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灾后重建的七个目标
作者胡鞍钢              日期:2013-05-02               阅读:4070 次

 此次灾后重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灾害重建规划和项目。要使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到灾前水平,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重建;尊重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机制进行重建三个方面。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能不能在3年内也就是到2010年年底,使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到灾前水平,核心的内容和目标就是3个问题、6个字:安居、乐业、增收。

  尊重自然,科学重建。这次灾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次重新洗牌,迫使我们必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我们按照主体功能区或者按照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划分,大体可以划分出三类地区:一是适宜重建区,主要是在山前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如成都、德阳、绵阳和广源的一部分平原地区等;二是适度重建区,这些地区处在山间,也包括一部分丘陵地区,在这些地区可以缩小人口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和适度重建;三是不宜重建区,包括那些已经被国家划定的生态自然保护区以及高山、高原地区。总之,民众如何安置,要基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承载能力。

  尊重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机制。既然搞市场经济,就要尊重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机制进行重建。譬如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都有助于促进居民从山区向平原转移,从低收入产业向相对高收入产业转移,我们称其为市场驱动。

  以上原则就是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科学重建,根据科学规划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进行重建。基于此,我认为,灾后重建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安居、乐业、增收、公共服务、经济振兴、基础设施的全面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初步恢复。

  第一个目标是安居。对于事关民生的住所,民众可以通过自建、相互助建等方式进行修复、加固,而已经损坏和倒塌的危房要进行重建。国务院已经决定从灾后重建资金中优先安排400亿元来修建、加固以及新建住房,这个任务量相当大。上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地震发生在巴基斯坦,地震造成350万人无家可归,而此次地震涉及的人口数量超过了1000万。解决老百姓的安居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也是一次巨大的重建机遇。

  第二个目标是乐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解决就业问题是民众在安居之后面临的第二位的问题。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当地、异地创造和安排就业来实现。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家家有就业,至少每户也要有一个劳动力能够就业,因为有了就业就有收入,有了收入才会有消费和支出,才有钱去盖房子。

  第三个目标是增收,也就是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一步要达到灾前水平,第二步要超过灾前水平。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当然,也要相应地提高低保标准,使得享受低保人员得到的援助超过灾前水平。

  第四个目标是公共服务,也就是确保灾区的人民能够享有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其中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值得注意:一是重建受灾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这基本上是由公共财政来解决的;二是扩大享受公共服务的人口覆盖比例,使之超过灾前水平。

  第五个目标是经济振兴。地区的发展有赖于地区经济的复苏和振兴。从GDP生产法的角度看,灾区出现了农业受损、局部的工业受损以及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受损。但是,从GDP支出法的角度看,这却是投资、消费的一次难得机会,这个地区的投资和消费增长都可能大大超过灾前水平。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公共投资也就是恢复基础设施的投资肯定超过灾前,此外,居民住宅也是一大笔投资。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或者说用于居民的公共服务的各种费用会大幅度增加,此外,随着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提高,该地区的居民消费还会被进一步刺激。如此,这个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会超过它的潜在增长率。当然,是不是3年之后就能超过,有赖于我们能不能很好地利用市场机制。不论怎样,这个地区会出现新的经济高增长是肯定的。

  第六个目标是基础设施的全面恢复,这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恢复,进而超越灾前水平。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水利方面由于受损非常严重,能不能超过震前,还有赖于如何重新规划和投资。

  第七个目标,也是实现难度较大的一个目标,就是生态环境初步恢复。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历史性的破坏,我们要使生态修复机制开始形成,使现有的生态功能区得到保护并进一步扩大,使该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地减少工业污染以及控制生活污染,使该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增强。

  以上这7个目标,就是要建立安居乐业、绿色环保、民族团结、安全和谐的美好新家园。这场灾难,已变成一个重建美好家园的最大机会。而这些目标,会鼓舞和激励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作者胡鞍钢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阅读:407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