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对“副厅”县委书记的冷思考
作者龚维斌              日期:2013-05-02               阅读:5373 次

要想使县域又好又快地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仅在县委书记一人的行政级别上做文章,不仅有可能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人民论坛》杂志第263期报道了《机制与级别:县委书记“高升”辩证法》专题,颇有见地。笔者也想就此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兼职副厅级干部作为激励县委书记认真履行职责的做法,效果如何?能否起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尚未看到组织部门、专家学者的专门研究和评估。现在一些地方又向前走了一步,直接赋予县委书记副厅级职级,而且大规模地开展这项工作。对此,笔者认为需要慎重,不可贸然成风。

  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县域的主要领导责任重大。从笔者与众多县委书记的接触中,他们抱怨较多的是权力小、任务重、责任大。他们所说的权力小,主要是指县级政权缺少完全自主的决策权,认为婆婆太多,权力被上级机关和垂直部门所肢解。他们经常说的两句话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很多事情是看得见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见。地方干部和老百姓则更多地认为,县委书记权力太大了。在一个县里,县委书记是第一领导,似乎没有他们办不了的事情。干部任用、重大工程项目、福利民生,等等,很多时候都是县委书记说了算,作为政府主要领导的县长很多时候只是县委书记意图的执行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县委书记的权力太大,而且不太受制约,容易滥用权力,滋生腐败;县委书记的任期太短,短期行为严重。要想使县域又好又快地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仅在县委书记一人的行政级别上做文章,不仅有可能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副厅级县委书记是对干部人事制度和行政层级管理的突破。作为个别的尝试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经验大规模加以推广,就有可能对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造成冲击。大家会认为,既然县级这么重要,为什么不从根本上提升县域的行政层次,大家都提升级别?难道县里工作就县委书记一个人在干吗?县长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副书记、副县长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乡镇和部委办局的领导们也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是否也要让他们提升行政级别?相互攀比和突破干部人事制度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到公务员制度的稳定性,带来公务员任用的随意性,影响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有可能造成权力更加集中,作风更加霸道,影响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要想从根本上调动县委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谋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一是需要从行政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认真研究和解决行政管理层级的问题,理顺和减少省与县、(地)市与县的关系,减少市对县的资源抽取和行政干预,给予县级更多的自主权。二是从干部人事制度上进行改革,要选好、用好、稳定县委书记。首先要选好县委书记,要让那些品行端正,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对人民群众有着浓厚感情,对基层情况熟悉,精力旺盛,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有创新意识,有闯劲,能够把握全局,长于谋划发展,能够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复杂矛盾,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干部走上县委书记这一重要岗位。要更加重视从基层一线干部中选拔县委书记,要更加重视选拔那些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的干部担任县委书记。
   其次,要用好县委书记。用好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其更高的行政级别,而是要多方面关心他,使其认真地、正确地履行职责,既要激励,更要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再次,要稳定县委书记的任期,改变目前县委书记变动过于频繁、人走政改的局面,保持县域发展思路和工作的连续和稳定。另外,还要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民主的考评,实行领导和管理问责。(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相关文章

   姚桓:“副厅”县委书记——晋升效应如何释放

  “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县委书记作为我们党在县一级执政团队的带头人,是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是当地人民群众中党的形象的具体代表人,是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也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宰相必取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作战勇猛的将领都是从士卒提拔上来的,贤臣良相也都是从地方官提升起来的。这些人来自基层,更了解世情的复杂和百姓的疾苦,务实且执行能力强,也就能够更好地执行方针政策和进行管理。这是中国古代的用人经验,现在也适用。

  机制之弊:不作为乱作为

  近年来,县委书记的权力逐渐加大,重要性更加凸显。现有的县委书记晋升机制是只给少数人机会,这就造成一些县委书记的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心态老化,行政不作为。他们一开始是干,在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后便是等,在发现不会被提拔后就成了混,到最后就是捞,只想着为自己谋取经济上的利益。第二种倾向就是认为自己有可能被提拔,但不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患了“政绩急性病”,一切以提拔为目的,不择手段地搞不正之风。近几年,各地出现的不顾地方发展状况的形象工程,当地的领导或多或少带有这种执政倾向。这两种倾向固然是因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存在缺陷,但是也和我们缺乏科学的晋升机制有关。

  改革完善县委书记晋升机制,总的思路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24个字:科学管理、正常晋升,考任分离、公平竞争,提拔少数、激励多数。

  “科学管理”是干部管理的理念应该从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转变。现在的干部管理是职务管理,组织部门盯着可以提拔的和要撤职的两头,而不是着眼于整个干部群如何履职。职责管理则更加科学更加全面。在日常职责管理过程中,组织部门就可以发现哪些人该提拔,哪些人该调整。从职务管理到职责管理,这是个比较大的转变。

