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破解“姓社姓资”难题,促进中国更好发展
作者董德刚              日期:2013-04-11               阅读:4210 次

原载《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2期

【摘 要】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不足之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以“三个有利于”即对人民和国家有利为根本标准,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姓社姓资

作者董德刚,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北京 100091)。

多年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我们,成为一个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难题。已有许多学者对此作过探讨,但似乎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本文试图再作努力,对这个重大难题作些具体分析,力求依据客观事实,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有关规律,辨析理论是非,期冀有助于纾解“姓社姓资”困惑,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多样态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也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通用的基本概念。就表述形式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概念,汉语不过是简单的八个字,而且百年未变,但它们的实际内容却是历史的、变动的,甚至是十分不同的。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这里不用理论、运动、制度三分法,而将它们视作总体上是同一的,集中体现为制度,即便如此,社会主义也是多样态的。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它内含着一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已说过:“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也有多种。

在当代世界上,存在着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概括起来,大体有五种社会主义:

第一种——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种社会主义,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以全社会共同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按劳分配为标志,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以一切人包括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质内容,是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国家、无军队、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很美好,但它还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第二种——苏联式社会主义(包括原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波尔布特社会主义等)。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旗帜,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严密控制思想舆论,缺少自由、民主和法治,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现在,只有极个别国家仍在坚持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第三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本来可以和第二种社会主义归并到一起(国内外一些人正是这样做的),但考虑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针对的正是苏联式社会主义,从而表现出重要差别,中国又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即所谓“百国之和”,几乎等同于一个大洲,并且代表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所以把它们区分开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仍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但又允许非公经济发展,实行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社会自由、民主和法治,并且全面对外开放。现在的越南、老挝以及古巴大体也属于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第四种——社会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社会政策,并且体现为一种社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以及普选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强调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公平,主张自由、民主、公正、团结。它们虽然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唯一指导思想,但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其思想渊源之一。我们过去对民主社会主义常持严厉批判态度,至今仍有很多人拒不承认它们是社会主义。但是,全世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有100多个,受其影响的民众达数亿人,它们的名称中已经清楚标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其他国家包括我国也有不少人把民主社会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支脉、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而社会主义一词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不能拒绝别人使用,没有理由否定民主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更不能以为,只有我们才是社会主义的正宗嫡传,其他都是旁门左道。

第五种——其他不属于上述类型但也自称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国家,如缅甸、委内瑞拉、利比亚、突尼斯等等。它们的实际内容差别很大,难以尽述。

上述五种社会主义之间存在重要差别,不能混同。譬如,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生产力发达、工业化完成、彻底清除了封建主义残余的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但现实与之相比落差很大: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之后、生产力落后、工业化过程中、封建主义残余较多的社会主义,是人的依赖关系为主的“关系人社会”,自由受到很多限制。前一种社会主义吸纳了资本主义已有文明成果,又有所发展,因而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后一种社会主义则是与资本主义并行的、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还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

再如,苏联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特征是共产党领导,以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又称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和我们党多次强调过这一点,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却没有这些特征,因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属于无阶级的社会形态,在阶级消灭以后,政党已经不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也已消亡。

同时,多样态的社会主义之所以都叫作社会主义,表明其中也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需要研究。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为指导和蓝本的,只是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在实践中有很大变形。从形式上看,它们都以社会主义为旗帜,都叫“社会主义”。这是形式的共同点。从内容上说,“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或 socius,含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因此,国内外很多人认为,它比较强调社会整体,强调公平、平等。这是实质的共同点。当然,人们对这里的公平、平等的理解是有若干差别的。相对而言,资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体,强调效率。至于共产党领导以及无产阶级专政,被中国和苏联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明确反对这一点。

同样,资本主义也有多种。毛泽东在1944年就说过:“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 在当代世界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资本主义:

第一种——原始的野蛮的资本主义,包括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并未排斥竞争)阶段。前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所看到和批判的资本主义,后者是列宁当年所面对和批判的资本主义。当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都批评这种资本主义,连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谴责这种“野蛮资本主义” 。这是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

第二种——现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增加了所有权社会化、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很多新因素,它的自由、民主、公平程度也有很大提高。所以,不少学者又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包含较多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可以视为是资本主义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起始阶段。

第三种——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当代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呢?起初,资本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经济制度,马克思称之为生产方式、经济的社会形态 ,即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经营,并且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初始形态是企业主私有制,正如恩格斯说:“……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私人生产呢?那是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 。后来,资本主义概念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了,由私人企业扩展到股份公司、托拉斯等,以后又包括了资本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政党制度等)以及社会意识形态。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雇佣工人,是指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现在雇佣工人的大多数都是有产者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也有变化:私人联合占有与共同使用的成分显著增长,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相当部分收归国有并大量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它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但是,恩格斯晚年对这些观点作了修改,他说:资本主义私人生产过去是“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可是这种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例外了。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当然,恩格斯并不认为这些股份公司的生产就是社会主义生产,他写道:我们的纲领是要“把由个人或股份公司负责的资本主义生产转变成为由全社会负责和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进行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正在为这个转变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市场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无计划性已经基本被有计划性取代了。至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现在也已大为缓和,基本状态是各安其分、和平共处,不能再简单描述为“对立”。这表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包括恩格斯所说的基本矛盾是历史的、变化的,现在比过去已有很大不同。

