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更加重视学习 更加善于学习 更加崇尚学习
——十位专家学者谈学习
作者秦宣              日期:2013-05-02               阅读:4198 次

访谈嘉宾

  李君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朱铁志:《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

  江金权:中央政策研究室

  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

  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

  季  明: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贺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张志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姜 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

  秦 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近日,本刊特别策划并采访了10位著名专家学者,请他们畅谈如何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进一步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更加重视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李君如: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写过两句自勉自励的座右铭:“山水同乐,又仁又智”;“学思相兼,不罔不殆”。这是我在怎样做学者、怎样做学问的问题上获得的体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从创新的角度讲,会不会“学”、“学”得怎么样,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要“学”,开放要“学”,不学难以创新,难以发展。因此,这样的“学”,必须有“思”。就是要有问题意识,有思考、更要有思想。如果了解了一些社会问题、掌握了一些书本知识后,而不进行认真的思考,甚至不会思考,即使勤奋好学,也难以完成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认识过程,甚至会越学越糊涂。反过来,如果只是苦苦思索,甚至胡思乱想,而不勤奋好学,不认真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即使不断萌发所谓的“思想火花”,也会一事无成,甚至陷入认知的误区而不能自拔。所以,“学”的过程应该同时是“思”的过程,“思”的过程也应该同时是“学”的过程。这样的认知过程,就是“学思相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罔不殆”。

  江金权: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我国改革进入攻坚的新形势,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眼界和境界、能力和素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勤于学习是党员干部加强修养、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工具。革命导师和领袖都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古今中外一些成就大事的人也都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党员干部只有终身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获得领导智慧、提升精神境界,才能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朱铁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决策,这是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又一次在党的会议上提出学习问题。由“社会”到“政党”,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关注全社会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而且更加重视执政党在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把党中央对学习的迫切需要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一句话,如何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所在。目标不管多么远大,意义不论多么重大,如果不能变成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一切都是枉然。

  杨金海:“学习”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太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经历,而且差不多每天都在学习。然而,当我们仔细追问一下“什么是学习,如何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熟视无睹的问题。在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学习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学习”这个概念古而有之。《论语》的首章首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中国古代哲人对“学习”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动物那里已经有了萌芽。小鹰学飞就是著例。但人的学习远胜于动物,人不仅要直接从父母那里学习本能性的生活常识,还要通过“文字”等符号工具从社会文化的海洋里学习古人或同代人的各种知识。人的学习,不仅为了生存,还为了追求一种高尚的境界,把自己培养成为君子。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还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聚会、辩论,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增长学问,此乃人世间之大乐趣。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理解王羲之的《兰亭序》所传达出的那种绝妙的学习方式、思想境界和人生旨趣了。

  季明: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关键是抓问题。只要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促使我们在研究重大问题中带着问题学习。

  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随之而来的许多重大现实问题需要做出回答。理论工作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仅凭一腔热情和已有经验无法应对复杂艰巨的新形势新任务,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责任牢记在心,把学习的使命摆上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姜辉:学习是自然而然的境界。怎样看待学习呢?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可谓多样多彩,学习是责任,是信仰,是力量,是动力,是阶梯……视角不同,侧重不同,表达也自然各有千秋。依我看来,赞同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也就是说,学习如衣食住行,应是自然不过的事,是天经地义的事。

  严书翰:应从多种角度理解学习的内涵。随着文明的提升,社会的发展,学习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提倡人们从多种角度理解学习的内涵。有的人把学习看做是一个目标,如活到老、学到老;有的人把学习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人把学习作为是一种手段,如成了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前进路上的“加油站”,等等。此外,还要提倡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来把握学习内涵中的某些要素,比如学习的态度、经验和方法等,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张志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新发明、新创造、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党,切实加强学习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必然。我们所提倡的建设学习型组织,目的就是通过培育一种善于学习的组织类型而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党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个人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和社会立足。
 更加善于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

