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审视和加强党的建设
作者姚桓              日期:2013-03-11               阅读:4086 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宽广的眼光、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代中国和世界,在科学分析 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党的建设新要求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这充分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敢于超越 自我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党的建设,要看到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其变化的剧烈和深刻超出了前人的想象: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而广泛。由于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迅速流动,祸起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影响到“地球 村”的每个角落,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党作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部署,使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整体下 滑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危机也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内需与外贸、 投资与消费失衡等问题。

  二是科技和经济发展导致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高速、低成本、不可阻抗性的特点,使 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网络等新技术带动下,围绕市场、能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各国都更加重视科技和人 才开发,力图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是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伴随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碰撞。国际上存在着文化信息的不公平流动,西方国家利用其在思想文化交流中的主动地位,在向其他国家出口文化商品的同时输出其意识形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四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这些也给我国的发展稳定带来影响。

   辩证分析这些情况,《决定》认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机遇和挑战的关系?总体讲,机遇大于挑战。然而,机遇是需要人们自觉主动地利用 和把握的。机遇是与挑战相联系的,如何把握机遇,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国际形势变化给我国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是,经济上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化不 利为有利,化风险为安全,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和合作的新优势。政治上如何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吸收外国一切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模 式,建设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外交上如何既坚持不当头又要积极有所作为,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文化上 如何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增强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必须承认,文化上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向世界展示的不应只是经济奇迹,而且要有思想文化的高度繁荣和 强烈的感染力。只有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反映各国人民普遍精神追求、能为世界人民所理解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提升国 家软实力,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党的建设,要看到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

   《决定》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 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从注重效率到强调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为打破平均主义造成的效率长期低下、 公平名存实亡状况,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后来为防止差距悬殊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进而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意效 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尤其要注意公平,要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从强调发展速度到注重科学发展。随着经济起飞,中国日益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制 约,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财富分配的矛盾等难题。党适时调整改革政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 质量效益,告别以经济指标衡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从肯定“发展是硬道理”,到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引领当代中国逐步走上更高阶段的科学发展之 路。三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开始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两手抓,继而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建设,随后又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使我国改革和建设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动力和更持久的后劲。总之,中国正处在进 一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民族的突破性发展往往得益于战略机遇期。然而,发展机遇期常常也是矛盾凸显期。“现代化孕育着稳定,现代化的 过程滋生着动乱。”外国学者总结一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教训提出的公式,值得记取。处在发展黄金期同时是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有了几代人奋斗创造的、 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处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中,同时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压力。如果党的领导得力,能够领导人民跨越这个关口,就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新的贡献,赢得民心;如果领导不力或发生重大失误,则会丧失时机,愧对先辈和后代。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党的建设,要看到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既要有坚持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的坚定信心,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从总体讲,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同党肩负的使命是适应的,作为饱经风霜的、战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有着依靠自身努 力和人民支持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能力。也要看到,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表现在思想、组织、纪律、作风以及 党的工作、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所以, 《决定》强调,对党的建设在保持坚定信心的同时还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要有忧患意识,是因为解决上述问题难度很大,一些问题积重难返,而且随着形势 的发展,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在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情况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和紧迫。

  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还因为愈是大党老党、愈是在和平环境下长期执政,愈容易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 逸”,“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这个问题对于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党也是存在的。苏联共产党曾经有过光荣的历史。十月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党是只 有20万人的小党,能够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上世纪40年代,苏联共产党发展到200万党员,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1991年的苏共是有2000万党 员的大党,有74年的执政经验,却失败了,亡党丧权,千古遗恨。苏共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也曾拥有丰厚的执政资源,却始终不能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一系列 错误使党的执政资源逐步流失,最终到了“油干灯草尽”的地步。历史证明,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地同党的执政时间、党员人数成正比。现在,中 国共产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执政经历一个甲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胜利之际,全党同志更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 尽兴党之责。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审视党的建设,要在党的建设方面树立新观念、迈出新步伐,进入新境界

   ——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 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未来怎样,人民 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还在于党能否继续保持先进性,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由于形势、任务、工作对象以及党自身状况的变化,简单照搬以往党的建设做法是不行的,“以不 变应万变”只能导致僵化和停滞。党的建设要重视和加强,更要改进和创新。要确立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创新是极其重要又十分艰巨的事业。正确的 思路是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对经验做出理论概括,用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相结合,相互促进,循环往复,乃至无穷,使党的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要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决定》 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党的建设理论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揭示了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规律。从总的方面看,中国共产党是在科学的党建理论指导下进行自身 建设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因 而不断取得新成就。问题还有另一方面:认识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无止境的;除了宏观方面的规律,党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具体规律,如思想建 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每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各方面建设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也有若干规律性的东西。忽视对规律的 研究而只满足于一般性的要求,会使党的建设与实际相脱离,导致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简单化、片面性、盲目性、随意性,使任务难以落实,甚至投入大而效果 差。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一篇大文章,我们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为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阅读:408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