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分析
作者魏磊              日期:2013-08-29               阅读:1117 次

  磊(清华大学宣传部)、吴国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雨竹(中国地质大学)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是完整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通过科学的分析、检测能够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和教育价值进行客观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既定目标。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或指标,对目前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给出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扬或批评的评价。由此可见,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是客观存在的。总之,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原理、指标和方法,对于了解高校学生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发展状况,对于科学掌握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对于进一步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特征和作用

明确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涵和特征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测评的前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有利于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收集第一手材料客观地评估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及时地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从而达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既定目标。

一、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涵

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涵,必须首先厘清以下一组概念。

什么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这是一个核心概念。前文已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教育者从大学生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及其要求,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大学生提高形势判断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包括了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实质上属于学生的政治教育或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什么是测评?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具体指“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科学方法对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以及发展潜力等的心理特征进行客观的测量与科学评价。”[1]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测评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与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而且要测评高校学生对宏观形势与总路线总政策、具体形势与具体政策的认知和认同状况,测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还要测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等。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因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涵,必须注意同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2],也可以说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的工作。”[3]

什么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是依据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各方面信息反馈和对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和研究,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以及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各种因素的价值判断过程和科学评价活动。它主要解决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做得怎样、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高校学生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高校学生经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后具备何种政治知识、能力和政治素质等问题。

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特征

相对于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其它教育测评而言,相对于高校学生认知形势和认同政策的水平测量来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测评的对象和范围具有广泛性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不仅要测评受教育者,而且要测评教育者的教育过程。这就是说,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重点虽然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测评。而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即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转变和政策水平、政治能力的提升体现出来的。它既体现为一定的精神成果,也体现为一定的物质成果。而目前我国大陆在校的高校学生人数有二千多万。自然地,测评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同时,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还要对形势和政策教育实践全方位的测评,既包括对教育效果的测评也包括对教育目标、内容结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测评。因此,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对象和范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二)测评的内容和标准具有客观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活动的过程和高校学生经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后内在的形势与政策思想观念和外在的政策行为及其倾向。而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可以根据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制定测评的客观标准,同时按照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评。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测评最终还是人在操作和实践,尽管在具体的测评中难免出现主观性问题,但追求客观、真实一直是贯穿测评的准绳。总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容是客观的,测评的标准是客观的,结果也应该是客观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具有客观性是其题中之义。

(三)测评的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的统一

对事物及其状态的性质或类型所进行的分析是定性分析;对事物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所进行的分析是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别从质、量两个方面把握测评对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是由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特点和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这种方法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内在要求。定性分析是测评的目的,是定量分析的出发点和结果。定量分析是测评的工具,是对定性分析的深化。“定性分析有助于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则有助于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刻地认识事物。”[4]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测评方法上,突出定性和定量的统一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重要特征。

(四)测评行为具有持续性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直接目的是掌握和评价当前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但测评的意义和价值决不限于此。高校学生科学的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地、渐进地并且可能出现反复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贯穿于大学的各个阶段。这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持续地、相关联地开展。持续性的测评能够做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不足,诊断出现问题的原因,促使教师和管理者调整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形势和政策教育的“四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政策的信任)目标。

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作用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完善形势与政策学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施的实际效果,为教育主体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进一步开展和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奠定基础,同时为恰当地评价教育主体的工作成绩提供客观依据。具体而言,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评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环节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国内外形势和党与政府的政策,确定教育目标和目的,选择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事教育的过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是依据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各方面信息反馈和对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和研究,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以及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各种因素的价值判断过程和科学评价活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必然包括目标的选择和确立、教育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的测评等基本环节。科学有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缺少和低估教育测评的环节。这是因为:

