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民主也是一种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视角
作者姚桓              日期:2013-03-11               阅读:4232 次

   新的理念总是由实践奠基和催生的。提出民主是一种文化的理念,不是思辨的结果,而是实践的需要。这当然不是要给民主下一个准确、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种种问题,从整体上探寻民主建设的特点和有效对策。

  民主是文化的理念拓宽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视野,表明民主建设中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要求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创新完善民主制度的同时,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

   “哲学家总是在说明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动性所在。对于同一个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去说明,而这样做正是 为了改变事物。如邓小平谈社会主义本质时,讲了四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本质不仅讲清了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方 向,而且具体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指出了现实中搞社会主义要做什么。同样道理,谈民主是什么也应当服务于或者说有助于民主建设的需要。

  尽管关于民主的定义有很多,但按照约定俗成的理解,似乎可以这样表述:民主是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和意愿做出决定的做法和机制。这个说法,人们大体上能够接受,因为它符合民主的内容和一般要求。但是,从不同角度看民主,民主的一般内容和要求则反映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

   例如,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看,民主是上层建筑,是多数人实行统治的国家形态;从决策规则看,民主是按照多数人意见做出决定的工作程序;从领导者 的工作态度看,民主是听取群众意见、和群众商量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从社会意识方面看,民主是按照多数人意见、要求办事的思想观念,它广泛表现为信仰、 理念、意识、习俗、惯例、道德评价、大众舆论等方面……就是说,民主不仅表现在规则、制度层面,也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可以把 民主理解为一种文化。概言之,所谓民主文化,就是关于民主的知识、理念、信仰、习俗、惯例、道德评价、社会舆论及生活方式的总和,是民主制度、民主规则在 思想、观念上的反映。

  提出民主文化的理念反映了民主建设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面临 着成就与问题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各方面的民主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正在取得进步。另一方面,与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效相比,民主建 设进展似乎不尽如人意:群众一些方面的民主权利没有完全落实,民主原则有时被扭曲,民主生活走过场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民主的种种责难、对发扬民主过程中一 些缺点的夸大和过分担心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噪音;与此同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曲解、对民主权利的滥用、对现阶段发展民主的脱离实际的要求等也妨碍着民主建设 的进程。有人因此认为在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生活中存在“潜规则”。为什么存在“潜规则”?因为存在反民主或歪曲民主的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如此根深蒂 固,以至能够使民主规则、制度形同虚设或走样变形。潜意识的存在反映了民主文化的缺失。看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固然需要配置“硬件”,即完善制度和体制创 新,也不可缺少地要升值“软件”,即需要为制度和体制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虽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往往决定人的思想行为,但制度要由人 去制定、执行和维护,制度对人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要破解民主建设中潜规则与潜意识同在的难题,必须在完善制度的同时重视民主文化建设、发挥民主文化的作 用。文化的作用集中在一个“化”字,即通过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影响,把制度、规则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认同感和价值取向,产生执行、维护制度规则的精神力 量。不妨这样比喻:制度是骨骼,文化是血肉。从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导向性来说,文化是无形的制度;制度则是有形的文化,二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抓住制度建 设和文化建设两个轮子,才能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断推进。

  把民主看做文化,拓宽了民主建设的视野,意味着民主建设中渗透着丰富的思想 文化内涵,它不只是体制改革和程序设计,更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看作系统工程,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民主制度的同 时,着眼于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包括全社会民主理念的确立、民主思想的弘扬、民主氛围的形成,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民主知识的普及、民主素养的提高,等 等。就是说,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民主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的酝酿、培育。它发轫于文艺复兴,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多次洗 礼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催化得以形成和完备,使天赋人权、主权在民、选举授权、自由平等等资本主义民主文化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尚在发育过程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传统形成的“官文化”,加上落后的小生产习惯势力,包括皇权至上、家长制、个 人崇拜以及无政府主义等,是中国现代民主文化建设的巨大障碍;在世界各种文化思潮激荡和市场经济造成的利益多样化条件下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更会遇到一 系列复杂问题。这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突破的“瓶颈”。完成这个任务,民主政治建设才会不断取得新成就。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主要内容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又强调这种民主理论的与时俱进;它根植于当代 中国,总结中国人民的创造经验,又注意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立足于发挥我国根本制度的优势,又有利于促进具体制度的完善;它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起着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激发群众创造活力的作用,是构成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基本点包括: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核心理念。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型民主,本质的要求是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在法治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当家做主,人民是主体,党的领导是核心,法治是基本保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起来,既反 映了民主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目标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因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民主,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一朵奇 葩。坚持这一思想和经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2.全面的民主发展目标和多样化、创造性 的民主实现方式。民主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不是唯一目标。民主建设要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联系,脱离其他要求孤立追求民主,反而可能损害民主的“可 持续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先进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双重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党制 定了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的民主发展目标包括:民主与国家主权相联系,没有国家主权就没有人民民主;民主与社会主义相依为 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民主可言;民主与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相辅相成,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与世界上一些国家 走向民主道路上充满波折、动荡相比,中国的民主发展是稳定的、卓有成效的,也是有后劲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民主发展目标是科学全面的,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 利益。中国的民主发展是有别于西方民主模式的独特的民主新路,开创这条道路需要重视方式的多样性,充分尊重人民的创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人民民主 的伟大实践中,结合中国历史和国情,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项基层民主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制 度;近年来又在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试验和推广协商民主、政务公开、公推直选等多种具体方式,促进了民主目标的实现。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强调民主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和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创造性,对保证民主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力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3.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解矛盾的和谐精神。民主的背后是利益,发扬民主会造成“众说纷纭”,会使潜藏的利益差别演变成公开的“利益博弈”。这是民主 生活的正常现象。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不怕有不同意见,“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语)。社会主义民主文化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既充 分尊重公民思想观点的差异和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又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通过民主讨论坚定共同理想;通过统筹兼顾和协商妥协实现利益整合,形 成整体利益优先又照顾局部和个体利益的利益格局。

