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发表50年了,但其阐述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层次的矛盾。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在《正处》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认为这些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因此,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基本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解决主要矛盾。毛泽东在《正处》中强调指出,重视并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概括,指出当前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指出的是,从根本上说,新时期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一主要矛盾的直接体现。这些矛盾,同50年前的人民内部矛盾相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当年所提出的许多基本方针在今天还是适用的。如毛泽东提出的,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今天,我们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才会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