第一,测评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从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育原则的建立、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教育的主体客体、教育的内容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如果缺少测评这一重要环节,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测评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全面总结的依据。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项长期进行、不断发展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自然包括高校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对某次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测评是上一次教育活动的终点,只有以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客观结果为依据才能全面总结上一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成效。没有科学规范的测评,总结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总结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同时,测评又是下一次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的起点。测评是连接多次形势与政策教育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显而易见,测评与形势和政策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测评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测评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反馈作用。如前所述,测评通过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和评价,客观地反映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的好坏、效果的大小,肯定相关的优点和特色,指出相应的缺点和不足,查找出问题及其原因。测评通过反馈为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第二,调节作用。测评反映出的各方面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必定会引起从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相关主体(各级机构和教师)的注意和重视,引导其反思、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测评通过调节为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动力。

(三)测评对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正规的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而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教学管理不规范,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5]。即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形势与政策学学科理论体系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测评能够发现问题,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抓住事物的根本,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测评的理论和方法是形势和政策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理论和方法对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是在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是检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果,提高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同时,指标体系构建依据、原则、主要内容和适用方法等是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重要方面,必须深入探究。

一、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依据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之所以能够得以施行,并获取相对客观性的测评结果,原因在于测评指标体系构建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的思想具有表征性和指向性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前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主要是对教育效果的测评,而教育效果主要通过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高校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改变的是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和观念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内在隐蔽性,但同时也有外在的表征性和指向性。人的思想和观念大量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体现在人的外在言行上。这就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提供了可感知和可研究的依据,为检验高校学生形势和政策教育效果提供了前提。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物质成果具有可检测的质和量,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条件。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教育者从大学生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及其要求,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大学生提高形势判断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实践的精神成果外化为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理解党和政府的各种政策上。“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学习热情的高涨,政策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这些外在表现的物质成果通常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加以衡量。这些可检测的物质成果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三,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工作记录和量化考核的结果,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重要素材。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方面,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等因素,教育者会在确立教育目标,实施教育方案,确定教育方式,总结教育经验等环节保留大量的工作记录。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很重要的素材。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本身进行量化考核的测试、评分、评比,也会保留很多成绩和结果。例如时事案例分析大赛,除对学生进行时事普及和引导分析时事外,会通过比赛评定等级和名次,用百分数量化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程度和对时事认识的思想状况。再比如,学期末形势和政策课的期末考评也是考核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大量客观存在的工作记录和量化考核的结果,是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重要素材。

第四,数学和计算机学等自然科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工具。20世纪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数学不断发展出新的分支,计算机科学得以出现。学科发展向着精细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大量跨领域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统计学就是其中一例。这一切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量化测评由可能变成现实。在教育测评中,数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客观描述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思想现象。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理论的蓬勃发展,为统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也为教育测评的实践提供了便利。总之,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为测评指标体系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工具。

第五,形势与政策四个层次结构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在依据。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四个层次结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宏观形势与总路线总政策;具体形势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四个层次结构不仅决定了教育内容的设定,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在依据。测评指标体系所要完成的核心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形势与政策四个层次结构决定的,同时它还影响测评指标体系所要检测的其他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时必须反映和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四个层次结构的内容和要求。

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特点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构建时要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内容的抽象性和测评范围的广泛性。这两个方面亦是指标体系构建的特点。

测评内容的抽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测评内容的模糊性。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评价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容易评价”[8],比如高校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进步等等。“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评价也比较困难”[9],例如高校学生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后自身对形势与政策的觉悟、高校学生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对他人(亲人、同学、朋友)的影响等等。

其次,赋值和加权的抽象性。一个完整的测评指标体系除了包括各级测评指标外,还应该包括各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比例。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众所周知,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涉及内容广泛,既包括教育政策、教育过程,还包括教育主客体、教育效果等内容。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这些内容的每一部分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多大比例。这个比例很难具体为一个完全精确的数值。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在对每一部分赋值和加权时只能先确立总指标以下的下一个指标的大概比例,然后再不断分解,直到末级指标。这样,每一部分指标所占比例就建立起来,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前提是先确定一个大概的比例,才有后面具体的比例。而这个大概比例即反映了赋值和加权的抽象性。

