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作者魏磊              日期:2013-08-29               阅读:764 次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近些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影响人们思想、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凭借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政治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新形势下,深刻认识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创新的策略,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 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3.38 亿人,网民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网络不仅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且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网络的发展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这种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面临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息优势和网络霸权的挑战。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一直占据互联网传播的制高点,正在全方位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反华分子,经常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快捷性、隐蔽性及广泛性来展开对我国在意识形态范畴的强劲攻势。他们往往以“民主、人权”为幌子,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恶意的攻击和诽谤,宣扬他们的那一套政治观念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这些极富煽动性的思想言论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受蒙蔽。另一方面,网络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网上政治、社会信息的多样性影响着高校师生党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网络世界互动关系的虚拟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个性化,在客观上弱化了党员与组织的关系,淡话了党员的组织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党组织的控制力。

由此,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建设虚拟空间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高校党建工作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网络为高校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网络可以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互联网具有高效、迅捷、交互性强的特点。加强党建信息化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支部组织生活等工作。党建信息化可以一改以往单向的理论灌输教育方式,提高了党员的主体参与性和能动性,为高校师生党员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天地,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第二,网络可以为高校党的建设拓展新阵地。一种传播方式便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掌握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便拥有了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面对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采用多种方式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西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诋毁和攻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加大在互联网上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沉着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此,我们必须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地积极地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我”所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用现代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和声音,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第三,网络可以为高校党的建设开掘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各种传统途径、方式来密切党群关系,但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互联网作为现代信息传递手段,具有交互功能强大的特点,用户利用电子邮件、电子社区、留言、在线交流、博客等方式联系交流。其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变革,密切党群关系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特别是目前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思想,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度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网络加强同他们的交流,进而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基础。

第四,网络为高校党建提供了新手段。将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运用于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党建手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党的性质决定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各项工作要始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先进的文化成果,达到教育人民,团结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加强党建信息化,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降低执政成本,为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提高党建工作层次与水平,创出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天地。

网络作为一个新事物,其建设、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引起各高校党组织的重视。但是,要使其在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二、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党建信息化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工作效率不高。目前,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主要由专职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随着近几年学生党员人数的不断增长,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任务比较重,再加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头绪比较多,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们疲于应付,无暇思考和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从队伍自身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对于网络这样的新生事物多数仅止于了解的层面,缺少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高校普遍缺乏既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懂得网站建设与维护,又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的党建工作群体。党建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使党建工作在网络技术上的实现、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对网上党建动态的及时了解和引导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比较单一,应用性不强,吸引力不够。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也相应加大了力度,很多高校党委建立了自己的党建网站,但多数网站建设缺少人性化设计,其主要作用多是用来发布有关通知、下载学习资料、刊登党建新闻、干部任免公示等,内容简单,缺少新意和吸引力。这些党建网站主页形式比较单一,所用媒介载体较少,网络页面以文字平面为主,缺少视频、音频和在线交流功能,使得网站整体风格不够活泼,略显沉闷。特别是网站建设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和需要开辟学生党建网络版块,党建网站仅为专职党务工作者所关注,变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办公平台,这和高校党建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大学生党员群体在网络技术运用上较为熟练,一些学生党支部通过BBS、网络博客、QQ群等网络平台对学生党建形式进行了创新和拓展,但远未形成主流,在高校网络党建新领域的开拓中还没有拥有足够的力量支撑。

3.党建信息化工作经验总结不够,系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指导性。党建信息化模式属于新领域,是一种载体的创新,一种思维的拓展。这要经过不断的尝试,通过实践摸索经验,进而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反过来指导实践,推动党建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实践中,多数高校在党建网站的开发上投入的精力很多,偏重眼前的使用效益,不太注重长远规划,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只凭在其他类网站开发中积累的一些尚不成熟的经验对党建网站进行开发,虽然在网站建成后有一些维护和更新,但对于网站的长效运行是不利的。党建网站建成后,又多偏重使用,缺少对其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实际效益评估,对网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只是简单机械地去解决,没有对深层次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缺少理论提炼和经验总结,这对于以后党建网站功能的拓展和网站改版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从研究本身而言,现有的一些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意义、作用、定位、方法等一般性论述上,缺乏可操作性,与党建实践脱节,不能真正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

4.党建信息化工作制度化欠缺,规范不到位。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强力支持,高校党建进网络同样需要健全的制度规范,以保证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在党建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制度化约束,规范还不够到位。许多高校在认识到党建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后,纷纷“布点设站”,在短时间内建成了数量众多的党建网站,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但却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没有规范化的保证,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后劲无法得到维持和保障,使得有些党建网站“名存实亡”,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实践中,虽然一些高校制定了关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但对于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原则、方式方法、基本途径、技术支持、人员配备等都没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对党建信息化工作缺乏领导和监督,未形成长效机制,无法保证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拓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形势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各级高校党组织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

第一,用先进的文化引导网络党建。高校党建的教育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师生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将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起来。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要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正面引导舆论和媒体,高扬时代主旋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网上的文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健康高雅的格调。使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二,用健康向上的内容充实网络党建。根据在北京市15 所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73%的师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搜集信息,最经常查询的信息是新闻(64.6%),查询的新闻中又以时事新闻为主(74.9%)。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网上新闻发布渠道,及时反映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的新成果、新做法,使师生党员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可以开辟针对性较强的特色栏目;可以建立网上党校结合支部的实际情况,建立网上党校教程,重点介绍支部党员培养、发展、转正等工作。同时在网上公布一些优秀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范例及党课教材,供广大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交流,方便快捷地获取入党方面的知识。可以发挥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和优势,将有较强教育意义的经典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革命歌曲等上网,使师生在欣赏浏览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灌输。

     第三,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网络党建。建立网上党校,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教育,通过网络视频讲座、网络党校测试系统等,努力提高党校教育质量,突破对象单一、功能单一的局限,扩展网站功能和服务群体,根据广大师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能够辨别是非、提高认识的信息和切实贴心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师生访问学校党建网;加强论坛交流,通过“论坛”、“BBS”等互动项目,开辟一个无拘无束、不受限制地发表意见的空间使师生党员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反映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

第四,用专业化的技术支持网络党建。高校是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这为网络化时代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运用技术手段,严格限制网络信息来源,净化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同时,对网上舆论和信息进行“全天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掌握网上舆情动向,发现师生关注的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倾向性、群体性问题,一发现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五,加强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要制定党建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加强管理;加大对党建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党建网络硬件的设施和装备。要紧培养一支既有党建理论素养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党建工作队伍,设立专门的岗位,加强人员投入力度。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队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要具有强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应具有实际的高校建工作经验,更要具有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党建工作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总之,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任重而道远。网络作为传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和补充,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发挥网络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阅读:764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