发言的特别报道,却没有一个关于这些领导人的镜头。新闻报道以事实为中心,而不以领导人为中心,这个印象对我们来说非常之深。它是不是能够说明在一个民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才是民主的真正主体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阅读:429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