最后,测评范围的广泛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涉及范围具有广泛性。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包括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确立、教育内容结构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也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教育政策的出台、教育资源的组织、教学活动的领导和检查等等方面。在一定意义上,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涉及的范围就应该属于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测评的范围。二是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人员范围具有广泛性。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人员,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专业教师和高校学生,而且包括各类具有实践经验、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观形成与发展发挥作用的主体。比如,给高校学生做形势与政策报告的各级领导、专家、企业家;影响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的工人、农民;直接影响学生形势与政策观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等等。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包括广泛的参与者。另外作为教育客体,高校学生毫无疑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不同个体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使得测评对象具有广泛性。三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现途径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还包括校园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同时从更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学生的家庭教育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测评范围的广泛性。

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属于政治教育。由于政治教育本身具有价值导向与事实说理相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等特点,使得政治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特殊性。因此,在构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时,必须以其教育目标为依据,切实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具有有效性的前提,可行性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运行的保障。只有将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测评的目的。

科学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以教育目标为指向,以相关的测评理论为基点,并遵循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实现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的准确判断。科学性原则的贯彻,首先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坚持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反映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现实状况。其次,在构建和运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测评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管理学、心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得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科学化。再次,使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与教育目标相一致。教育目标是教育主体施行教育活动的准则,测评指标体系是检验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标尺,如果二者不能相对应,教育主体在施行教育活动时就可能出现思想混乱或无所适从的问题,并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当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测评运行规律。把握好以上三条规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指标体系才能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真实反映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得出一份有效的测评答卷。

可行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是明确、独立和完备的,并且能够通过简易的操作方法对其进行量化,最终得出所需要的测评结果。这就要求在构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时,应当充分考虑教育测评的整体目标,从分解教育目标着手,得出一系列能从局部反映测评整体目标而又目的明确、相辅相成的单项指标,从而量化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单项指标时,切忌繁琐或重复,否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会造成测评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把科学性原则与可行性原则结合起来,才能既达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科学化,又实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可操作化,真正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作出准确、全面地价值判断。

第二,知识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这要求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要使大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得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知识性与导向性的统一。

知识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必须以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知识体系为考察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及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作为测评的基本指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的教学过程,不论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还是引导学生认清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应当以相应的知识作为载体。离开了知识做铺垫,形势与政策教育就很容易陷入“假、大、空”的境地,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注重考察学生对形势观和政策观、国内外形势与我国总政策、基本政策的把握。

导向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具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和价值指向。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出发,贯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宏观形势与总政策教育、具体形势与具体政策教育四个层次。也就是说,在当代中国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原则不仅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也体现了对高校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

知识性原则与导向性原则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考量,也要把握好方向性问题,使测评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不仅要对学生形势与政策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考察,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理论知识后的外化行为,要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行为都纳入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中。

理论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应当遵循理论教育的一般特点,以加强学生形势与政策理论教育的学习和研究为目的,对学生吸收和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作出恰当地评价。这要求,在构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要从理论的高度来掌握和分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知识体系,把理论知识量化为具体的评估指标。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理论的发展性特点,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既着眼于现阶段的理论体系,也要兼顾快速变革的社会发展状况,做到与时俱进,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推进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指标创新。

实践性原则是指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要把学生的相关实践行为作为考察的主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状况的全面考察。教育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理论知识的内化如果不通过良好的外化行为表现出来就不能达到教育理想效果。一个学生拥有丰富的形势与政策理论知识并不能由此判定他就一定能够很好地把握国内外的发展形势。高校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理性地评判社会热点问题,长时间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地参与校内外相关政策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判定对其进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成功的。因此,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尤其要注重把学生的践行政策的行为纳入其中。

将理论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相结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认识与实践的辨证关系为依据的。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其中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同时,实践决定理论,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是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育中应当二者兼顾,在对教育的测评中同样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第四,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和帮助高校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形势发展的过程,而社会形势或社会现实是一个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状态。因此,将社会的现实性与发展性结合起来考虑,成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又一重要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要关注现实的社会环境,注重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对现实社会形势的基本认识,着力考察高校学生对在校时期社会热点的掌握情况,并由此得出现实的教学效果。现实性原则指导下的测评内容是有一定的时间段的,它集中在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即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期间。贯彻现实性原则,要求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必须注重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

