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世界性危机与中国的发展道路
作者张宇              日期:2013-03-11               阅读:4147 次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和未来的走向,对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也有重要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呢?对此,既要有扎实有力的具体措施,更要有长远而全面的战略性选择。

   从根本上说,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把发展市场经济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国家的主导作用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 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中央集权同地方分权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等优 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和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和消极方面,把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 处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根据现实的变化和要求适时调整和创新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 展道路,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当 前这场金融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消费过度透支、货币政策失误、金融衍生品滥用、金融创新过度、政府监管不力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 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这一危机的最深刻的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狭小以及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 间的矛盾等具体方面,这一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和阶级对立。当前的这场大危机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性大规模的私有化浪潮有很大关 系,特别是金融垄断资本的急剧膨胀,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资本追求无止境利益的贪欲和投机活动失去了控制,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

   中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对当前的严重危机,首先必须继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 时加大国有经济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调整国有经济的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 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主创新和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其次,要继续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 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破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生产、鼓励创业、鼓励投资、鼓励就业,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的活力。第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国有制还是私有制,只要实行股份制都会面临着“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 拿社会或公众的财产而不是自己的财产来从事经营管理,甚至是投机和冒险,这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市场风险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当在解决 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参与企业管理和监 督的具体制度,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微观基础。

  社会主义应当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也应当实现资本主义难以达到的社会公正

   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与资本、工资与利润的严重对立,这种对立使社会生产能力在无限扩大的同时,社会上绝大多数 人的消费被限制在相当狭隘的界限内,需求的增长经常落后于生产的增长,从而造成生产的过剩、资本的过剩和劳动力的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在全球的泛滥,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为全球性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必须改变这种对抗性的经济 关系,把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结合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经济中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持续扩 大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以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落实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同时,要加大公共财政制 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 促进充分就业,切实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这样既有利于实现社会的 公平与和谐,又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调动居民创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实现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应当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也应当实现资本主义难以达 到的社会公正,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效率与公平的这种内在的有机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越性,这个优越性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我 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公共品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存在作用失灵的问题,需要有政府的监管。对于市场缺陷的这种认识并不 全面。实际上,现代市场经济的缺陷从根本上说,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金融资本的膨胀以及资本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相结合,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更加强烈,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更加突出,金融市场中的投 机、赌博、欺诈、操纵、掠夺空前泛滥,金融风险和经济动荡空前剧烈。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当前资本主义国 家为了摆脱危机而实行的大规模的国有化、政府干预、财政扩张等政策措施也进一步说明了自发市场调节的局限。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强有 力的集中领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在当前需要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既不能局限于维护秩序的“守夜 人”和市场竞争的“裁判人”,也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总量政策的调节,而必须从社会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并针对当前的形势,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 略,依托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力量和有效的调控,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加强民生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保 护生态环境,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把严重的危机转化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同时,要加快体制和机制的 创新,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促进国民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和实现跨越式发 展提供强大动力。

  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实现自主发展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应当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以资本全球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它具有不可克服的内 在矛盾,一方面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世 界性的危机、对国家主权的侵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金融的剧烈动荡,并且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或不平等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黄金和充足实物支撑的美元成 为国际结算、支付和储备的主要货币,获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元的流动性泛滥是引发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二是发达国家片面强调贸易的自由化,特别 是资本和金融的自由化,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却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三是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以及战略性资源控制等方面处 于垄断和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依附地位。四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本国市场,但他们自己则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领域交替使用自由贸易政 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全球化中的这种不对称性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坚持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当前要从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出发,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 大局,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需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以我为主考虑和制定正确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战略,谋划和推动国 际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对资本项目的开放继续采取审慎推进的态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合理调整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稳步推进人民币国 际化的进程。二是逐步改变依靠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抓住全球经济调整和重组的时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适度进行跨国投资 和并购,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提升国内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三是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调整我国的产 业结构,在积极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加对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和储备,同时要发挥我国市场广阔的优势,始终把扩大内 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走内需主导的发展道路。四是要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探索把引进外资与提升产业结构、技术 水平结合起来,同带动经济发展、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提高。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国内储蓄和 国内资本的有效利用,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

  当前的这场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我们相信,经过大危机的考验和洗礼,中国发展模式的意义和生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阅读:414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