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
作者厉以宁              日期:2013-03-11               阅读:5062 次

 

  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 厉以宁

  要引导民营经济到国内最需要发展的领域,需解决诸多障碍。体制上的障碍就是要解决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什么大量民间资本不投向实体经济,而投向虚拟经济或者参与资产炒作?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领域是限制进入的,民间资本没有好的去 向,于是纷纷流到资产市场。即使民间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由于竞争不公平,也常常利益得不到保证。“新36条”告诉我们要把民间资本引导到国家需要发展的 领域和行业。

  哪些是国家需要发展的领域呢?民营企业家需要明白,我国的GDP应该由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构成,因为这代表中国未来发展的方 向。从经济发展史来看,182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几,远远高于其他西方国家。但这只是总量,我们更应看重它的构成。那 时候,中国GDP固然有那么多,但主要产品是粮食、茶叶、瓷器、丝绸、手工织的棉布等。英国GDP虽然比我们低很多,可是它生产了机器设备、钢铁、蒸汽机 等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有向前发展的可能。

  目前,要引导民营经济投向高科技领域,需解决诸多障碍。体制上的障碍就是要解决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问题。技术上的障碍,主要是“融资难”,上市受到很多限制。

  应该说,无论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不是政策追求的目标。我们政策目标应该让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进退机制应该是怎样?我认为,这个机制的前提应该是公平竞争,谁的竞争力强,就把其它企业淘汰掉。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大型国有企业,离开一大批民营企业怎么能发展起来?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没有竞争对手,自身也难以有大的发展。现在有了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各自应取长补短,才能有所提高。

  从民营企业的角度看,民企也并不需要追求国退民进。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中国的企业,都是民族企业。无论哪个企业,只要竞争力强,能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就是我们的骄傲。




  阅读:506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