发展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要增强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的预见和推断,以发展的眼光评价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潜在价值,挖掘高校学生对社会形势走向把握的潜能。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和判断,不仅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它是高校学生现在就会面临的问题,更是高校学生走入社会后时刻会遇到的问题。当高校学生走向社会后,他们必须独立地去思考社会现状和趋势,不可能得到来自教师的专业指导,那时他们在校期间形成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将决定他们看待社会问题和经济社会政策的态度并指导其行为。因此,要贯彻发展原则,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就应当注重短期教育效果与长期教育效果的结合,在评价现实效果价值的同时,对其潜在价值与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做出有效评价。只有把现实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地测评出高效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价值和效果。

第五,全面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及其教育效果作综合性考察、分析和评价。在教育测评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从整体的角度评判其教育的成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简单地把教育测评某个环节检测成果的好坏作为唯一的标尺以偏概全地评价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成败。其次,要从物质成果、政策成果和精神成果几个方面的统一来进行教育效果测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直接成果为精神成果,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状态、精神状况、思维习惯都是教育测评的重要指标。而人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大学生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的转变,学习形势与政策热情的高涨,政策执行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等等这些物质成果和政策成果的表现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因此,坚持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时不能简单地只测评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在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时,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这也是全面性原则的贯彻和体现。

层次原则,顾名思义,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学历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科专业、思想状况、觉悟程度区别对待,分层测评。根据系统论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对外而言,它只是它自身所处的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对内而言,它本身也是可分的,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独立系统。每个人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努力等因素导致才能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个群体中(包括高校学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正确区分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水平的层次,成为科学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和进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前提。教育测评只有从高校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区分高校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实际状况,比如学校分类、学历层次、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家庭背景等等,针对差异,区别对待,才能得出客观的结果。在测评时贯彻层次原则应该注意:首先,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注意科学区分不同高校不同学生的思想类型和政治思想、政策水平层次,这是测评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其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正确的测评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最后,要正确理解层次原则,不能简单、机械、死板地将层次原则理解成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更不可使层次绝对化、永久化。这一点尤其重要。分层的目的是促进测评的有效和科学,绝不是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也绝不意味着暂时处于低层次的学生思想一定落后。因为分层的标准是从不同的角度人为地确定的,在某一层次后面一点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不一定比前面的学生差。

全面性和层次性是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的。只有充分认识全面性的价值和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将测评内容细化、层次化,实现测评的目的;只有高度重视学生形势观和政策观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对象、手段和方法的层次性,才能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实现全面性原则。

第六,客观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所有学科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具体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客观性原则是指测评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10],客观公正,尽量减少主观臆断和掺杂个人情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应该遵循其本身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是对这一实践活动的反映和反馈。在教育测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形势和政策教育的实践过程和各个具体环节详细地调查研究入手,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实践过程和教育的效果。如果忽视客观性原则,就必然带来测评标准的模糊和混乱,进而影响测评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最终使测评丧失其价值和意义。坚持客观性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次,要尽可能详尽充分地占有材料,广泛收集各种测评素材和信息。其次,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优化测评技术、手段和方法。“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11]最后,将专业测评、同学测评和自我测评结合起来,坚持群众路线,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客观的结果。坚持客观性原则,对保证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解析、建构历史的具体范式,历史性原则或历史主义原则是在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不可忽视的是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同样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具体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历史主义原则要求在测评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考察形势与政策教育前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观的变化,分析不同阶段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进而得出客观的测评结论;二是测评的手段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体现历史性。如果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不可能了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去和现在,同样地也很难科学地预测它的未来。因此,只有坚持历史主义才能把握大学生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思想认识、情感信念和行为取向,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客观性是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成绩和不足而言的;历史主义是针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而言的。二者都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时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三节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要素、
内容和适用方法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是由能够反映形势与政策教育实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各个小的测评指标组成的整体结构。它是反映形势与政策教育整体特征、状态、水平的一种测评手段和工具。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是由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价值标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结构、教育手段方法转化而来,是测评人员进行测评时所依据的准则。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对测评具有导向的作用。测评指标体系一般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机构、教育主体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关注焦点。因此,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是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核心。