  4.科学合理的权利义务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民主自由 要求和遵纪守法的统一、维护个人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的统一。公民依法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享受充分的权利,同时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里的核心是平等意 识,全体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面前完全平等。“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要保护你表达意见的权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当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都受 到保护,每一个人都像珍视、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时,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常运行。

  如何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

   1.领导者率先垂范,带头践行民主思想。中国古代儒家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抛开其中的唯心论不 谈,重视当权者行为对一般民众的教化作用,这个思想是可取的。由于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发扬民主作风对形成民主文化十分重要,而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很困难。一 要正确对待权力。民主意味着公民权利对行政权力的限制,难免触动一些人头脑中“敏感的神经”,充分发扬民主,会使干部感到权力的边界,甚至使不称职者丢掉 权力,这是最直接的考验。只有切实厘清权力授受关系,从道理和感情上接受“权由民所授”,才能防止“叶公好龙”,才能真正忠于民主理想,体现出民主作风。 二要把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统一起来。执政为民不可以变成“为民做主”,而要真心实意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代表”不可变成“代替”。如果以为,只要对群众有 益的事就可以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甚至违背群众意愿,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就会造成手段“异化”为目的。

  2.采取各种措施培 养公民的民主素养。民主文化的载体是有良好民主素养的公民。民主素养不仅是懂得如何投票选举、批评建议、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它要求使民主思想和 法治精神渗透在信仰里,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了社 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规则和公民的各项权利义务,是社会主义民主知识的教科书,也是民主生活的“行动守则”。仅仅知道几款宪法条文并不意味着掌握了宪法精神。 应通过长期的、全社会范围的学习和宣传使宪法蕴涵的人民主权思想、法治思想、平等和反特权思想、自由与纪律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等渗透在每个公民 心中,成为民主文化心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要加强民主生活的训练。这种训练应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当一个人在单位按民主规则办事而在社区以“特殊 公民”自居、在家庭奉行赤裸裸的家长制时,是不能成为有民主素养的公民的。民主素养的培养还要从孩子抓起,孩子从小要学习法律,通过课堂和各种活动懂得遵 守规则、尊重他人、服从多数、热爱集体,保持独立人格,这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修课,也是未来民主生活的最好训练。

  3.自主创新,科学 汲取国外民主文化资源。文化建设历来具有交融性和开放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更是如此。由于历史和经济实力等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优势,加 之国际上文化信息的不公平流动,西方民主思想对我国民主文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冲击。这要求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设要把吸收和抵制、借鉴和 扬弃、清理和总结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西方民主思想一律拒于国门之外,又不可以“西天取经”的简单做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从方法论上分析,西方民主 思想是个庞杂的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有部分思想是与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相联系,专门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服务的,对此应予以摒弃;有部分思想是西方 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东西方历史文化不同,也难分优劣好坏,可以与我国民主文化共生并存、交相辉映;有部分思想反映了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属于人类政 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这主要是指某些程序性、操作性的内容,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和吸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自主创新为主,对西方民主思想具体分析,取其 精华、为我所用,会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更加体现出先进性,更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

  4.以实践作为民主制度建设与民主文化建设的结 合点,形成民主的舆论和氛围。面对民主制度不健全和民主文化缺失的双重难题,必须强调实践的能动作用。如果说人的正确思想从社会实践中来,错误思想也与社 会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有关。一些民主原则在生活中走样变形,这一事实导致少数人对发扬民主有了消极体验,甚至产生悲观情绪。须知,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都不是 天上掉下来的,只能是正确实践的结果。在民主问题上,最忌讳的是高喊脱离实际的口号而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是只想当“设计师”而不屑当普通实行者的乌托 邦思想。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民主生活,在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学习民主思想、捍卫民主理念,坚定对民主的信心。实践证明,民主进程不怕慢,只怕停,更怕 退;民主生活不怕小,只怕空,更怕假。广大群众都从身边的事做起,认真负责地行使每一项民主权利,参加每一次民主生活,会有助于形成民主的舆论与氛围,优 化微观民主环境,也就是为完善宏观的民主制度和推动民主文化建设作出贡献。这里仍然用得着一句老话:“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

  (作者: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阅读:423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