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作者王一鸣              日期:2013-03-15               阅读:5191 次

  从总体上把握,到2020年我国仍将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将显示出与以往发展阶段不同的特征。“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面上展现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

  ■工业化进程将继续呈现重工业部门发展加快的态势,并开始向深度加工化阶段转换

  ●继续呈现工业化加快发展和重工业部门比重提高的趋势

  工业内部结构变动,一方面将延续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重工业部门加快发展的态势;生产和服务部门的设备更新加快,推动机械、电子和工业装备等为代表的深度加工部门发展。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度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开始向深度加工化阶段转换。工业化将同时呈现在总量上规模扩张和份额提高,在结构上重工业部门比重和加工度提高,在路径上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等特征,面临的结构调整和转型任务更加艰巨复杂。

  ●新一轮重工业部门和深度加工部门加快发展

  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形成的市场需求为基本动力,因而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同时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制约;新一轮工业化的市场规模和容量远远超过上世纪50年代“优先发展重工业”和90年代初中期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主导的重工业发展两个时期,因而面临的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排放约束也明显增大;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加快,就业弹性下降,就业压力趋于加大。新一轮工业化是在开放环境下推进的,可以更好地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与利用国际资源和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发展的条件和空间都要好于以往,当然,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也更大。

  ■城市化继续快速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回报率高的城市区域特别是大都市圈集聚

  “十五”时期,全国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36.2%提升到2004年的41.8%。“十一五”时期,虽然城市人口基数将继续扩大,增速会略有下降,但仍将保持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0-1.3个百分点的增速,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48-50%,2020年将达到55-60%左右。城市化必然带来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有可能经历世界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将为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十一五”时期,随着生产要素继续向城市集聚,推动城市化继续快速发展,将形成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以及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消费市场需求。

  城市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有着多方面内在动因,一是工业化加速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特别是向就业岗位数量、种类和层次多的大城市地区转移,加速了城市化扩张速度。二是钢铁、建材、汽车、电子等重工业部门加快发展,这些部门具有大规模资源需求、大运量物流特征和近距离配套要求,需要依托城市密集区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供给。三是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断加强,促进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要素收益率高的城市密集区特别是大都市圈集中,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要素供给。四是民营经济完成资本积累,实力显著增强,将大量进入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城市扩张起到推动作用。城市化加快推进,将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过度投资和扩张,城市发展无序竞争,以及土地、能源、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矛盾加剧等问题。

  ■市场化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继续提高,但改革继续处于攻坚阶段

  在充分肯定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随着改革深层次推动,必然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不仅需要自上而下地有力推进,还需要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形成一个社会成员公平参与和共享改革成果的环境,避免和化解利益调整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的积聚和激化。

  “十一五”时期,深化改革不仅要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创造条件,还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方面,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新型产权制度、培育要素市场、推进垄断性领域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使国有经济集中到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行业和领域,并通过公开的市场竞争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使产权更加明晰、权责更加分明,使要素流动性明显增强,使垄断性行业和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使政府控制和通过行政手段分配的资源减少并转由市场配置,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有利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资源和环境补偿机制等,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地区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从体制上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经济国际化水平继续提高,国际竞争压力和风险明显加大

  一方面,随着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我们面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将大量增加;我国对国际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风险和经济风险增大;周边和全球政治格局存在不稳定因素,国家经济安全仍存在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但出口增长主要以量为主,加工贸易比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互脱节。

  ■生活方式转型升级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多样

  社会消费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多样,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也将加大。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院网站



  阅读:5191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