一、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

毫无疑问,要构建一个完整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必须弄清测评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容。构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在抓住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要素的基础上,挖掘其主要内容,也就能很好地解决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什么的问题,从而实现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对教育者的测评

教育者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的问题。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组织保证。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多由兼职教师担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研究不够深入,这客观上对当前教师队伍素质的测评和提高提出了紧迫要求。

测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政治素质。对于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来说,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决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二是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热爱教育、甘于奉献、为人师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等等内容。三是业务素质包括政治知识、政治能力和政治态度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必须精于本课程,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科研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另外,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师的测评不能忽视了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测评,如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的人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等。这是因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研究的深入进行,需要教师队伍的集体智慧,是否能组建一支结构优化、年龄分布合理、业务水平均衡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对受教育者的测评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质在于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效果最终在学生的政治思想与行为的积极变化中得以体现。对受教育者,即高校学生,进行测评能有效衡量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从政治思想与行为两方面来考虑,对高校学生的测评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政治价值选择。高校学生应当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能够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策观与形势观分析问题,在社会实际与学生的价值观相背离时,能够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二是政治理论素养。大学时期是系统、完整地学习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知识的黄金时期,高校学生应当在这一时期学习政治学和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各种社会思潮,明确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体系。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浓厚兴趣,养成乐于读报、看新闻的良好习惯。三是政策实践能力。高校学生应当把积极性与理性良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受教育情况的测评也需要考虑到高校学生整体的受教育状况和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人数比例、学习积极性的变化趋势、相关校园活动的次数和质量等方面都是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测评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

(三)对教育过程的测评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遵循着政治教育的一般特点和发展规律。从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同样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由此,对教育过程的测评可以从对教育的内化过程、对教育的外化过程、对教学的组织管理过程三方面予以评价。

首先,教育内化过程的测评是指在教育者把党和政府所要求的政治观点、理论体系、基本规范传授给高校学生,对高校学生的“知”、“情”、“意”(即知识认知状况、情感认同状况、选择运用状况)的测量与评估。它包括测评高校学生吸收教学信息量的高低、学习动机的强弱、对价值观念的理解能力、对新信息的筛选与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其次,教育外化过程的测评是指在教育内化过程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把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为习惯过程的测评。对教育外化过程的测评主要是测评高校学生行动是否积极、行动动机是否纯正、行动方式是否恰当、行动习惯是否具有正确性、持续性。第三,教学组织管理过程的测评是指针对相关教育管理机构根据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科的特点和社会要求,在本课程教学方面给予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这一全过程的测量与评估。其主要测评要素包括指导思想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监督的实施、教学环境的建设等。

(四)对教育效果的测评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测评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否达到了其教育目标和社会要求而进行的(如下图8-1和图8-2)。它体现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知识掌握是否达标、政治能力是否提高、良好的政治行为是否能够延续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效果的测评有别于对受教育者的测评,它还包括对教育者实施某个形势政策教育过程后的素质测评。虽然教育效果最终也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出来的,但它较之对受教育者的测评更具有客观性、对比性与延时性。

就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测评的具体内容来说,一是考察高校学生对本课程目标要求完成的情况。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要求是由对学生形势政策知识、能力、实践等不同方面的子目标构成的,在测评过程中要对目标进行细化,全面系统地进行测评。二是考察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效果。在进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前,有必要对高校学生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发展状态进行整体评估,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测评高校学生政治素质应当从政治知识、政治能力和政治行为等方面分目标、分层次地系统评价,使高校学生政治素质既具有可测性,又能够进行教育前后的比较分析,量化教育效果。三是考察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情况。高校作为相对单纯的社会环境,使得学生在校园中的政治行为表现是有限的。只有当学生走向复杂的社会,通过其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表现所得出的社会效应,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对高校学生走入社会后政治行为方面的社会评价也应当成为测评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8-1  形势政策教育效果测评与教育目标要求的一致示意图

