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关键时刻的重要访问

作者韩召颖  网站编辑sxs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5-09-22

  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多场会谈,同美国地方州、工商企业、友好团体等朝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和互动,并面向社会各界发表重要演讲,就双方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可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此次访美是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科学面对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

  随着世界持续发生深刻变化,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着理论和现实上的双重挑战。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困境是大国崛起能否突破“国强必霸”的历史宿命和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难题。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认定大国崛起面临的困境是天然存在的,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冲突与战争,这似乎已成为无法改变的铁律。同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受到了来自现实各方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其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向亚太地区倾斜,通过强化与亚太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以加强美国的亚太领导地位,意图限制中国在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影响力。而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中国与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的既有领土争端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不断激化。此外,中美在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摩擦近来也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这些都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起了两国政界和学界对能否实现新型大国关系的质疑。

  这些质疑虽然并非空穴来风,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和认识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习近平主席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其实质为大国间避免战争,合作是当今大国处理相互关系的必然选择。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大国之间消除了所有的分歧、摩擦和利益冲突。在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的国际关系现实中,大国间存在分歧、摩擦和利益冲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加以处理。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实际上已经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国际关系实践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路径选择。

  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

  国际关系的历史演进、科技的发展、核武器的出现、全球问题的凸显等因素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迫使大国在处理相互之间关系时做出理性的战略选择,排除国内政治中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第一,新型大国关系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大国关系。16、17世纪以欧洲大国海上争夺和欧洲大陆的争夺为主要特征;18、19世纪以欧洲大国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为主要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大国之间的“对立和战争”为主要特征;冷战期间则是“对峙与竞争”;冷战结束后出现了以“竞争与合作”为主的特征,当今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以合作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第二,科技发展影响了国际关系形态。由于科技的发展,国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因素的内涵与本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形态,特别是大国关系。也就是说,今天的大国关系已经不同于50年以前的大国关系,更不同于100年或200年前的大国关系。目前,大多数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将其视为静态的、不变的,而事实上,它们实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第三,核武器降低了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核武器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战争的代价,核时代大国之间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以全人类的毁灭为代价。正是由于核武器强大的威慑作用,大国之间避免战争尤其是核战争成为理性的判断。第四,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问题日益突出。后冷战时代,大国之间在不同领域虽然存在利益竞争,但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公共卫生等诸多问题,迫使大国之间放弃零和博弈的思维,选择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在新的时代,和平共处、相互合作,才是大国应该理性选择的相处战略。

  在新的现实条件下,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忽视了国际关系所出现的新变化,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紧张的安全竞争关系,而合作才是大国之间最佳的理性战略选择。



[1] [2] 下一页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