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怎样科学认识我国的经济改革
作者张宇              日期:2013-03-11               阅读:4195 次

  近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学界围绕着如何看待经济改革中的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发生了一些争论,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失业压力增强、收入差距扩大、自主 创新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当前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经 济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改革中出现了泛市场化的倾向,在改革的方向上存在着过分迷信和依赖市场的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问题的根子在于市场化不足,政府干 预过多,因此应当尽快减少和取消政府干预,加快市场化的进程。

  正确认识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有一个正确 的判断。关于这一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有明确的论断,《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 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论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并没有结束,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突 出表现在:城乡体制分割,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任务还未完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政府 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还不完善等。这些体制性问题的存在,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形势,也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

  从上述判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重要的结论:

  第 一,虽然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是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因此从 总体上说,不能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泛市场化或过度市场化的问题,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仍然是从 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确立,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内在缺陷也逐步显露出 来,这种缺陷即使在比较完善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已在经济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条件下,我们就没有理由再把经 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主要根源都归结为计划经济的残余或者市场化程度不足,相反,失业、经济波动、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等问题正是市场经 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属于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的范畴。解决这类市场失灵的问题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各种社会调节机制,寄希望于进一步的市场化来解决 市场化本身的缺陷,无异于缘木求鱼。市场万能论的可悲就在于它把市场神化了,以为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此,即使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不相信。

   第三,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市场化不足的问题,如企业制度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职能不到位等,这是主要矛盾;也有市场化 过度的问题,即所谓的泛市场化问题,如公共部门乱收费、公共服务产业化、权钱交易现象的蔓延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还有法律、法规、政策 和管理上不完善的问题;更多的问题则是发展中的问题,如科技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低、城乡二元结构、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虽然也 与体制上的缺陷有关,但从根本上说只能通过不断发展来加以解决。在许多情况下,上述各种因素交织在了一起,使问题变得错综复杂。以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教 育、医疗问题为例,就既存在着市场调节不够的问题,也存在泛市场化的问题,也有政策和管理上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发展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些复杂问题的 认识尤其需要科学理性的态度,而不能简单化。

  因此,对于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具体分析,用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市场化过度或是归结为市场化不足都是片面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阅读:4195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