可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名称是同一的,但它们的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概言之,有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的、美好的社会主义,有北欧式富裕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也有某些国家贫穷的、专制的社会主义,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原始的、野蛮的资本主义,也有现代的、文明的资本主义。

原载《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2期

【摘 要】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不足之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以“三个有利于”即对人民和国家有利为根本标准,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姓社姓资

作者董德刚,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北京 100091)。

多年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我们,成为一个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难题。已有许多学者对此作过探讨,但似乎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本文试图再作努力,对这个重大难题作些具体分析,力求依据客观事实,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有关规律,辨析理论是非,期冀有助于纾解“姓社姓资”困惑,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多样态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也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通用的基本概念。就表述形式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概念,汉语不过是简单的八个字,而且百年未变,但它们的实际内容却是历史的、变动的,甚至是十分不同的。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这里不用理论、运动、制度三分法,而将它们视作总体上是同一的,集中体现为制度,即便如此,社会主义也是多样态的。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它内含着一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已说过:“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也有多种。

在当代世界上,存在着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概括起来,大体有五种社会主义:

第一种——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种社会主义,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以全社会共同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按劳分配为标志,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以一切人包括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质内容,是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国家、无军队、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很美好,但它还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第二种——苏联式社会主义(包括原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波尔布特社会主义等)。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旗帜,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严密控制思想舆论,缺少自由、民主和法治,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现在,只有极个别国家仍在坚持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第三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本来可以和第二种社会主义归并到一起(国内外一些人正是这样做的),但考虑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针对的正是苏联式社会主义,从而表现出重要差别,中国又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即所谓“百国之和”,几乎等同于一个大洲,并且代表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所以把它们区分开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仍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但又允许非公经济发展,实行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社会自由、民主和法治,并且全面对外开放。现在的越南、老挝以及古巴大体也属于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第四种——社会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社会政策,并且体现为一种社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以及普选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强调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公平,主张自由、民主、公正、团结。它们虽然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唯一指导思想,但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其思想渊源之一。我们过去对民主社会主义常持严厉批判态度,至今仍有很多人拒不承认它们是社会主义。但是,全世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有100多个,受其影响的民众达数亿人,它们的名称中已经清楚标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其他国家包括我国也有不少人把民主社会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支脉、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而社会主义一词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不能拒绝别人使用,没有理由否定民主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更不能以为,只有我们才是社会主义的正宗嫡传,其他都是旁门左道。

第五种——其他不属于上述类型但也自称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国家,如缅甸、委内瑞拉、利比亚、突尼斯等等。它们的实际内容差别很大,难以尽述。

上述五种社会主义之间存在重要差别,不能混同。譬如,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生产力发达、工业化完成、彻底清除了封建主义残余的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但现实与之相比落差很大: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之后、生产力落后、工业化过程中、封建主义残余较多的社会主义,是人的依赖关系为主的“关系人社会”,自由受到很多限制。前一种社会主义吸纳了资本主义已有文明成果,又有所发展,因而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后一种社会主义则是与资本主义并行的、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还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

再如,苏联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特征是共产党领导,以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又称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和我们党多次强调过这一点,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却没有这些特征,因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属于无阶级的社会形态,在阶级消灭以后,政党已经不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也已消亡。

同时,多样态的社会主义之所以都叫作社会主义,表明其中也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需要研究。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为指导和蓝本的,只是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在实践中有很大变形。从形式上看,它们都以社会主义为旗帜,都叫“社会主义”。这是形式的共同点。从内容上说,“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或 socius,含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因此,国内外很多人认为,它比较强调社会整体,强调公平、平等。这是实质的共同点。当然,人们对这里的公平、平等的理解是有若干差别的。相对而言,资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体,强调效率。至于共产党领导以及无产阶级专政,被中国和苏联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明确反对这一点。

同样,资本主义也有多种。毛泽东在1944年就说过:“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 在当代世界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资本主义:

第一种——原始的野蛮的资本主义,包括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并未排斥竞争)阶段。前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所看到和批判的资本主义,后者是列宁当年所面对和批判的资本主义。当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都批评这种资本主义,连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谴责这种“野蛮资本主义” 。这是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

第二种——现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增加了所有权社会化、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很多新因素,它的自由、民主、公平程度也有很大提高。所以,不少学者又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包含较多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可以视为是资本主义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起始阶段。