8-2形势政策教育效果测评与教育主客体素质提升的一致示意图


 

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多级指标体系

在确定了测评指标体系的要素,加上把握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原则的前提下,就可以开始着手构建测评指标体系。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又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可行性;既要做到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能够抓住和解决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测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种变化,经过认真筛选和不断提炼才能形成完整、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方案。

测评指标体系最核心的是测评指标。测评指标系统、详尽地反映了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外在框架。测评指标是由总指标不断逐级分解得出和产生的,所以,测评指标体系是一个由不同层级的测评指标组成的集合。“每一个指标集都是由若干个子集组成,每一个子集又是由更小的子集组成,直到最后一级。”[12]最后一级是不能再分解的指标,测评中一般称之为末级指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理论上这种逐级分解可以无限进行下去。但在实践中,为保证测评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指标层级最好是分解到三至四级为佳。即末级指标一般为总指标下至第三层或第四层为最佳。一个相对完整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直到末级指标构成。另外一个问题是赋值和加权的问题。不同层级的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占比例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层级的指标还存在一个赋值和加权的问题。

综上所述,尤其是考虑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内容的抽象性和测评范围的广泛性,从更全面和更宽泛的角度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的指标。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应该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教育主体和客体、教育过程、教学效果、教育信息系统的综合,这一指标体系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过程、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的内在要求。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和条件的评价指标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发展规划。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的评价指标包括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结构,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客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受教育的能力和素质,受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过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计划的系统性全面性、程序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方法的创新性针对性。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受教育者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提高水平,受教育者对他人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影响,一个形势与政策教育阶段后教育者本人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提高水平。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系统评价指标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收集和管理,信息分析与应用。另外,在确定不同层级的具体指标后,为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有效,还分别对不同的指标进行赋值和加权。具体如下表:

8-1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

总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资源和条件

 

 

 

 

形势与政策教育机构的设置

是否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机构

相关机构是否拥有办公的场所和必备条件

相关机构是否正常开展工作

相关机构是否有科学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

相关机构是否有工作规划和工作记录

形势与政策教育管理人员的配置

是否配备各级管理工作岗位和人员

各级人员是否正常到岗开展工作

各级人员是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规划

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是否按阶段分步实施

发展规划是否按期完成

未完成部分是否有相关补救和调整措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

 

 

 

教育者素质和结构

 

 

是否掌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规律

是否掌握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结构

是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

高校是否形成性别、年龄、知识结构完善的教师队伍

 

 

 

教育者教育的内容

 

 

是否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

是否开展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教育

是否开展宏观形势与总路线总政策教育

是否开展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客体

 

 

 

受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是否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知识

是否具有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热情和动力

是否按照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和实践活动

 

 

 

受教育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

 

是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

是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

是否认真学习宏观形势与总路线总政策

是否认真学习具体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

 

 

 

 

 

形势与政策教育计划的系统性、全面性

 

是否确立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程开始前是否有完整全面的教学计划

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做了精心准备(1%)

每次课程讲授后是否有教学总结和心得

一个阶段的教学后是否有全面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记录

形势与政策教育程序的规范性、科学性

教学进度是否适宜

是否总结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指定的参考书目、查阅资料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学习

形势与政策教育方法的创新性、针对性

教学方法是否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兴趣

讲课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参与性

是否有效的使用案例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

 

 

 

受教育者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提高水平

 

 

是否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能否自觉运用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分析形势与政策

是否形成正确的政治情感、信念和行为取向,如正确认识形势,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政策和具体政策体系

 