  职责管理:重视隐形政绩

  职责管理离不开科学的考核。组织部门在对县委书记考察时,不能只是考察其绩效,比如任期内盖了多少楼堂馆所,创造了多少GDP等,一定要有成本意识,就是考核干部执政的成效要用成绩减去成本。政绩考察不是精密科学,不是完全能用指标来考核的。而且各个地方发展的机遇不同,比如某市某区因为奥运会这个机会,基础设施和经济都得到了大发展,其它地区并没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不能完全以经济指标量化考察当地领导的政绩。

  组织部门要根据群众和其他干部对县委书记的基本认识进行综合评价。指标要相对全面而精当,不可包罗无遗。如果指标制定的过细,就可能流于形式,不好操作。“大绩无形”,伟大的政绩往往是无形无痕的,更难以量化。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直接创造了多少GDP呢?显然无法回答。但是它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极大地造福了中华民族。对一个县委书记来说,阻止了灾难发生,树立了良好的风气,提升了当地的软实力,这些都是难以考查和量化的重要政绩。考核县委书记,还要看本任书记给后任留下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样的执政环境,有没有发展的后劲儿。这样的考核,是不能完全用数字、用指标来说清楚的。

  “正常晋升”即是县委书记考察合格后,即使不提职务也要提级。比如,北京市的县委书记已经是副局级。其它地区县委书记这个岗位晋升到最高一级,应当定为副厅。最近一段时间,有些地方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比如湖南省继提拔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派厅级干部充实县委书记队伍后,再出用人新举措,19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县委书记日前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中国官员的政治、生活、医疗等各种待遇与级别密切相关,因此不少县乡基层官员千方百计谋求调任升迁,造成县委书记变动频繁,政策朝令夕改。此举畅通了县委书记升迁渠道,令县委书记得以安心基层工作,有利于维持政策和工作的延续性。
  选拔机制:考察考试结合

  “考任分离,公平竞争”是指对县委书记进行选拔,不仅仅是考察,而且要考试。北京市2005年公开选拔正局级干部,副局级的干部可以自荐报名,也可以社会举荐,只要有资格就可以参加公平竞争。面试考素质、表达能力、职务匹配性等,当场打分,合格者进入笔试,笔试考如何在新的岗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笔试面试成绩后选出前两名进行考察、公示,由上级确定一位人选。

  这种办法对完善县委书记的晋升机制具有借鉴意义。实施时具体程序可以分为两步,先考试;考试合格的进入后备库,视需要再经过考察而委任。如果考试成为干部选拔工作的常规机制,给每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消除干部心理不平衡,消除对其他被提拔干部的误解。考试要有面试和笔试,是因为除考察履职要掌握的知识外,还要考察同相关职务的匹配性。面试主要考察干部的个性、自我认知以及表达能力。以前有种误解,认为干部能说能写是雕虫小技,并不重要,只要干好工作就行。对新时期的干部来说,说和写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也是做好其他工作必备的能力之一。

  “提拔少数、激励多数”就是改革晋升机制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官员层级整体呈金字塔型,越往上升人就越少。虽然科学的晋升机制所提拔的也只能是少数,但激励的会是大多数。关键要形成一种氛围:大家都有机会,要看你是不是努力,有没有真本事。这样,大家关注的重点会在琢磨事而不是琢磨人上,少了内耗,也就多了前进的动力。(作者为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博导、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观点争鸣:“就地提拔”县委书记的利弊

  正方意见:有利县域发展

  ★湖南的做法打破惯例,保留一批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县委书记,不仅副厅级,就是正厅级也可以到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任职。这对县域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基层干部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基层的执政能力,对县域的长治久安有着战略意义。(湖南省委讲师团主任、教授 郑昌华)

  反方意见:存在独断可能

  ★目前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政协主席四套班子都是正处级,尽管县委书记是“一把手”,拥有对政府的领导权,但一旦他的行政级别高出半级,他的决策可能会变为一种命令。目前不少县委书记已有些独断专行的苗头,“高配”县委书记的做法可能会强化这种趋势。还有,有的县委书记提起来了,有的还没提。一攀比就有想法,县委书记的心还是安定不下来。都提吧,全国有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可能形成又一轮的官本位思想。(中央党校教授 王长江)

  第三方意见:没有实质变化

  ★提拔为副厅级后,县委书记还是县委书记,他的职责、权力范围都没变。作为县委书记,拥有的是决策权。县长则是执行党的决策。两者没有冲突。“这就像一个保姆,不管是农村妇女来当,还是大学生来当,他的职责、工作、管理权限都不会有变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徐湘林)




  阅读:5373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