  李君如:“学习型”赋予“学习”更加重要的意义、更加深刻的内涵。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坚持“学思相兼”,是为了“实事求是”,即在“实事”中“求是”,认识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价值观的角度讲,是为了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才干。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顾炎武曾经说过:“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强调,“为学”的目的有二:一为“明道”,二为“救世”。“明道以振兴中华”,这才是我们提倡“学思相兼”的目的。因此,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必须确立科学先进的学习理念,探索管用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

  江金权:新知识浩如烟海,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必须做到善于学习。我认为,党员干部学习的任务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二是通过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要根据党组织要求和自身理论、知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着眼于“固基强长补短”。固基,就是着眼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必备素质确定必学内容,筑牢根基;强长,就是着眼于自身素质的长项确定强化内容,力求长项更强;补短,就是着眼于自身素质的弱项确定提高内容,力求补齐短板。制定计划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要着眼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制定整体学习计划,明确长期努力目标;又要根据当前急需制定近期学习计划,脚踏实地打基础、学急需,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长期目标努力。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能够有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

  朱铁志:据一项调查表明,某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全省人均只有1.4本。而在过去一年中党员干部人均读书量不到2本。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不少同志恐怕都很难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通常的情形是:年初制定了宏伟的阅读计划,年终只有惭愧对待。

  导致不读书、不学习的原因何在?一是不想学,工作生活中没感到有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发现迫切的内在需求。二是不会学,不知学什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究竟属于哪个学科、哪个门类心中无数。泛滥于书店的官场秘籍、股市指南、健康必读之类基本趋向功利需求,对于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似乎没有关系。三是不能学,主要是沉浸于日常工作之中,忙于应对各种日常事务。解决认真学习的问题不能只靠上级号召、决定指令,而必须从内因做起,从学习主体做起,首先解决“内驱力”问题。

  张贺福: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党的文献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我有三方面的切身体会:一是要带着“信息恐慌”的紧迫感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广泛学习党的整体文献和深度理解党的重点文献结合起来。二是要带着“知识恐慌”的时代紧迫感,认真学习做好党的文献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三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注重了解社会实践,注重了解国情、民意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本状况,以更好地把握党的文献蕴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特征。

  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党的文献工作既要对历史负责,更要为党的全局工作和中心工作服务。因此,党的文献工作绝不仅仅是做书斋中的学问,一定要紧密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党的文献工作者在熟悉党的文献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了解社会实践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善读无字之书,从而加深对党的文献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党中央工作大局的能力。

  杨金海:“学”与“习”是有区别的。“学”主要指获得新知,就是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原来所不了解的知识,是思想的创新。“习”主要指把新知变成习惯,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通过反复的温习、练习、实践等,把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技巧,从而变成一种习惯性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说文》讲“习,数飞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很多人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只要学会了就行,不懂练习的重要性,没有把理念知识变成经验技巧。比如开汽车,只“知道”开车的知识还不能成为“车把式”,这二者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又如,有的学生常常感觉功课学得不错,都会了,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练习,没有把理念层面的东西变成经验层面的东西。考试往往不是看你会不会,而是看你能不能灵活、自然、迅速地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所以,一个人怎样把一种美好的理念变成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长期修养、练习的。至于要把它变成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就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广泛学习、思考、交流、实践。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就是一个人怎样从无知到有知、从理论的知识到实践的知识、从人生的低境界到高境界的问题。

  季明: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要把学习的功夫下在思考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上。重大现实问题,就是指国际国内发生的、对党和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产生的看法、观点和见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都会为如何选择学习而犯难。我的做法是:研究哪方面的问题,就去阅读哪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聚焦学习:一是有针对性,目标清楚,重点明确;二是有连贯性,以问题为轴心,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三是有扎实性,集中一个洞口钻得越深,钻出的泉水就越甘甜;四是有检验性,学习成效往往通过研究成果就检验出来了。

  秦宣:恰逢我们党正着手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认为要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对现实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宏观的层面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中观层面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微观层面讲,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到底学点什么?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学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主要学习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既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包括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要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三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真信,才能真学、真用;只有真信,才能挤出时间学习。