受教育者对他人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影响

是否主动帮助他人分析形势和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

能否正确地解答他人关于形势与政策的困惑

能否帮助他人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

 

经过一个阶段教育后教育者自身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提高水平

对四个层次结构关系是否深刻把握以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是否进一步明确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目标、价值和教学方法

是否进一步认清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规律

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系统

 

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教学活动开展前期、过程中、结束后是否针对性的收集相关信息

收集的信息是否有专业记录和专门保管

是否建立信息库和信息档案

 

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过程中是否主动分析和应用相关信息

教学测评和总结时是否主动应用相关信息

 

对上表作如下说明:第一,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毫无疑问,课堂教学只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和克服其他途径测评的不便,上表只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这一方式进行了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加权。第二,由于测评内容具有抽象性,为了保证测评效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对不同层级的指标分别加权。因为教育效果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成果,而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过程决定的,所以测评指标体系中对两者加权分量较大。再分别给其他环节和因素加权,最后将加权的结果分解到第三级指标,从而完成对整个测评指标体系的加权。第三,这一测评指标体系是一个需要接受理论和实践检验的框架结构,它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封闭结构,相反,它需要根据实际状况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适用方法

如果说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完成该课程教学评价的蓝图,那么相应的评价方法就是完成这幅蓝图的施工器械。通过构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来评价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以定性分析评价为基础,以定量分析评价为主导的理论评价方法。在运用这种理论评价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理论评价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果更加的科学化、精准化。以下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测评方法: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评价法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考试方式,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状况和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状况进行全面测评的方法。它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评价方法,包括笔试和考查两大形式。其中,笔试可以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及题型。笔试是当前受用最广的考核形式,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管理、各种资质评定中,都可以见到其身影,其主要原因在于笔试融合了选择法、推断法、模拟法、评议法、真伪法等多种考察方法的优越性于一身,能够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它还将所有被考核的学生置于同一考核平台上,考察标准一致,最大限度的体现了考核的公平性。

考查则是以形势与政策调查报告、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的,对学生的测评更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所讲授内容指定或是让学生自主选定写作题目,以书面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主观认识状态,以及对形势的分析能力和对政策的理解、把握能力。当前,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往往将考试、考查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既客观,又灵活,并且更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评价的特点,也更能衡量不同学生对形势政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美国数学家扎德基于评价过程的非线性特点而提出的,它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建立模糊矩阵,然后进行综合评判,最终给出学生表现的综合得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好与坏,成绩的高与低,很多时候是不可能完全精准给出结论的,但是考核的结果往往要求精确性,这就必须找到从模糊中寻求精确的途径。模糊综合评价法正是这样一种可行的数学评价模型,它具有结论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各种理论问题,减少信息量的损失。因此,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评价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和高校正在研究与实际使用,在蔡晓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一书中,对其应用的基本步骤表述如下[13]:首先,要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价等级集。评价因素即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即教育效果的好坏程度。第二步,要建立评价矩阵。综合评价中,每一评价因素在不同评价等级都有一个确定的隶属度,评价矩阵就是不同隶属度的集合。第三,要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权重可以依据不同评价因素在教学中的比重来确定。比较常用的有比较法、经验法。第四步,建立模糊集与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矩阵和权重,建立一个新的模糊集,并采用赋值的方法得出测评分数。第五步,作出评价结论。最终综合结果既可以是用单一数值表示的分数,也可以是用多个数值并结合语言叙述来表达的模糊概念。由此可见,综合模糊评价法运用现代测量学的精确、客观等特点,提高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又保证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真实性。

(三)政治实践评价法

实践评价法是通过高校学生在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后的行动表现来衡量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际效果的测评方法。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学生的政治行为表现出来的,学生在受教育后的参与政策过程的实际行动,是否在行动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较之其形势观和政策观上受到的影响更为重要,也更为客观。因此,实践评价法是测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行为表现可以通过设定相关的测评指标体系,并采用系统观察的方式进行考察。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事先确定政治行为观察的目标,制定完整的观察计划,然后进行密切观察活动,形成详细的观察资料,并进一步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观察结论。对高校学生参与党团组织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参与次数、参与积极性、能力展示都可以纳入到实践评价范围内。高校学生毕业后的政治行为表现可以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定点追踪,并采用访问、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考察。这实际是对高校学生受形势与政策教育状况纵向比较的过程,通过追踪调查,可以得出高校学生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发展的趋势,以及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转化为政治行动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判断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社会价值,而且能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四)政策模拟情景测评法

