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
作者厉以宁              日期:2013-03-11               阅读:4952 次

 
  我国“十二五”规划,包括以后几个五年规划,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自主创新和 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的转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这都可以使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会使我们真正走上现代 化、工业化的道路。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是它们长期工业化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中国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呢?关键在 哪里呢?关键是扶植优秀企业和完善资本市场。优秀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都是中国的企业,都是民族企业,不要把民 营企业看成是体制外的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怎么叫体制外的企业呢?转到民营企业工作就转到体制外去工作了?这个看法需要改变。另外,也不要再用 “农民企业家”这个称呼了,要改变一些身份歧视,以鼓励大家创新,其实很多创新都是来自于群众中的,大家都可以搞,这样,我们的路子就宽了。资本市场要进 一步完善,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二、就业问题。要靠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要继续把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税费少一点、融资问 题解决得更好一点。要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什么叫微型企业?一般来说,包括业主本人在内的工作人员不超过20个人,创业时的资本低于10万元的,都列入微型 企业。对微型企业,政府要给它帮助,减免税,财政上给予补助,为贷款提供担保,职工培训政府掏钱,减少登记注册成本。这些对中国解决就业问题是非常有利 的。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或者是边发展、边治理的模式,都是不利于环境保护 的,也是不经济的。中国必须走出一条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经费来自何处?怎样才能使可持续发展可行呢?这又是下一阶段要研究 的问题。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民间资本正要寻找可以投资的场所,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民间资本的介入。第二、要形成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机制。光大量的投入还不够,光靠政府监管也不够,还要公众参与监管,比如,社区的水是不是污染了?噪音如何?空气质量如何?这些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定会形成一个生态建设的好环境。环保工作,没有民众的参与,是不行的。



  四、公用事业建 设。城镇化过程中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从何筹集?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会不断进城,除了就业问题需要解决外,还有建设问题怎么解决?盖多少住宅,修多少马路? 水、暖、电、气的供应,幼儿园、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环保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一大堆事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呢?财政只能够满足一部分,那大部分钱从哪 里来?必须找出个办法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中国公用事业发展投资基金。具体设想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出一份钱作为种子基金,然后金融机构、社保基金,各个 机构投资者来投资,基金就成立了。基金发行公用事业发展债券,以金融债券的形式把广大民间的资金聚集起来,然后通过市场化运作,分期分批开展城市公用事业 建设。采用这种办法,既解决了民间资金的投资出路问题,又解决了城镇化需要的资金问题,解决了政府的困境。靠“土地财政”,靠卖地,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 能维持多久啊?绝对不是长远之计。

  五、人才建设问题。人力资本的存量是不包括在GDP之内的。我们要实现人才强国,或者人力资源强 国,必须大力培养各级人才。怎么办呢?也应该发挥民间的积极性,这包括高等学校和各级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性、各个研究机构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充分调动教师 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要形成一种机制,让人们的积极性能够发挥出来。要尊重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创新精神与辛勤劳动。对高等学校、研究机构要减少上面的行政干 预,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要发挥协作的潜力。

  还有一个问题:要扩大内需,就一定要扩大民间消费,民间消费怎么扩大?就业的解决是扩大 民间消费的重要措施之一。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效用。中国的耕地是有限的,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地方产量很低,农民工又外出了, 或者迁到城里了,种田的人手不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改良耕地,要大量投资,钱从哪里来?单靠农民是做不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困难。能不能走双向城 乡一体化道路?双向就是既有农转非,也有非转农,第一步先鼓励民营企业家带着资本下乡,带着技术下乡,改造低产田,在盐碱地上种农作物,在沙漠上搞农业。

  总之,把民间蕴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就顺利了。



  阅读:495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