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写好"科社"教科书
作者李崇富              日期:2013-02-28               阅读:4577 次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更好地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我作为参加这项“工程”的一名理论工作者,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尽职尽责,殚精 竭虑,完成好分配给我的工作任务。

  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安排,我参与了其中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和科学社会主义教材课题组的研究 工作。但在研究内容上,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围,因此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写作。我们知道,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贴近的理论基础和最直接的理论前提。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新发展和新形态。因此,当我们遵照党中央的要 求,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写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切合实践和现实需要、并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其意义和作 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我们应当重新钻研、全面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著作和基本原理。这是写出合格的、高水平的和一流的科社教材的理论前提。从现象形态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 并不复杂,并不难懂;但实际上,我们要全面、准确和系统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并不简单,并不容易。例如,对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生产与分配、积累与消费等关系的把握上,往往容易发生偏颇。大体上说,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28年,理论界往往过 于看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其突出表现是曾一度主张以政治“冲击”经济,从而影响到生产力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最近28年,当我们党在改 革开放中拨乱反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时,又容易出现见物不见人的偏颇。这表现为有些人往往轻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政治对经 济、精神因素对物质因素的能动性。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论,坚持历史辩证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就不能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就不能只讲物质实惠、不讲 思想道德;就不能只讲物质文明、不讲精神文明,不能让这种形而上学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和时尚。要避免和克服这种片面性,就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和实事求是地领 会、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下功夫去研究它、钻研它,才能弄清其精神实质。

  第二,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争取使新编的科社教科书,充分体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从毛 泽东开始,并由邓小平创立和由江泽民等后继者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其个性所反映的,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 的特殊本质;而其共性所反映的,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普遍要求和共同本质。因此,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写进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固然要立足 于它的个性和具体实践,并充分反映其特点、特色和特殊规律;同时,还必须对之作理论概括、综合和升华,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升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阐发。共性富于个性、普遍寓于特殊之中。只有当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阐发出它所包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观点、原理和规律,就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有利于从中认识和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意义和示范效应。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和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应当更自觉地认识和把握它,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讲清它。

   第三,我们应当以世界眼光、战略头脑和创新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认识和解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 当代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为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固然要以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着眼点、出发点和现实基础,但科学社会主义毕竟是一 种普世的科学、理论和学说。因此,一方面,要从理论上综合和反映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研究、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进展和成果,总结和阐明他 们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的失误和曲折;另一方面,还要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目前和将来已经遇到及将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趋势性的预见。其 中,包括应当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义运动步入低潮的原因和今后演进的趋向,作出正确的解释和阐明。只有这样,科学社会主义才能称为科学。



  阅读:4577 次

李崇富的文章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关键在于站稳立场
光明日报:开展"三项学习"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贯彻“四个尊重”推动社会进步
专家解读"三个意识"之"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为防止噪音和杂音出现
专家谈“三本”理念 不谋私利才能真正成为人...
马克思主义才能给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导航
必须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
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本好教材
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
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几点认识
公仆意识警示四类现象 领导干部勿忘“服务员...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战略高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 真学真懂真信以达到真用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是真...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深化...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石
社科院专家:“三个意识”里“公仆意识”是根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是一项重大而紧迫...
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写好"科社"教科书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