  姜辉:怎样学习呢?每个人的背景、阅历、职业等不同,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古人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认为这讲出了学习的一般规律,于现代人是很有启示意义的。这里做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对:博学,就是努力学习各种有益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审问,就是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学,刨根问底,弄清原委;慎思,就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缜密思索,精益探寻;明辨,就是通过学习,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懂得人生的价值,知晓前行的方向;笃行,就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囿于书斋,不作书蠹,不隐遁于世外,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于社会有益的行为。

  严书翰:如何善于学习,我的体会是:要把“充电”与“放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强调或推动努力学习这个话题上有各式各样的主张和理论。我比较欣赏“蓄电池”理论。因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社会的人要像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的、持续的释放电量。“蓄电池”理论主张要把“充电”与“放电”统一起来,这很重要。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充电”就是不断学习。“放电”就是要把学习的成果表达或展示出来。不能只“放电”而不“充电”,也不能只“充电”而不“放电”。现实生活中这两种类型的人都有。要提倡把“充电”与“放电”很好地结合起来。
更加崇尚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态度

  江金权: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人生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乐事”也是“苦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必须刻苦学习、老老实实学习、扎扎实实学习。关键是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精神追求,以苦为乐,克服浮躁心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一劳永逸,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必须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集沙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以至千里”。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繁重的日常工作,要学会弹钢琴,处理好工学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时间学习,将点点滴滴时间利用好,日积月累必见成效。

  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认识一位只有初中文凭、从村干部当起的党员干部,坚持每天读一万字的书、记一千字笔记、写一百字书法。他现在已成为颇有理论造诣的领导干部。他的这种挤劲、韧劲很值得学习。

  杨金海: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存在和文化存在。这种文化存在体现在人的肉体感官的各个方面,如能听懂音乐的耳朵、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能弹钢琴的手指等等。正是这些具有文化素质的感官之总体,构成了人的文化本体。人的文化本体依赖于人的自然本体,但又高于自然本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与人区别的根本特征。明白此理,我们就应当好好学习,好好思考,好好实践,好好创造,不断反思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行、所成,方能日新、日日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其是否伟大,不在于它的土地之辽阔、人口之众多等自然本体,而在于它的社会的文化本体之辉煌。这取决于其成员的学习、创新状态。如果我们全社会的成员都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创新,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本体就会日新月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走到世界的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秦宣:必须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真信,才能真学、真用;只有真信,才能挤出时间学习。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到底该怎样学呢?根据我的经历,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培养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二是要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去考察,要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三是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学风,既要反对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四是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朱铁志:要具备科学的学习态度,必须走出三个观念误区:一是自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博古通今、饱学之士自居。号召他们学习,首先遇到的就是不冷不热的抵触情绪、马马虎虎的应付态度。二是混淆工作、学习界限,模糊读书、实践差别,以经验主义代替系统提高和终身学习。简单地把学习、工作截然分开,以为求学阶段主要是学习,工作以后主要是实践,甚至明显存在以工作代替学习的倾向,认为工作就是学习,是向实践学习。这种看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使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长期停留在感性实践的经验主义层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水平,乃至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无从谈起。三是降低人生定位,疏于境界修养,热衷消遣娱乐。其表现是境界不高,气象不大,胸怀不宽,趣味不雅。种种机缘使他们走上现在的岗位,小心固位即可,不需青灯黄卷再费苦力。从未想到党和人民有嘱托,事业发展靠本领,一日不学自己知,两日不学他人知,三日不学人人知。凡此种种,都是学习的天敌。对待学习,关键是要有一点硬指标、硬办法、硬杠杠,在内力之外强加一点有效的外力,使其必须学习,否则乌纱不保,地位难继。

  严书翰:当今世界,教育已经成为终生教育的概念。这是大家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持之以恒地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要把持之以恒与急用先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当然,我更推崇的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关系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关系到个人、群体乃至民族事业的成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对“文盲”重新定义,认为今天和未来的文盲决不是没有知识或没有学历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

  姜辉: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能停留于一般性的学习,要有党性和领导责任所要求的学习态度。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并将其潜移默化为自己工作、生活的支柱和动力。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真谛,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视野宽广,胸襟开阔,把学习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如果每个党员和干部的学习都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学习成为全党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党的面貌必定为之一新,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必定欣欣向荣。



  阅读:419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