政策模拟情景测评法通过事先设计逼真、相似的政策模拟场景和模拟政策执行情景,采取一系列科学方法,测试和评价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方法。政策模拟情景测评的一般步骤是:将高校学生关于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知识、情感、信念、行为取向划分为若干指标;设计政策模拟场景和模拟的政策执行情景,并指定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其中的模拟角色;将这些指标和参与活动的高校学生一起放入政策模拟场景和模拟政策执行情景中,通过观察、研究这部分高校学生模拟角色的表现,对其政策认知、情感、信念、行为取向进行定量的分析、检测和评判,进而确定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

政策模拟情景测评的作用在于:一是能够为考察高校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知、情感、信念、行为取向提供直接依据和参考。这是它最大的价值和在公务员考核中得以广泛应用的最直接的原因。二是能够避免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政策模拟情景测评是根据学生对实际形势的分析理解、政策理解和执行的要求设计的,测评是在动态的特定的政策实践中进行和完成的,能对被测评学生的政治思想、能力、素质进行相对准确地描绘和反映,可以避免考试成绩较高,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这种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三是测评的结果能够让被测评者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以后加强和改进的方向。

第一,政策模拟情景测评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组建由各方代表组成的测评评判小组。成员可由相关实际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心理专家、形势与政策教育专业教师、学生组成。小组应该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客观、公正、民主的团队。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素质: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具有较为丰富的形势与政策的知识,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处理问题客观、公正、细心,不徇私情。作为整体,团队还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专业,专家、教师和学生比例等因素。其次,设计政策模拟测评的方案和实施措施,准备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这是整个政策模拟情景测评的基础性工作。方案要科学、有针对性、操作性好。实施措施要把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和每个步骤所需时间,必要时要准备应急预案。最后,确定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内容,并赋予不同指标以不同的分值,以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政策模拟情景测评的实施形式和方法。一是政策执行角色扮演。事先向被测评者提供相关政策执行的背景情况和政策参与角色的说明,模拟时要求考生以政策执行角色身份完成一定的活动或任务。例如就某项政策执行问题,模拟记者招待会和答记者问。这是一种检测被测评者思想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由被测评者担当政府发言人就某些国际国内社会问题、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执行回答记者提问,测评小组一位专家或老师和现在观摩的同学担任记者不断提问和追问,其他测评小组成员作为现场观察者。问题要结合当前国内外局势、党和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工作的实际、大学生生活的现状,大小搭配适当。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并就相关问题做出合适的解答。二是模拟决策法。将若干(5人左右)被测评者分为一组,假定他们为党和政府决策人员,就某一需要立即做出决策的议题或紧急事件,由被测评者自由发表议论,相互切磋探讨。在讨论结束后,每人以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就相关问题写一份新闻稿。测评  小组现场观察整个小组讨论过程,并就最后每人的新闻稿做出实事求是地评价。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量实施是一个复杂、需要考虑诸多方面因素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过程。正因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反映党和政府对高校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标要求,需要及时地反映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需要客观地反映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特点与规律,需要如实地反映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实际,因此,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举成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4]目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是实施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实际运行使测评指标体系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测评的目标。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459.htm

[2] 王茂胜、邵莉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21期。

[3] 张玉海、李田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探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钟其昌:《邓小平对国情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5]参见周之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高教前沿》,2011年第2期;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7期。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8]王勤:《思想政治教育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9]王勤:《思想政治教育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1页。

[12]乔永忠:《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5期。

[13]蔡晓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511



  阅读:111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