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事实与解释——谈“透过表象看本质”
作者李德顺              日期:2013-03-15               阅读:4309 次

 开栏的话

  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人们的认识为何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明明是假的东西,为何很多人会信以为真?看上去很简单的骗术,为何会引得很多人上当?在这当中怎样才能识别真假、辨别是非、甄别善恶,最终达到澄清迷雾见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这就需要有科学的认识论。正如一位读者在和我们编辑部交流时所言:面对复杂的社会、海量的信息、多样的取向,如果丢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认真借鉴前人的正反面经验教训,可能就难于真正享用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正能量”。为此,本刊开设“认识论问题系列谈”栏目,探讨如何结合新情况、新问题,重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短信诈骗、中奖诈骗之类的消息时有所闻。在这些事件中,骗子固然可恶,由社会加以谴责,甚至由国家出面依法惩办之,都是理所当然的。但从受骗者这一方看来,也不是没有值得反省的教训可言。有人评价说:“现在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的”。这当然是极而言之的话,但也说明我们很多人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从哲学角度说,就是要做到“透过表象看本质”。

  欺骗行为多是利用人们的轻信心理,并且打着“科学”、“发明”乃至“快速××(致富、增高、减肥、美容等)术”之类的旗号,以售其奸。这类欺骗的主要手法,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先是给你提供一些“事实”证明,就是他的那一套东西曾经多么有效之类的例证或统计,或世界上有什么奇特现象,是科学和其他人都不能解释解决的,唯有我这里才有高招,等等;然后是他的一整套说法,自己多么科学超科学,多么先进超先进,多么灵验绝对灵验······来吧!

  对于这类表演,人们的警惕性通常至多是在“事实”上——看他说的事实是否成立?于是,那些单纯靠捏造事实来行骗的把戏,往往容易戳穿。然而,当人们遇到另一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确有其事”的时候,往往就难以把握了。因为这里遇到的往往是“高级”的、也更加隐蔽和危险的骗子。

  给你一种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打着科学或哲学的旗号,加以似是而非的解释,借以诱人上当受骗,这正是众多骗术的常见伎俩。我们要想识而破之,不入其圈套,就要保持头脑清醒,特别要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哲学层次上的素养。

  当代哲学提出并解决了“反映、解释、说法”与被反映、被解释、被说明的客观存在(“事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问题。这是一套很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环节上鉴别真假,提高自己的能力:

  首先,应当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这里大有讲究。比如魔术师在台上,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把一个人分成几段,移来移去。然而这里的事实是什么?是一个活人真的被肢解了吗?当然不是。──魔术师是决不会承认这一点的。因为魔术师是诚实的,他已经光明正大地事先声明:这是魔术。成功的魔术所造成的事实,仅仅是“使观众产生了‘一个人被肢解了’的视觉心理印象”这个事实,并不是真正杀人并使他复活那个事实。“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不可混淆。

  相反,假如有人用魔术师同样的办法,却宣布说:“我有神通,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那么这人一定是个骗子。因为他标榜的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然而,许多受骗者却分不清这里的两种事实,从而导致真假不辨。比如,有人通过某种表演,宣称“把水变成了油”,你不去考察水分子是否变成了油分子,只看有燃烧发生,就信以为真,那么就是没有抓住真正的事实。

  俗话说:“眼见为实”。这句话其实并不错。问题是要懂得“眼见”的是哪种“事实”?受骗者吃亏往往就错在,并未经过严格的考察,就轻易把“眼见(心理)之实”当成了“自在之实”。人们在其他场合下也容易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的错误不是导致肤浅,就是导致简单化,不是容易受骗上当,就是容易主观武断。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十分深刻。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解释”,弄清它的根据。解释不等于事实,一种“解释”同它所解释的那个“事实”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解释可以有多种多样,怎见得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和道理?等等,这里同样大有讲究。因为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即使事实本身确凿无疑,面对一个同样的事实,人们之间也会有彼此不同的解释,在科学上有时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么在各种各样可能的解释中,我何以要相信你的解释?也就是说,弄清一个解释体系同它所解释的基本事实之间是怎样联系的,非常重要。否则“听风就是雨”,见到一点事实就轻信一套解释,就很容易落入圈套。骗子和受骗的人经常在这里“结合一致”,这正是如今世上总还有很多欺骗,并且能够得逞于一时的一个原因。

  一种好的解释能够揭示真相,澄清事实,提高人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而一套坏的解释则往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扰乱视听,将人的思想和情绪引上歧途。比如,骗子们常常先给你一个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的“事实”,比如他那一套“在别人那里或别处如何如何有效”之类,然后向你灌输一套他编造出来的“解释”,其实不过是用以转移注意力,让人忘记从事实本身去找证据。特别是当人们对具体的事例(“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而自己又不能解释的时候,这种手法就很容易奏效。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受骗者虽然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在看和听,但实际上却是用人家给你的思路在思考了──也就是说,受骗者的感官还是自己的,而头脑却被换掉了。欺诈的妙用,常在于此。

  与之相反,正派人的正派做法,是对自己的“解释”高度负责、实事求是、决不夸大其词、随意乱说的。比如,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很准确地预报日食、月食、彗星来临、气象趋势,医学则能够治病救人,等等,这些都是无可置疑的事实。科学是诚实的,真正的科学家是诚实的人,他们从不靠吹嘘,也不爱搞“炒作”,总是老老实实地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或者用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等来解释一切,并且总是界限明确、认真负责、留有余地。有时即使解释得不够完善,那也主要是发展水平问题,而决不是有意欺骗。在科学的解释中,至少对“解释与事实的联系”是认真负责的,解释的根据都是来自发展着的实践,有据可查,并且都经受过、并将继续经受严格的检验。

  “解释”的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就是一般说来,没有什么能够比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更可靠。所以,我们遇事应该首先想到科学的解释,尊重科学的解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诈骗的危害。

  这也是哲学给人的一大启示。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认识论·格言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认识论·经典观察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洞穴比喻”说的是,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现象,本质则在现象之外。



  阅读:430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