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党性教育如何常讲常新
作者姚桓              日期:2013-03-11               阅读:4213 次

 
  共产党员是“特殊 材料制成的”,这个“特殊材料”不是先天的,而是自觉进行党性修养所得到的坚强的党性。教育党员不断进行党性修养以保持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优 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可是,党性修养与不同时期党的环境、任务、党员思想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因而永远是充满挑战、富于时代精神的课题;看不到情况的变化、固 守传统教育的全部内容、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教育就会产生“接受疲劳”,甚至使效果事倍功半。

  要从完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使命的高度深化对党性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中 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1年,经历了一个甲子,如何防止长期执政可能造成的生命力、创造力衰退,打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改革开放也进行了 30多年,现在我们正处于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结合苏共教训和我国现实情况,可以说,现阶段,党处于巩固执政地位、实 现执政使命的关节点上。历史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责任。领导得力,党能够带领人民迈过现代化征途中一个 险要的关坎,就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的巩固做出历史性贡献;应对失当或发生重大失误,就会丧失时机,愧对革命先辈和子孙后代。解决这些问题,关键 在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对完成使命有坚定的信心,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并把忧党之心化为兴党之责和建党之举。主动地进行党性锻炼,就是兴党之责和建 党之举的具体体现。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从这个高度认识党性修养的意义,就会产生自觉性和紧迫感。

  党性修养对党员、干部不是紧箍咒,而是指路灯、加油器,也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和实现人生幸福之道。现 在,改革开放为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提供了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舞台,而前进的道路上也充满了风险。面对“到处是机遇、也到处是陷阱”的环境,只有自觉增强党 性,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明确方向,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的一生更显得短暂和充满风险。由于 社会转型期体制不够健全、各方面关系尚未理顺,许多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上都面临一些困难。在激烈的职业竞争、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在可能 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误解和挫折面前,具有比较高的党性境界,才能积极进取、乐观从容,以坚定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态妥善应对,化解矛盾,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所以,在改革年代讲党性修养,不是不要党员干部干事,而是让他们干好事、干成事;党性修养是改革年代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也是实现人生幸福必不 可少的功课,何乐得而不为呢?讲清这些道理,党员、干部就会去掉厌烦和逆反心理,不是单纯把党性修养看成约束,更看成是导向、解放和激励,自觉愉快而非被 迫痛苦地进行党性修养。


 党性教育的内容像真理的矿藏,需要深深地挖掘,使传统的教育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理想、宗旨、纪律是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今天要赋予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理 想信念从来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党人永远姓“共”,其理想信念不能像交易所的股票那样随行情涨落。现在,理想教育最重要的 是弄清楚现阶段的政策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树立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国 的发展处于关键时刻:面对许多矛盾的困扰,下一步迈向何处?显然,既不能僵化停滞,又不能改旗易制:回到计划体制的老路走不通,照搬西方模式的邪路是死 路;唯一正确的道路是走新路:坚持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愈多,愈要有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宗旨教 育不能停留在一般地讲为人民服务上,要结合执政党面临的考验,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讲明权力的属性和共产党人权力的来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还要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的问题,教育党员干部作到“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利益溶于整体利益中, 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发扬必要的牺牲精神。纪律教育需要强调在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政策,把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个人积极性创造性 统一起来,在党性指导下丰富、发展、完善个性,发挥个性优势,敢负责任、勇于创新,为党的事业作出独特的贡献。

  结合实际去释疑解惑,是党性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转 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党员干部思想上会引发大量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以思考形式出现,有的则表现为疑虑和困惑,其中有些问题相当尖锐和深 刻。如果党性教育只是抽象、空洞地讲道理,对这些问题“顾左右而言它”,以至“人们都知道的反复讲、需要讲明白的不去讲、疑难问题不会讲、尖锐问题不敢 讲”,人们就会认为道理“不解渴”,甚至认为是“三无教育”:道理没错、听着没劲、生活中没用。其实,党性教育就是在回答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展现理论魅力、 吸引和掌握党员、被党员所接受的。对这些问题,包括民生问题、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问题、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首先要承认是客观存在,其次要讲明这些 问题是能够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的,树立信心,还要使党员干部懂得自己作为党员干部,对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肩负重要的责任。用正确观点科学全面分析问 题,防止简单化、片面性,把问题说透,人们会感到道理大而不空,可信、可亲、管用,使道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新形势下的党性修养特别要强调“知”、“信”、“行”的统一,防止“坐而论道”。共 产党人不是空谈家,是实践者,党性修养需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造成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思潮激 荡,信息纷繁复杂、思想解放与思想混乱并存。加上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结构趋于复杂,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反复性;个别人理论与实际完全脱离,形成“两 重人格”。对此,党性修养要突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思想活动的特点,解决把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的途径问题。

  党性教育的形式应当更加丰富,有所创造。除 传统的讲课外,读书、演讲、研讨、辩论、案例解剖、情景模拟、知识竞赛、参观访问、手机短信、网络沟通,都可以成为党性教育的课堂。新的教育形式呼唤教育 观念的更新:党性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交流;党员不只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党务工作者也不是党员的导师,而是党性教育活动的参 与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广大党员在民主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平等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认识和接受真理、提升境界。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通过改革创新,党性教育一定能常讲常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系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原载:北京《支部生活》 2010年,10期



  阅读:4213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