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
作者李景源              日期:2013-03-15               阅读:4145 次

  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大力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讲话再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为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快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贡献,是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江总书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江总书记关于“两个不可替代”的论断,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完成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的高度,进一步深刻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第一,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双重探索”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本本、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不仅需要在实践上不懈探索,更需要在理论上不懈探索。实践探索,就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可以说,实践探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理论探索,就是总结实践探索的经验,加以理性升华,从而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理论探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和理性自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宗旨。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哲学社会科学在“双重探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指导,提供社会科学技术、方法、工具和手段;为新的理论探索提供知识基础、思维方式、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念,而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理论探索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江总书记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经济、政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三个主要领域,“三个文明”是这三个领域的主要成果。“三个文明”的整体发展,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要实现“三个文明”的整体发展,必须探索“三个文明”自身发展的规律、“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的规律,必须探索“三个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之间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是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只有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从规律的层面把握“三个文明”的整体发展,才能使之保持可持续地协调发展,避免出现重大的偏差和失误。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及程度,对“三个文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来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江总书记的讲话具体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在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领导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竞争,也包括文化人才的竞争,当然也就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核心,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自不必说,就是其他方面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当然需要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但同时也需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唯其如此,才能够使其善于讲政治,善于驾驭复杂局势,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

  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

  江总书记的讲话着眼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着眼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两个不可替代”的论断,为我们明确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就是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以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地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首先应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江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并具体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各门传统学科的研究,大力加强对各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大力加强各门学科的理论和体系的建设,大力加强各门学科的方法和手段的建设的任务。同时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尤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运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基础和依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要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建设,还是提高研究方式的规范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资料建设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培养和造就杰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哲学社会科学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还要特别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江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入了解社会,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还要全面了解世界这个大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理论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基础部分,是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理论研究的能力、水平及其成果,直接制约着哲学社会科学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离开了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完成哲学社会科学崇高使命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

  哲学社会科学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尤其要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马克思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时代提出的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加以回答。因此,江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要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哲学社会科学要完成时代赋予的这一崇高使命,就必须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职责。在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应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以及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之后,江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五大职责,他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成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发展,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江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深刻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及其职责,而且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完成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如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集中起来,就是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准确领会、全面把握江总书记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要求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江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也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根本保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

  第二,坚持“二为”方向,重点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还必须明确基本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要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其最根本的价值目标。离开了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服务,这是我们要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要完成这一崇高使命,我们必须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注重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三,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大势,争创学术精品。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立足于中国实际。这就是说,要着重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要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其次要放眼世界大势。我们不仅要善于在相互之间开展活跃的学术活动,而且要善于同国外同行开展有益的学术交流,既增进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又积极展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这是争创学术精品的必要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

  第四,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大力提倡的科学态度,更是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始终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学问是我们的天职,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不仅要扎扎实实地做学问,而且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个代表”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要求。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我们要不断增加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加快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4145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