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三农”新策体现的是“新重农思想”
作者曾业松              日期:2013-03-15               阅读:4306 次

  中国历史上一直都“重农”,我们今天更重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重中之重”的思想和历史上的重农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因而可以把它叫做“新重农思想”。

  那么,历史上的“重农”和新时期的“重农”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提出“重农”思想的背景完全不同。历史上的重农思想是在农业社会里提出来的,是在农业生产力不够发达阶段提出来的;而我们今天所讲的“重中之重”思想是在工业化社会中提出的,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重农”的内涵有根本的不同。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是人的衣食之源,也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统治者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一方面重视农业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重视农业税收,重视禁止农民经商获取流通领域的利润。这种重农思想和重农政策,主要是重农业生产,重农民人口的数量,重国家对农民的索取,即重农民之“力”,不重农民之“利”。由此,农民始终是弱势群体,农业始终是弱势产业。

  我们党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农民问题,把农民问题当做作革命的主要问题,所以农民拥护共产党,支持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把七亿亩土地分给三亿农民,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按说农民问题应该解决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根本解决。因为新中国要强大起来必须搞工业化。借鉴国际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工业化,必须走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道路,也就是“以农养工”,因而国家继续征收农业税,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同时还实行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经过20多年,我国工业化发展了,农民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农差别、城乡差距形成了,而且愈来愈大。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了,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工业化发展也在总体上到了中期阶段,而城乡差别仍在扩大。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央连续发了五个新的“一号文件”,实行了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政策,集中体现了“重中之重”的思想。从战略看,主要是重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重维护和实现农民利益;重政策创新和制度改革。从工作看,主要是财力分配等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废除农业税,实行补贴政策,“以工补农”取代了“以农养工”。很显然,这是一种“新重农思想”,与历史上的重农截然不同。我们今天既重农民的力量,更重农民的利益;既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更重农民分享发展的成果。也就是说既重农民的“力”,更重农民的“利”。

  (作者系中央党校研究员)



  阅读:430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