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十一五”时期:战略和选择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作者王一鸣              日期:2013-03-15               阅读:5082 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规划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就中国经济社会"十五"时期的发展情况和未来五年应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

  盘点"十五":经济和社会迈上新台阶

  记者:过去五年,即"十五"时期,是我国在新世纪开创发展的五年,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建议》首次提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请问,应该如何理解《建议》这一判断?

  王一鸣:从"十五"计划开始,我国开始了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实施。"十五"时期是我国建国后历次五年计划中发展比较平稳、改革开放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十五"时期,我国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受了"非典"考验,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按每年GDP增长率来看,2001年是7.5%,2002年是8.3%,2003年是9.5%,2004年是9.5%,今年上半年也是9.5%,可以说增长非常平稳。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落,这与我们2003年开始宏观调控是分不开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3.6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70美元;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都得到了空前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成长,特别是我们的周边国家,都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受益。

  "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农村,原来计划分三年减免农业税,现在这个进程大大加快,全国28个省已经完全免了农业税。另外,由财政出资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大大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城市,"十五"时期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想方设法扩大就业规模,财政也对解决就业岗位给予支持,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十五"时期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加大了对下岗职工和各类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现在已经有11个省实现了低保向农村覆盖,城镇低保标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政府还在解决城市清欠农民工工资以及清理对农民征地费用拖欠等方面加大了力度。

  由于经济较快增长,再加上中央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十五"时期应该说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比较多的一个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改善比较快的一个时期。"十五"时期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就,与中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实践是密不可分的。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后,中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实践,同时又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这些成就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实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十一五"开局奠定了一个新的起点。

  展望"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记者:《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这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王一鸣:"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面临着许多机遇,也将应对诸多挑战,我国既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从国际环境来看,首先,"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互斗争,传统的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大国之间争夺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更加激烈。这些都将推动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回旋空间,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建立区域性合作机制取得积极进展,这有利于巩固我国在处理区域性事务中的地位,增强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其次,经济全球化加快,有利于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和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引致的大量进口需求,已成为拉动周边国家经济和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总体经济技术基础和竞争能力仍处于劣势,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和经济实力上占据优势地位的压力。再次,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和服务业的势头将继续保持,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性制成品和消费品的加工、组装和出口地。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有利于我国在互动中不断开拓经济发展空间,在局部领域确立我们的分工优势。最后,世界经济增速回升,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缓解国内的市场和需求约束,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增长、外资利用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的出口仍将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从国内形势来看,"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阶段性特征:第一,工业化开始向深度加工化阶段转换。工业将保持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以后会进入基本稳定时期。这个阶段我国工业化将同时出现在总量上规模扩张和份额提高、在结构上重化工业化部门比重提高和加工深度提高等特征,面临的结构调整和转型任务更加艰巨复杂。第二,城市化继续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圈集聚。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城市过度投资和扩张,城市的无序建设等问题。第三,"十五"时期,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还不完善。随着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必然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也使得在利益调整上达成共识的难度加大。第四,经济国际化水平继续提高,但国际竞争压力和风险明显加大。一方面,随着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我们面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将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但出口增长主要以量为主,加工贸易比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互脱节。第五,生活方式转型升级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样,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说,"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和推进改革相互交错,在长期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和潜伏的隐性矛盾开始显性化,利益分配的矛盾更趋尖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经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避免出现大的起伏。

  来源:中国金融 



  阅读:508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