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增强公仆意识对话录
作者李崇富              日期:2013-02-28               阅读:4844 次

 对话人:本报记者 卫 庶 叶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崇富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 戴焰军

  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委书记 郭成志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作为执 政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强化公仆意识。这是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在今年的两会 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日,记者就增强公仆意识问题,与中国社会科 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和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成志进行了对话。

  做共产党人,就要为人民服务。公仆意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谋私利的政治本色

  记者:提到公仆,人们就会联想到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那么,公仆意识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李崇富:提出公仆意识,主要是针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的。公仆意识首先体现了共产党人不谋私利的政治本色。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就 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与整个工人阶级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公仆意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干部职务的政治本质。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权 力,但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求个人私利。如果广大党员都具有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就能够得到人民拥 护,执掌的政权就能够巩固。公仆意识还体现了我们党是以人民为本位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的,也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的。领导干部要当好公仆,一个前提就是摆正自己和群众的位置,以人民为主人、为主体。

  戴焰军: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党要求广大党员把人民群众当成主人,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郭成志:我的理解是,基层干部只有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带领群众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称得上是好公仆、好干部。当人民的公仆,首先要干好脚底下这点事,不怕吃苦受屈,有永不松劲的精神。

  记者: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来看,党员干部树立公仆意识,为人民服好务,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有一些党员干部却沾染上官僚习气?为什么还要不断强调增强公仆意识?

  戴焰军: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没有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说到底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他们受封建主义官本位意识影响,以为自己是官员而不 是公仆,把主仆位置颠倒了。再一个原因是,我们党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执政的,各种利益关系非常复杂,这可能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意 识,有些人经不起诱惑而忘记了自己的公仆地位和责任。

  李崇富:强调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对各级干部来说,都要有公仆意识。公仆意识是所有干部、所有国家工作人员 必备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第二个层面是针对党员干部的现实状况来讲的。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广大党员干 部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是分不开的。但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就是在党内确实有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比如,有的干部以某个地区、某个单位的当家人自居,有 当官做老爷的心态,人民群众不是主人,而是归他管的;有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比较严重;有的生活上摆阔气、讲排场,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强调增强公仆 意识,是对这些消极腐败现象的一种警示、一种告诫,也是一种引导。

  增强公仆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

  记者:怎样理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增强包括公仆意识在内的“三种意识”之间的关系?

  李崇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干部是群众的领路人,只有领路人的精神状态对头 了、思想上贴近群众了,才能够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增强包括公仆意识在内的“三种意识”,是对党员干部 精神状态方面提出的一个根本性要求,也是对其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方面提出的一个根本性要求,是着眼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作风保障 的。

  记者:怎样理解增强公仆意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戴焰军:党的执政能力实际上是指党在整体上的能力。这种整体能力,一方面由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体制等因素所决定;另一方面由 广大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能力所决定。就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来讲,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公仆意识属于后 者。公仆意识强不强,关键是能不能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如果自己的位置没有摆正,就可能以当官做老爷的姿态出现,搞官僚主义;如果把职务、权力仅仅看作是自 己升迁的筹码,就会只看上级眼色办事,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所以,党员干部能不能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有没有公仆意识,直接影响 其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当然也影响党的执政能力。

  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事,才能真正称得上人民的公仆

  记者:说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但在一般群众的眼中,他们手握权力,还是领导。那么,如何能让群众打心眼里感受到领导干部就是人民公仆?

  戴焰军:合格的人民公仆,起码应该做到这么几点:廉政、勤政、公正不徇私。也就是说,他能够正确地运用老百姓赋予自己的权力,自觉地用这种权力为老百姓办事,自觉地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打心眼里感受到他就是人民的公仆。    

  郭成志: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使落后地区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富裕起来,才能真正称得上人民公仆。我们前南峪村是山区,世世代代靠种庄 稼为生,过去吃饭穿衣都成问题。1963年,我们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灾害,地淹了,房塌了,有30多户人出外讨饭求生。当时我刚刚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 书记,看着村里破败的样子,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家乡搞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和支部同志一起带领群众治理荒山、绿化造林、修地造田,一干就是20多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带领乡亲们二次创业,走科技兴山、生态富裕、共同富裕之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创立了一个农、林、牧、工 相互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态防护体系。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使生态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了我国北方规模最大 的现代化灌溉园区,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穷困的前南峪,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让大家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也富裕起来。如今,在前南峪,人人争当文明人、家家争当文明户已成为一种风尚,社会秩序稳定,村民安居乐 业。

  历经这块土地的沧桑巨变,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我的体会是,当好公仆就得干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干事, 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多年来,从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到组织发展企业,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放纵私欲。成为公务员后,国家给发工资,我没有在 村里领过一分钱。如今,大部分村民都住进了小洋楼,而我住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房子。我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户村民还没住进楼房,我就决不住楼房。正 因为这一点,才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而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是对党员干部的最高奖赏。

  记者:民生问题今年备受关注。提出增强包括公仆意识在内的“三种意识”,应该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戴焰军:是的。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解决好老百姓生产、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这些问题,以什么样的态 度去解决,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最后效果。现在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实际上是在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地帮助老百 姓,想方设法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履行好执政党的职责。

    《人民日报》 (2007-04-18 第09版)



  阅读:4844 次

李崇富的文章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关键在于站稳立场
光明日报:开展"三项学习"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贯彻“四个尊重”推动社会进步
专家解读"三个意识"之"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为防止噪音和杂音出现
专家谈“三本”理念 不谋私利才能真正成为人...
马克思主义才能给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导航
必须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
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本好教材
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
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几点认识
公仆意识警示四类现象 领导干部勿忘“服务员...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战略高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 真学真懂真信以达到真用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是真...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深化...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石
社科院专家:“三个意识”里“公仆意识”是根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是一项重大而紧迫...
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写好"科社"教科书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