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生命第一与举国体制
作者叶笃初              日期:2013-03-12               阅读:4201 次

   ●举国行动在当代中国并不是第一次,而以鲜明的“举全国之力”作出正式表述,则赋予了 前所未有的崭新内涵。举全国之力包含着坚持改革创新的不变决心,包含着发展民主、开放舆论的新的努力,包含着启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储备满足抗震救灾需 要,包含着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元素,最大程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减少或消除消极因素,因而成为建国以来应对国家重大危急事件的最佳范例

  ●救人第一就是生命第一。大震需要大爱,大爱即为大义。这是举全国之力的根本思想支柱和共同价值标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自十六大以来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举全国之力,有赖于举国体制的承载和运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 国体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服务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导和社会团结和谐为特征,以全国强大物质和精神资源为后盾,依照宪法、法 律授权和行政程序,在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国性的集中统一协调行动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举国体制既是一种工作机制,更是一种政治实力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袭来,震惊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其破坏性之强、波及范围之广、救灾难度之大,均是百年以来所罕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十昼夜中,连续 三次开会,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救灾,全力以赴。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策部署,提出“两手抓”、“两全力”,即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 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筹备工作,从而吹响了坚决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的号角。

  尤其是着重提出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的任务。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灾区企业要自力更生、奋起自救,农村要组织抢收、 抢种,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这使人们想起一则古训:“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为国之治乱评价重要标准。而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子弟兵和共产党 员打先锋,军民同心,共赴国难,以坚定、勇敢、迅速、有效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证明,并将继续作出证明。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时 间,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全国哀悼日,数以万计的群众云集天安门广场齐声高呼:“汶川挺住!”“祖国万岁!”这 绝不是偶然的,也不单是一种情感的表露、而是具有完全理性的在更广泛意义和更深邃内涵上的伟大中华自强心声。

  举国行动在当代中国并不 是第一次,而以鲜明的“举全国之力”作出正式表述,则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内涵。举全国之力包含着坚持改革创新的不变决心,包含着发展民主、开放舆论的新 的努力,包含着启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储备满足抗震救灾需要,包含着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元素,最大程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减少或消除消极因素,因 而成为建国以来应对国家重大危急事件的最佳范例。

  经验说明,一个举全国之力的大行动,总是包含着上头和下头的两个积极性,即最高决策 层的政治智慧与驾驭能力,同各级领导机关、行政办事部门及亿万人民积极性主动性的紧密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价值的普遍认同和机制的成熟 高效。前者属于思想层面,是导向和基础;后者属于运作、制度层面,是条件和保障。光有形势判断和政治决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坚强的组织力量和体制保证。

   党中央的政治决心和组织部署,迅速传遍了中国大地,包括政治局各位常委、委员及国务院部委领导、解放军首长,先后亲临灾区第一线,甚至弃车步行、翻山越 岭,直达震中地区,现场调度,指挥移前,与此同时是全党全国包括灾区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自救、互救紧急行动,其规模、速度和效率已为人所共见。

  ——“生命第一”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政治决心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救人第一就是生命第一。大震需要大爱,大爱即为大义。这是举全国之力的根本思想支柱和共同价值 标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自十六大以来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举全国之力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确保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取得抗震救 灾全面胜利。举全国之力即举全社会之力,包括有形的组织力,例如高度组织化的和临时组合及以自然人为基础的志愿者之力等等,还有无形的其他力,如以媒体为 维系或以网络作支撑的舆论力等等。

  举全国之力,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统一思想行动的正式表述。举全国之力,立足 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义,又符合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积淀,极易为中国亿万人民乃至遍布世界各 地华人的理解和认同。例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迅速加强了社会凝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在改革开放以来乃至建国以来都是较少见的良好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更加彰显威力

   举全国之力,有赖于举国体制的承载和运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追根溯源,起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年代,适应当时军事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 建国以后转入建设,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基础性建设中曾经推行“重点项目”、“大会战”等各种方式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由此,形成广义上的举凡国家经济 建设、军事、外交以及应对公共灾害事务的举国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应对多次洪水、冰冻及传染病蔓延等的重大灾害,已检验了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举国体制的成熟性和优越性。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思想的提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屡次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研究,明确要求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讲纪律,这就使我们的举国体制更加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更具原则性、权威性、规范性,铸成具有历久弥新的特质与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服务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导和社会团结和谐为特征,以全国强大物质和精神资源 为后盾,依照宪法、法律授权和行政程序,在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国性的集中统一协调行动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种体制就其具体功能而言, 带有临时性、紧迫性和较强危急处理特点。就其本质而言,它又是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和中央政府统一国家事务的自然延伸,兼 有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协调而又互相制约的特点,同时既有职责划分又有程序约束。它不但要承担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且要保证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整体的稳 定性、持续性及有效性。

  正如我们强调救人第一并不只是行动口号,而是一种政治决心一样,举国体制既是一种工作机制,更是一种政治实 力。抗震救灾检验了我们的举国体制,提升了我们的政治实力,也使我们获得许多新的经历感受。党的十七大,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正确地规定了增强我国经济实 力,同时把经济同政治、文化、社会统一起来,绘制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蓝图。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城 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显得重要和紧迫,也照亮了我们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 于加快灾区恢复重建的前进道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坚信,面对罕见震灾,自信者兴、自强者胜,关键是我们在科学基础上,总结过去,计议将来,努 力保持清醒,作出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阅读:4201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