第三种——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当代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呢?起初,资本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经济制度,马克思称之为生产方式、经济的社会形态 ,即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经营,并且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初始形态是企业主私有制,正如恩格斯说:“……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私人生产呢?那是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 。后来,资本主义概念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了,由私人企业扩展到股份公司、托拉斯等,以后又包括了资本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政党制度等)以及社会意识形态。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雇佣工人,是指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现在雇佣工人的大多数都是有产者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也有变化:私人联合占有与共同使用的成分显著增长,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相当部分收归国有并大量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它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但是,恩格斯晚年对这些观点作了修改,他说:资本主义私人生产过去是“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可是这种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例外了。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当然,恩格斯并不认为这些股份公司的生产就是社会主义生产,他写道:我们的纲领是要“把由个人或股份公司负责的资本主义生产转变成为由全社会负责和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进行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正在为这个转变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市场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无计划性已经基本被有计划性取代了。至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现在也已大为缓和,基本状态是各安其分、和平共处,不能再简单描述为“对立”。这表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包括恩格斯所说的基本矛盾是历史的、变化的,现在比过去已有很大不同。

可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名称是同一的,但它们的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概言之,有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的、美好的社会主义,有北欧式富裕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也有某些国家贫穷的、专制的社会主义,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原始的、野蛮的资本主义,也有现代的、文明的资本主义。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

人们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于是便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但事情都有一个合理的度,过犹不及,会事与愿违。人们在实践中常常是吃亏才长见识,撞过南墙方知事物的限度。这也是一种规律性。因此,人类历史好比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物极而反,忽左忽右,不断地矫正自己,但总趋势是向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福祉的方向发展。原始野蛮的资本主义与苏联式社会主义可以看作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得到了历史的矫正。而人间正道恰在它们之间,在于二者合理因素的有机综合。历史并没有终结,既没有终结于资本主义,也没有终结于社会主义,它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变化。

运用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术语,来简要描述人类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把原始野蛮的资本主义看作是“正题”,苏联式社会主义是“反题”, 而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走向是综合前二者的“合题”。具体可作如下概括:

经济上:资本主义私有制→苏联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当代社会混合所有制,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注重效率→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统一。

政治上: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全体公民(人民)民主(当家作主),资本霸权→官僚特权(为民做主)→普遍人权,小政府→大政府→中政府。

文化上:强调个体→强调集体→个体与集体统一,偏重个人权利→偏重个人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自由→高度统制→法治下的公民自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概括起来,无非两条基本原因:一个是得益于我们自己的改革创新,得益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发明创造,这是内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优秀文明成果。这不仅包括经济、技术方面,而且包括民主法制、思想文化方面。譬如,在民主法制方面,我们的公务员制度、某些法律制度、民主的某些形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等,都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思想文化方面也大体相似,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等,也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先进理念有关。这些,已经促进了中国的大发展。我们今后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成功的基本经验。

同样,资本主义制度为何“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实际是在继续向前发展,有时发展还很快)?应当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各阶层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基础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借鉴和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某些长处,如注意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社会公平等,从而弥补了自身的缺陷。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事实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简单的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消灭另一方的问题,而是既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资本主义吸收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借鉴资本主义长处,相互取长补短,从而生成一个新东西。这种新东西,可以叫作新资本主义、新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它们有很多相通相似的方面(主要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一般规律),同时又有各自特点(因为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不同),是同与异的统一。

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当代世界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 亦如有人所说:“社会主义在解决公平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解决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变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实践。” 从社会核心调节机制和动力机制的角度说,资本主义主要依靠个人的自由创造,动力传导自下而上;社会主义主要依靠执政党(权力中心)的动员组织,动力传导自上而下,二者也应当互相取长补短,适当结合。

中共十六大报告以及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等重要文献一再强调:“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它坦率承认了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才有互相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这种取长补短,显然不是照搬资本主义,而是根据国情特别是人民整体利益,吸纳有益营养。这段重要论述,再次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狭隘思维框架,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许多东西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但它们具有更为长远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特定性质,而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换言之,在当代世界上,除了“姓社姓资”,还有大量的事物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属于“非社非资”。返观历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绝不是一片黑暗,而是都有一些直至今日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好东西(如中国传统文化、古希腊文化中的精华);展望未来,人类一定会创造出愈来愈多的超越“姓社姓资”的新事物。

以民主问题为例,过去我们经常将它区分为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合理性。因为民主确实存在一个主体即谁的民主问题,如古希腊的民主,只在奴隶主及自由民的范围内实行,因此可以称之为奴隶主的民主;资本主义早期的民主也主要是在有产者的范围内实行,所以可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当代世界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已经突破了这种狭隘的阶级界限,其主体业已扩大到全体公民即人民(极少数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除外)。现代政治民主以全体人民为主体,其主要含义有三:一是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尊重和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同时又保护少数人。三是政府由人民授权、对人民负责并受到人民的监督制约。这样的民主,显然不宜再作阶级的区分,也不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了,它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如果一定要给这样的民主确定性质的话,只能说,它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

再如,我国现在所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应当理解为市场经济本身内含社会主义性质和资本主义性质之别。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方法或手段,它本身是中性的,其主要内容即基本规则在全世界都是统一的,没有什么“姓社姓资”之分,各国的市场经济至多只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别。当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大环境中生存。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说这个市场经济是在我国共产党领导、公有制占主体等基本制度环境下存在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环境下存在的。

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实质意义应当是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幸福的好社会。我们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囿于“姓社姓资”的束缚,拒绝别人的好东西,而应发掘和弘扬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优势,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推动中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阅读:421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