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在4月7日科学发展观网上理论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
作者李景源              日期:2013-03-15               阅读:4170 次

各位网友,大家好。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和理论概括,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理论工作者应当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言立论。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在变为干部和群众自觉的行动。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说明,一个理论观念实现的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反映和把握现实问题的深度,取决于它满足人民群众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程度。在当前,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仍然是哲学界研究现实重大问题的中心课题。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是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要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范畴,包括三个层次,即宇宙观层次的发展概念、历史观层次的发展概念和一种社会形态处于量变阶段的发展概念。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第三个层次的发展观,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没有得到正面提出和展开过的新问题,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属于新领域、新层次,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新形态。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对发展的实践产生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思考的中心课题。1974年,毛泽东曾经让理论工作者研究一下为什么非洲的社会主义发展不起来。1980年,邓小平在同几位非洲领导人谈话时,重提这个问题:"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在进一步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提出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提出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判断标准,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入。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发展问题的新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形态。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保证。

  首先,科学发展观拓宽了发展内涵,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科学的发展不单纯是一种经济行为和活动,经济的发展总是同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失调必将对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党针对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提法之后,进一步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的"社会"或"社会形态"概念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总体性概念,我们党提出的"社会建设"是有别于经济、政治、文化的狭义领域,特指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这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政府的管理观念的一次升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使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大多数人民群众,表明社会政策时代的到来。

  其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众所周知,在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著名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前提。根据这一理论,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的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按唯物史观的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多次讲过,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人并不是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价值观念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关于历史主体的思想。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发展理论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意义的经济发展演进为可持续发展,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日益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关注对人的发展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素质的提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全体人民营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第三,科学发展观完整地提出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观点,是科学发展观有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在坚持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要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防止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因此,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新要求,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



  阅读:417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