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坚持推进改革是中国道路的关键
作者郑新立              日期:2013-03-20               阅读:5072 次

 2009年,周天勇教授用了一年的时间,写了 一部《中国向何处去》,在书中,他论述了中国前3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及其原因,也谈到了中国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失误和问题,未来面临的风险和陷阱,并且,还比较了中国、印度、拉美和东亚日韩等四种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我看了他的稿样后,很有收获,为书作了序。一年多以后,他的另一本《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样稿放在我的案头,回答了前一本书中提出的向何处去,包括未来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难题如何解决问题。40余万字看下来,从提出“中国梦”,到讨论中国道路,再到转变发展模式和调整结构,协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关系,防止两极分化和缩小贫富差距,推进资源价格、财政税收、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国有经济等等改革,最后提出了中国道路路线图和时间表。周天勇教授实际做了一项考虑未来30年中国发展、改革和民生综合、宏大和长远的战略和方案,是一本未来30年中国具体怎么办的书。也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中国国策论著中,顶尖级水平的一部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创了新的境界。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们抓住了机遇,战胜了种种困难,实现了化危为机,做到了科学发展,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展望“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实现崛起,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趋势。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经济领域问题与社会民生问题、体制改革问题和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解决的难度。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明年将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在这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过去的发展成绩、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理性系统地思考,应是学界、政界、产业界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更多学者,积极投身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

  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的发展,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更具有凝聚力、更给人希望、更具有竞争力的发展共识。这个发展共识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具体化。让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摆脱饥饿、贫穷和勤劳致富,成为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重要社会共识。也正是这一社会共识,成为老百姓相信、响应和参与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居民过上了新的生活,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发生较大的改变。准确把握老百姓利益诉求的变化,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和提炼新的社会发展共识,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形成新的发展动力的基础。周天勇教授提出了“中国梦”,并较为系统地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梦”主要包括进城梦、安居和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平等的公共服务梦、生态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精神生活梦等。这些方面,总体上体现了过上小康生活的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主要方向,体现了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民生问题。

  发展实践表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对中国过去30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道理和发展模式大都持肯定、赞同的态度。事实上,过去30多年来,我们强调发展生产力,改革国有和集体经济体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等,我国走了一条富有成效的发展道路,国民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从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发展道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经济结构过度扭曲,城市化相对滞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资源环境消耗过大等等。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任务,特别是老百姓新的利益诉求,发展道路应该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向什么方向调整,如何调整,特别是如何破除已有的利益格局对调整的掣肘,是一个涉及面广、关系错综复杂的重大课题。周天勇教授在该书中,在总结过去发展道路成绩、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的调整和完善思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道路的选择要重点调整城乡结构,走人口自由居住和迁移、城市所有人口享受同一公共服务、迁移人口有体面安居住房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扩张第三产业;重点调整企业结构,大力发展小企业;实施科技赶超战略,提升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改革是选择走中国道路的最大动力。为此,坚决推进改革是中国道路的关键。最紧迫改革的是放宽创业就业的改革。最核心改革的是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这是第二次改革的重点。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经济继续发展,而且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持续进步。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的约束和缩小贫富差距日益成为影响中国道理选择的关键因素。周天勇教授认为,我国发展模式不转型,资源环境方面无路可走。要通过技术进步、调整城乡及产业结构与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的市场机制与治理体制等多种手段,来化解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约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实现共同富裕不能走老路,要从“公要多一些,私要少一些”、“计划要多一些,市场要少一些”等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科学和全面地认识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原因,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动、地区人口流动等这样一些经济规律和趋势的大的角度和大的格局去思考问题,鼓励创业、增加就业、调整结构,防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基尼系数的攀升,积极调动社会自我平衡收入分配的机制和力量,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周天勇教授多年来以学者的良心和责任感、巨大的学术勇气、坚实的理论功底和持续的高强度投入,对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很多对决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们经常强调,术业要有专攻。其实,研究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这样的宏大课题,没有宽广的研究视野,扎实的理论知识,专注的研究投入,是很难驾驭这一课题研究的。看完样稿后,我觉得,这样一本书,仅仅熟悉经济学理论,是完不成的;对中国发展、改革和民生的实践熟悉,但没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包括不掌握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情况,也难以成此大著。我相信,周天勇教授的这部著作,不仅会给决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其精神和研究方法也会给当前的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并且也是所有关心中国未来30年命运和前景的人们值得一读的好书。



  阅读:507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