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政治上的西式民主制度与经济上的市场经济相结合,才是一个国
家发展的最好体制组合。发展中国家只有政治上推进这样的民主化,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发展成功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凡
是政治上集中,而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对外开放的,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等国家和地区,发展都实现了现代化;而实践也证明,一些推进
西式民主制度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议而不决和无力集中资源的印度式的民主,各地割据的菲律宾式的民主,红衫军和黄衫军对垒的泰国式的民主,讨好选民而财政
赤字和债务高企的拉美式民主,对发展中国家的结构顺利转型和经济稳定增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中国在未来现代化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
制的组合,需要慎重考虑和决策。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领导下的政治体制
中国大陆与东亚一些国家
和地区比较,正处在人口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剧烈转型的过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在这样一个未来实现现代化可能需要30年的
发展阶段中,中国还是需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还是需要一个威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以保证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保
证在一些关键的方面党和政府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项,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但是在党的领导下,看准了的,正确的,就要拍板干,要
有决策的效率。在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和非农业经济转型时,通过四种类型现代化道路的比较,证明印度、菲律宾,包括目前泰
国的民主制度,导致政权频繁更换,政局不稳,政令朝定夕改,办事效率很低,社会动荡,产权和财产得不到保护,创业、投资和经营,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
环境;而由于民主化各方的掣肘,一些重大的事项,在议会中久拖不决,一些投资建设也因弱政府受到强社会的抵制而延期甚至取消,政府不能有效地集中社会资源
办一些大事。这就是现代化进程中印度模式发展缓慢在政治体制方面的重要原因。
从东亚的模式来看,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一定是在第一次现
代化完成之后开始。而且,在政治体制转型的时候,将迎来一个混乱和低速增长时期,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再后来,随着体制的进一步理顺和成熟,可能会步
入一个稳定的增长期,但是,由于基数已经较大,增长不可能再有较高的速度。
这并不是说,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推进民主化进程。政治民主和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代化追求和崇高的目标。我们在前几年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发展党内民主、
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区间民主协商、立法科学和民主化、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推进财政公开和民主化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司法依法独立审判
执行、发展民间组织和发挥宗教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切,都要在政治上相对集中和经济上更自由为原则,以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
治体制为重点,坚持有序、可控和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稳步而坚定推进。
年后的未来,民主化到底怎样走,我认为,那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后代人
研究的事情。是保持和改善现行的体制,还是要进行改革和转型,他们会想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从现在起,也可能是30年时间中,为了我们
现代化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富裕,我们仍然,并且必须要坚持共产党集中领导下的政治体制与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发展人民民主,要
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千万不能动摇
一些学者认为,从中国城乡间和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看,改革开放30年,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错误的,特别是从美欧漫延的金融危机说
明,中国应当向计划经济转向。实际上,从现代化道路的四种模式比较看,印度在独立后的40年中,搞了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即计划经济和一部分国有制,这种
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济上的计划经济和国有制,可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最糟糕的体制组合,政治上的无集中力和经济上的无活力和低效率,使
印度经济超低速缓慢增长,独立后的40年,可以说是印度现代化失去的40年。
在所有制和资源配置方式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0
年的历史,有的国家60多年的历史,拉美一些国家在国有和私有之间摇摆的历史,都证明计划经济是低效率的,形成短缺,票证供应,没有动力和活力,浪费较
大。这些都证明,国有经济产权不清,资本集中导致所用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发生内部人控制和投资经营低效率,债务高企。对于拉美,这是财政赤字债务过多而引
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使金融体系几乎濒临崩溃。
年底美国房屋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不意味
着各国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方面要向国有和计划经济转向。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复杂性,发售者与购买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金融产品需要政府来监管。由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在这方面的忽视、失误,甚至可能是纵容,是其形成经济灾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美
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向类似的金融机构注资,是为了挽救它们,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并不是所谓要向国有经济转变。
未来
30年左右的时间中,中国在经济体制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按照邓小平同志设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迈进,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以市场经
济为主要配置资源方式,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各种现代化模式的比较看,这一点动摇不得!动摇,就会耽误经济发展,就会耽误我们的现代
化进程。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未来30年,特别是未来15-20年,面临着巨额人口转移,规模很大的就业压力,城镇居住问题如何解决,
人民怎样富裕起来,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能不能控制和缩小,能否防止住两极分化,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等等重大难题,有些难题只能以改
革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不等于明天还能继续先进,今天执
政,不等于明天继续还能执政。因此,未来30年既需要中国共产党政治上集中的领导,也考验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调整改革中最难的利益关系,能不能对繁多审批、
重复执法检查、政府垄断倒卖土地、收费罚款养人、金融垄断、国有经济垄断等等,这些阻碍经济活力、妨碍创业、腐败寻租设置的体制坚决加以改革,是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选择集中政治体制与有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相组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