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税费不能承受政府支出之重
作者周天勇              日期:2013-03-05               阅读:4767 次

   党政公务机构,一些行政性事业单位,包括一些社会和服务性的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福 利、日常公务和事务、办公条件,包括车辆、大楼、招待和出国等支出,人员的增加、工资和福利的增长、办公条件的改善等,都需要企业和城乡居民缴税和缴费来 支付其成本。其增长越快,企业和城乡居民缴税和缴费的负担就越重;供养的人越多,就需要财政越多拨款,或者预算外多支出。

  第一,公职人员工资福利大幅增加。

   党政事业开支的最基本部分为其职工的工资,包括临时编制人员的工资和从党政、事业岗位离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事业 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从790元增长到25461元,增长31倍多,扣除物价增长,实际年增长近8%;机关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从807元增长到 28340元,增长34倍,实际年增长超过8%。

  再加上人员增加,包括临时编制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其供养工资从155.95亿元增加到17481.29亿元,增长了111倍!供养人员的工资支出占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3.71%上升到2007年的6.79%。

  第二,行政事业社保、医疗费用支出巨大。

   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费用也是需要由缴税和缴费来支出的,占行政事业费用的一定比重。原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2006年披露,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 费用中,只覆盖20%的人口,而政府费用的80%用于党政事业公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临时编制人员的医疗开支;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 名各级官员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官员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

  从目前看,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障体制还没有改革,实行财政实支的体制。只有一些临时编制,按照劳动合同法,单位要为其交纳养老保障等费用。按照工资总额的20%计算,临编人员养老保障成本需要支出400亿元。

  第三,公车、公招和公出等行政事业支出惊人。

  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开支较大的三项支出是公车、公招和公出消费和活动。以2007年为例,保守估计,当年行政事业单位公车、公招和公出三项费用为7690亿元。

   2007年,全国公车保有量估计为550万辆左右,总共在公车上花费的司机工资、油费、保险费、保养费等费用总计在2692亿元;从公款招待消费看,我 的测算是,2007年全国党政事业单位公招消费共计约为2305.65亿元;最保守估计,党政事业人员每年花费在出国、出境和国内开会考察等方面的费用约 为2692亿元。

  第四,日常办公等费用数量庞大。

  党政事业单位其他较大的开支是水电暖费、办公费、通讯费、报刊 费,等等,其全国数据,无法获得。按照较低标准,办公、水电和邮电通讯三项,每人按照3000元计算,4165.4万公职人员,需要1250亿元;还有黄 河以北取暖成本,按照全国行政事业人员30%在黄河以北估计,并按照每人1500元标准,需要187.4亿元。四项总计为29307亿元。

  第五,车辆购置、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建设等开支巨大。

  行政事业的另一大支出为建筑、车辆和其他设备开支。当然,其中教育、卫生、文体等方面的支出是必须的,但是,从开支的情况看,党政机关项目的开支比例仍然大于教育和卫生等项目。

   2007年,党政事业单位投资为8104.8亿元,其中党政机关投资为3166.1亿元,占全部行政事业投资的39.06%。这说明,即使不包括办公大 楼、培训中心等建设方面的投资,为党政事业办公等设施的建设费用,占到党政事业投资总费用的40%。2007年,一般党政事业支出为29425亿元,再加 上党政事业投资支出,共计支出为37412亿元。

  以上是支出方面由税费供养的党政事业在编和临编人员的工资、退休、医疗、公招、公 车、公出、办公、投资等费用。如果全部是在预算内经费中支出的话,其所占的2007年全部财政支出49781.35亿元的75.39%。党政事业开支养 人、“三公”和建设的结构特征较为明显。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一是政府的实际收入不仅仅是预算内的,其中一部分支出,来自于预算外 收入,来自部门和单位的小金库,来自于在企业中的报销;二是“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财政支出方面的比例向民生倾斜。如今年1—5 月,虽然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但中央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 16.4%,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4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32.2%。这说明中国财政正在积极地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调整。



  阅读:476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