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弘扬“五种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
作者李景源              日期:2013-03-15               阅读:4194 次

  内容提要

  “五种精神”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所需要的崇高精神。崇高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树立崇高精神的目的,其二是怎样去实现这一目的。崇高精神的这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新世纪加快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凝聚人民力量、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需要。

  将“五种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首先要解决信心、信任、信念和信仰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现实、实际、务实和实在问题,使各项工作都要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务求实效。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刻领会这“五种精神”,坚持不懈地用这“五种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种精神”是时代精神

  “五种精神”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所需要的崇高精神。所谓崇高精神,就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它的基本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树立崇高精神的目的,其二是怎样去实现这一目的。崇高精神的这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前者揭示了崇高精神之所以崇高,及其产生并需要大

  力宣传和弘扬的客观根据;后者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须具备的精神条件和精神素质。

  “五种精神”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在崇高精神中的这种核心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意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所决定的,准确地说,是由价值意识在人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所决定的。价值意识是客观事物或观念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意义的主观反映。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其发生与发展,所要实现的目的,具体的方式、方法与手段,具体过程的反馈与调节等,事实上都是价值意识作用的结果。价值意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与调节,是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之所在,也是其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标志。理想作为价值意识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总体上统摄、整合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一定时期内人们最基本、最稳定和最持久的价值追求。共同理想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主导价值形式,它规定和代表着该社会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和道路,是整个社会所有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的目的和奋斗目标,也是该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共同为之奋斗的最基本、最稳定和最持久的价值追求。因此,离开了共同理想,崇高精神将失去根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切实在实践中充分发扬这种精神,是我们事业的指导理论永葆科学性的根本思想基础。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就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所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所面临的双重挑战、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等,决定了我们的事业充满艰辛和困难,如果没有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没有一种坚韧不拔、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是不可能使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所必须发扬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虽然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离我们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仍需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必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的作风,发扬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应当具有的品格特征。推进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既要充分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同时也应使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人之区别于动物和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具有精神属性。恩格斯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人的精神需要、精神能力和精神生活是人的需要、能力和全部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虽然这种能动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但其巨大的力量却不容低估。放眼今天我们人类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处处充满着人类精神的足迹,闪烁着人类精神的光辉,凝结着人类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功能首先表现在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并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保证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以及实现实践目的所必备的勇气和意志。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重视精神的作用。从马克思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到列宁的“工人阶级的决心,它实现自己‘宁死不屈’口号的坚决意志,不但是历史的因素,而且是决定一切、战胜一切的因素”;从毛泽东的“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到邓小平一再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和发扬的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已、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坚持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等等。革命导师们所倡导的这些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表明,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新世纪加快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首要的基本任务。这项任务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所必然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市场的负面作用所导致的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等现象,使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回应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行的,没有深厚的凝聚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是不行的,没有顽强的斗志和一致的步调是不行的。

  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凝聚人民力量、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需要。精神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凝聚人心和激励斗志。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以此凝聚人民的力量,激励人民团结奋斗。同时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以巩固和发展全党紧密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保持社会的根本稳定。

  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曾经不懈奋斗追求的理想,现在已经进入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培育和造就坚强的民族精神,既是这一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这一理想的精神条件和巨大的精神动力。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全体人民中培育和造就坚强的民族精神,无疑十分必要和重要。“五种精神”正是现阶段我们所迫切需要的民族精神。

  将崇高的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的目的是使之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将“五种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的根本途径,是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是他们的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能动的,是人们按照自身的精神需求、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建构的结果。因此,要使这些崇高精神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必须遵循精神本身形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要解决“信”的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精神的核心,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一共同的精神支柱。“信”指的是信心、信任、信念和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对党和政府无比信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坚定,这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思想基础。不从根本上解决“信”的问题,就不可能使崇高精神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信”的问题,第一,要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中的核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对现实生活提出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第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率先垂范。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党建设好,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信的问题的关键。要群众信,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首先要信。

  惟有党员和党的干部的“信”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才能增强,党的信任度才能提高。

  其次,要解决“实”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造福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所在。然而,要让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成为自觉的追求却并非易事。过去,我们习惯于空洞说教和讲大道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缺乏针对性,因而也就没有多少实效性。因此,要使崇高精神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还必须解决“实”的问题。“实”指的是现实、实际、务实和实在。也就是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务求实效。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联系起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之中”和“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实”的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持续、艰苦、长期和细致、扎实的努力,需要广泛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需要运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特别是需要探索出一整套切实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4194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