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创先争优:科学化才能常态化
作者姚桓              日期:2013-03-11               阅读:4129 次

  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思想、组织、作风上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措施。创先争优是在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的复杂条件下进行的,要求高、难度大,面对的问题多。要避免落入以往一些活动出现过的“发动——高潮——回落”的窠臼,防止党内外群众再现“希望——振奋——失望”的思想情绪,让活动深入持久地 开展下去,真正成为党的 先进性建设的 有效载体,必须认真研究创先争优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科学化要求去工作,使创先争优成为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和经常性状态。

  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为创先争优活动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

   先进和优秀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本质要求;党组织的先进性、党员的思想觉悟是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如果内在动力不足,或缺乏内在动力,创先 争优就只能取得一时的、表面的效果,无法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内在动力不完全是内生的,而是在一定基本素质基础上开展工作和教育的结果。因此,领导和指导 创先争优,着力点和落脚点是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而不仅仅是评选出若干先进组织和优秀人物。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基层组织和党员自觉饯行党 的宗旨和党章对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全部要求。根据现阶段实际,教育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克服精神懈怠,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这个问题实质上是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如何防止生命力、创造力衰退的问题;是防止党最宝贵的革命精神在代际更替中遗失的问题。鉴于执政、改革开放、 发展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影响,这个问题更加尖锐。要教育基层组织和党员懂得,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环境、任务发生变化,需要改变工作内容、领导体 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也相应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但党在长期斗争形成的革命精神,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牺牲精神,克服困 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等等,非但不能丢掉,还要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从广义而不是从狭义看(所 谓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是从狭义讲的,以掌握政权为标志)中国共产党过去是、现在是、永远是革命党。只要共产党还存在,只要党的最终历史使命没有完成,就 万万不可丢掉她赖以安身立命的革命精神。要使党员懂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现行政策的联系,把由理想信念焕发的热情落实到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中。

   二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利益是牵动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敏感的神经”(列宁语),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语);同样,利益离开先进思想的引导,也会使人发昏。在社会转型期,科学合理的利益关系尚在形成过程中,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和个人利益问 题,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重大考验,党组织、党员的先进和优秀,必须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体现出来。我们要求树立的利益观是科学先进的,反映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时代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又是现实可行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现阶段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出发,是经过努力完全能够落实的,其要点是: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承认党员在制度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当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把自己溶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溶入到组织和单位发 展的大局中,在实现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和人生价值;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发扬必要的、适度的牺牲精神。基层党组织更要明确,本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 组织系统的一部分,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开展工作,维护整体利益,决不能 仅仅从局部利益出发,更不能与民争利。

  三是加强创新精神的教育,使创新思维成为推动创先争优的引擎。在新世纪、新起点上进行的创先争 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无论推动科学发展还是加强自身建设,都必须破解一些难题,为此需要突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和过时的工作方式,树立新观念、扩展新思 路,才能创造第一流的工作业绩。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难度很大,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影响,党内一些同志思想既活跃又混乱,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反复性的特点。对此,思想教育不能单纯靠简单灌输、更不能立竿见影。要创新教育形式,善于与党员平等交流、鼓励党员思考,引导党员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树立正确认识,实现“知”(知识)、“信”(信念)、“行”(行动)的统一,即把真正懂得的道理内化为心中的信念、再外化为实际行动。


  着力克服防碍创先争优的因素,提高基层组织、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广泛性,形成党内学习先进、争当优秀、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创先争优是全部基层组织、全体党员的自觉实践;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开展创先争优的目的,不是简单授予多少先进和优秀的称号,更不 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而是使广大党组织、党员都毫无例外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都得到进步和提高;创先争优活动成功的标志,是党组织、广大党员参与的广泛性 和自觉性。所以形成争当先进优秀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良好氛围是党内主流意识的外在表现,是声势、舆论、也是环境、风气,良好氛围一旦形成,会在党组织、 党员中间产生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

  形成良好氛围,既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调动积极因素,又要注意克服防碍创先争优的消极因素。创 先争优,既是激发、调动党内积极因素的过程,又是解决问题、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要把正面激励与克服消极因素作为推动创先争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两个轮子。 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要克服一些组织中民主不足的问题,健全和发展党内民主。民主是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酵母”,在一般情况下,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愈发展,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愈高涨,二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关联。要坚决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从实际出发创新基层党内民主形式,使党员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在组织中产生归属感、光荣感,才能进一步增强对组织的责任感和争当优秀党员的积极性。

  二要敢于坚持原则、树立正气、克服歪风。由于现阶段党内还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 象,许多问题经多年努力尚未完全解决。不少基层干部和党员在实际生活中有消极体验,并从中得出一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影响开展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各级组 织要引导党员善于把消极体验化为积极认识,教育党员懂得,现实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更不一定是允许、提倡的,党内各种问题是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应当也一定会 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决不能成为自己放松要求的借口,“从我做起”仍然是对待党的原则和党员标准的基本态度。同时要辨证看待党组织、党员之间的差距,做好提 高和转化工作。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但党内不存在全体党员思想觉悟整齐划一的“无差别境界”。一般而言,党员队伍中也呈现先进、中间和后 进的差别;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可能是坚强有力的,也可能是一般化的,甚至可能是软弱涣散的。先进和后进是相对的,先进党员也会有缺点,后进党员身上 也有亮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开展创先争优,就是要使党组织、党员的积极性和优点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先进更加先进,后进转化为先进的目 的。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的导向和工作效果。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旗帜鲜明。既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和优秀,又要理直气壮地开 展批评,抵制歪风邪气,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投机钻营者得利。上级党组织在工作指导上,也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消灭死角,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投入到 创先争活动中,使创先争优真正成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前进过程。


