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国民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刻
——“稳增长”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
作者郑新立              日期:2013-03-20               阅读:4898 次

4月份统计数据的公布,使我们吸了一口凉气。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同比下降到9.3%,如果后两个月没有明显回升,按照GDP增速一般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左右的规律,二季度GDP增速有可能跌到7.5%以下。印证这一判断的数据,还有全社会用电量,4月份比3月份下降2.2%,正常情况下应当有较大的增长;同期,钢材产量下降2.7%,乙烯产量下降6.2%,汽车产量下降13.2%,汽油产量下降1.3%;出口同比增长4.9%,低于正常年份20个百分点以上。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7%,虽属正常增长范围,但与往年相比也略有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由过去多年近30%的增速放缓到18.7%,对消费和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5月份工业、消费增速同比分别为9.6%和13.8%,与4月份相比略有升降;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增速与4月持平;出口增速回升至15.3%,进出口额均创月度历史新高。

综合分析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可以说,投资、消费需求增长仍然放缓,出口增速出现拐点,自去年年初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尚未改变,国民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刻。

5月中旬,温总理在武汉召集六省负责人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紧接着又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对策,提出把稳增长放在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反映了对经济运行中出现新情况的高度敏感,以及采取新的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体现了中央政府娴熟的快速反应能力。

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止跌回升,需要克服速度下降的惯性,这就需要比正常情况下更大的拉动力。我认为,当前在宏观调控上应注重做好以下三件事:

计划、财税、金融三大调控杠杆密切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计划、财税、金融三大调控杠杆相互协调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各有分工,又密不可分。在面临重大调控任务时,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避免单打一的行为。如能形成合力,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当前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经济增速止跌回升的强大拉动力量,三大调控杠杆应密切配合。首先应在充分讨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要求的定向扩大需求的计划,包括调控方向、调控目标、调控政策,需要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重大工程等。扩大居民消费应成为这次调控的重点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实行结构性减税让利政策,即对一些低收入行业,通过政府对企业减税,企业对职工让利,增加职工收入。最近,陕西省把对纺织行业税收的地方分成部分,再加上部分财政补贴,用于增加职工工资,就是一个具体行动,做出了表率。财税政策应围绕调控计划,运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等措施,加大调控力度。针对鼓励消费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应研究将消费税由现行的中央税改为地方税,将营业税由地方税改为中央税,积极推进服务业由营业税向增值税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小微型企业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以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放水养鱼、培植财源。金融政策应围绕总体调控目标,优化信贷结构,支持扩大居民消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公共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小微型企业和农户贷款需求。要避免“一刀切”的调控政策,经验证明,没有差别性政策,也就没有调控政策。应当看到,目前政策调控的空间还足够大,只要拿出针对性强、力度较大的政策,就能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同时给力,才能形成止跌回升的强大拉力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近期来看,必须活跃住、行两大消费热点,这是其他方面的消费难以代替的。活跃住房消费,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合理规模,必须在稳定城镇住房价格的前提下进行,这就要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则。事实证明,地价过高,成为高房价的主要推手。而推高地价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土地使用的“招拍挂”制度。相对于过去的协议转让,公开、透明的“招拍挂”制度,无疑是一个进步,特别是对防止土地转让中的腐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弊端是,把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普通住宅建设土地供应统统纳入“招拍挂”范围,必然带来过高的房价。由于土地财政制度的存在,又形成了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房价和地价越高,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越多。所以,稳定城镇住房价格,关键在于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对不同用途的土地,实行不同的出让方式。对商业性建筑、高档住宅建设用地,可继续沿用“招拍挂”的方式,对普通住宅建设用地特别是保障房建设用地,应采取政策性供地的方式,以降低地价。汽车进入家庭,圆国人轿车梦,是未来20年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消费热点,也是拉动相关产业的第二大经济增长点。把消费税由中央税改为地方税,有利于鼓励地方政府从扩大汽车消费上想办法,而不是实行消极地限购政策。也只有把住房和汽车这两大产品消费理顺了,消费市场才能活跃起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不衰的支柱产业。此外,扩大教育、文化、休闲、旅游消费,也有很大潜力。

在投资方面,继续保持高速铁路建设的强度,应当作为一项重要选择。前些年,高铁建设投资每年达7000多亿元,去年下降到4000亿元,许多正在施工的项目停建,其投资需求的空缺是其他行业难以弥补的。高铁是绿色运输方式,单位运输量消耗的能源、占地仅为公路运输的1/10,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国,加快形成高铁网络体系,更是破解交通运输瓶颈的根本之策。在建设阶段,出现一些债务也是必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的偿债和盈利能力将越来越强,成为一批优良资产。因此,加快高铁建设应毫不动摇、持之不懈。在总结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高铁一定能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产业。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变挑战为机遇,成功建设了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那么,在当前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能不能变挑战为机遇,关键在于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此外,我国城市化正处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其带动的投资需求足以支撑未来20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也将对投资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投资的旺盛增长,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强大拉动力。

全球经济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造成美欧日市场疲软,使我国出口增长受阻。但只要积极开拓,使出口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还是有可能的。当前,应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创造出口需求,走出一条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的路子,这也是发达国家上百年来所走过的道路。要努力扩大一般贸易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落地生根。加快出口产品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积极扩大服务外包。

通过政策引导,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方面同时给力,必将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使国民经济增速尽快止跌回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与上一轮4万亿元启动政府投资明显不同,这次应以鼓励增加民间投资为主

前5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已达62%,民间投资的增速比整个投资增速快6.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增量占整个投资增量的80%左右,说明民间投资已成为整个投资的主体。因此,在这一轮扩大内需中,应着力鼓励民间投资的增长。这也是新一轮启动内需与2008年启动内需的明显不同之处。应当以贯彻落实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即后36条为契机,努力为民间投资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文件早已明确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金融机构、垄断性行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但是,至今还有许多领域存在着玻璃门。在这次启动内需中,应当在上述六大行业清理阻碍民间资金进入的过时的规定,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税收政策、贷款支持、建设用地等方面,赋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地位,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开展平等竞争。包括铁路建设在内,应研究吸引民间资金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型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更应制定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的具体政策。要鼓励兴建民办医院、民办幼儿园、民办养老院,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领域,以尽快改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来源:《紫光阁》杂志



  阅读:489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