 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创先争优的根本标准,构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新体系,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邓小平说过,党的各方面工作要以人民是否满意、赞成、拥护、答应为标准。创先争优的效果如何?不能简单由上级认定,不能由基层党组织去自我评价,从根本上说,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标准。脱离这个标准,创先争优就会失去意义;甚至走样变形,成为“政绩工 程”。这里的关键科学理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服务人民群众的关系。服务人民群众必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但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是服务群众的全部内 容。服务人民群众的本质要求和主要内容,是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创先争优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定位实现必须重大转变,即从传统的以 “为群众做好事”为导向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代表群众利益”为导向的新型工作方式,构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新体系,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 程。群众工作新体系要把群众得实惠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包括:使群众能够及时、理性的表达利益诉求,党组织真正在群众中 间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代理民诉,化解民怨,成为群众利益直接代表者;了解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扩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不断开拓服务群众的新领域;既 尽本组织的最大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又协调各方为群众办事,组织群众自我服务,解决单靠政府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效果;把教育、动员群众 与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结 合起来,形成和谐的、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同样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党做为先锋队组织,既要反映群众情绪,又要引导群众前进;要善于 在服务中引导,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态度。毛泽东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 牛身上挤奶。我们不同,我们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要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为群众服务是责任而 不是恩赐;代表群众利益不是代替群众做主。这个正确态度是党的群众工作体系的基础。二是保证、落实和正确对待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评价。

  群众的评价是监督、 激励和促进,有利于党组织改进工作和党员进步。实现群众对党组织、党员的评价、监督,关键在于准确、及时地了解群众对党组织工作和党员表现的真实看法,在 分析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要把群众评价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党组织、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并由群众检验的制度,在评选表彰中设定群众满意度的硬性标准,在具体 实施中,把群众作用、基层组织作用和上级党组织作用结合起来。群众是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评价的主体;上级组织起指导、督促作用;基层组织要鼓励群众讲真 话、心理话,把评价的结果准确地向上级报告,把改进的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在通常情况下,多数群众的看法比较符合实际,如果发生党组织、干部、党员自我认 知与群众评价不一致,往往是由于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没有把向领导机关负责与向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或者存在比较突出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要从群众不满 意中发现工作缺点;从思想意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上反思。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创先争优的标准,是从整体和本质上说的,在实际生活中,并非 来自所有人的一切意见都是正确的,即使有这方面的因素,也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做好引导工作。总之对群众的评价要高度重视、科学分析,不唯书、不唯上、也 不简单唯下,要唯实。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有了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体系,党组织、党员就能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 和力量,创先争优活动就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以科学的考核和评选为导向,使创先争优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考核、评选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考核、评选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方向。

   ——按照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考核、评选标准。中央《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提出了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个好”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标准,属于原则性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在坚持中央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中心工作、自身实际和党员 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将考核、评选的标准条件进行具体细化和分解。在具体细化中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抓住本单位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党组织和党员明确提出改进的要求。通过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要求和相应的量化标准, 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中如何创争、达到什么标准、怎样评价有一个明确认识,使“软要求”变成“硬指标”,从而有所遵循。

   ——在评选中作到坚持标准、客观公正、宁缺毋滥。评选是最重要的导向,是树立标杆。如果评选的组织、人物达不到标准,掺有水分,就会大大降低活动的意义。 因此评选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平均分配指标,不降格以求、照顾迁就;在评选优秀党员时尤其要杜绝“人情票”,克服好人标准、作到“去关系化”,使评选出的先 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令人信服和钦佩,引为榜样。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评选相结合。创先争优,重结果也重过程,过程比结果 更重要。过程性考核是平时的考核,它以目标为导向,以先进和优秀的标准为尺度,紧密结合单位改革发展的实际,时时处处考核党组织、党员的表现;并且把考核 结果及时公布和反馈,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也为总结性考核和评选打下基础。过程性考核是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平时的过程性考核而只有一次 性的、总结性的考核、评选,不仅结果难以客观公正,也容易助长短期行为,使创先争优流于形式。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评选都不能当作单纯的技术性工作, 要自始至终伴随思想教育,通过考核评选深化对创先争优标准的认识,引导党组织、党员正确对待评选结果,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

   以上阐述了激发内在动力、形成良好氛围、确立评价标准、坚持考核导向四个问题,概言之,党组织、党员的内在动力与良好氛围相结合,会极大地调动创先争优 的积极性创造性;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导向,保证和促进活动沿着正确方向深入持久地发展。四者的结合,将形成创先争优活动的 长效机制。

  (作者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理论网



  阅读:412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