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
作者王一鸣              日期:2013-03-15               阅读:4995 次

  在经历了5年的经济繁荣后,有2至3年的调整,倒逼我们做很多过去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从长远来看是积极的、有利的。顺利完成这一轮调整,对我国经济迈上更健康、更高水平的发展新台阶和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步入“调整期”:既是经济周期性回调的表现,也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 

    在经历了过去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繁荣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逐步发生变化,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增速回调、物价高位运行”的特征。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4.8%的水平。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的逆向变动,表明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5年的“繁荣期”进入“调整期”, 

    我国经济步入“调整期”,既是经济周期性回调的表现,也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特别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升到24.1%、19.3%和21.5%。但今年以来出口明显回落,上半年出口增长21.9%,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继续显现,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放缓、通胀加剧”的态势。这一轮全球经济调整虽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但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全球化进入调整期、新科技革命扩散效应减弱和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示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全球经济调整将对我国带来比以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各国利差格局发生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国际资本流动更趋复杂也将使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明显增大。 

    从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指标看,下半年总需求和总供给有可能延续上半年下降趋势,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第一,物价上涨形势依然严峻。今年5、6、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连续3个月下降,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弱,农产品价格涨幅回稳,以及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使需求拉动因素减弱,为下半年抑制物价上涨创造了条件。但也要看到,下半年新涨价因素依然较多,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总体上趋于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受到国际输入因素的明显影响,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逐步成为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去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第二,经济减速压力继续增大。由于价格指数的全面上升,三大需求的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差距扩大。净出口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趋于回落,是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直接因素。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外需放缓等因素,全年贸易顺差将保持缩减态势。投资的名义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实际增速趋于下降,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调整将引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对投资的总体影响较大。消费名义增速加快,但下半年消费增速受到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长趋缓和股市财富效应衰减的制约。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制造业没有因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而出现明显放慢,但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和纺织化纤行业出现生产和效益下滑。从下半年的走势看,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会进一步显现,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会有所加剧,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形势。 

    第四,潜在金融风险可能加大。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迹象,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销售额明显下降,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月度涨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下降。随着美元汇率逐步回稳,我国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加之股市持续低迷,潜在金融风险明显加大,短期资本流入存在反向调整的可能性, 

    国际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新的矛盾和问题显现,预示着明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 

    “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主要任务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预示着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开始。从更长期的趋势看,由于“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土地和矿产资源稀缺将继续推动成本上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使“环境成本”上升,技术扩散效应下降使生产率增长趋缓,这些变化都对“经济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经济转型是以全球经济减速、能源资源价格大幅度上升,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为背景的,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居民收入,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比重,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经历了5年的经济繁荣后,有2至3年的调整,倒逼我们做很多过去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从长远来看是积极的、有利的。顺利完成这一轮调整,对我国经济迈上更健康、更高水平的发展新台阶和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增速回调,使潜在矛盾显性化和风险逐步释放,促使我们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和消除风险;出口增速回调,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促使我们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大压力,促使我们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资源要素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使资源过度需求得到抑制,促使我们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逐步校正价格扭曲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国际分工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国际分工向价值链分工、产品内分工和生产工序分工转型,产业间互相渗透使产业边界逐步模糊化,产业内部正在按新的方式进行组合,呈现农业工业化、工业服务化、服务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变化,赋予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内涵,就是要通过深化参与国际分工,推进产业链升级,逐步从分工的低端向高端延伸,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产业链涵盖了研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产业转型升级应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构建创新型、融合型、生态型、高效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链中价值增值的主体,要求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能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当中,使“产业结构软化”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目前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为活跃的跨国公司,都是融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生产性服务大部分是知识型服务,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升级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和区域间禀赋条件的差异,即使作为一种主动的选择,也还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承接部分低端制造业以保证足够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在政策上,既要体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基础。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人民论坛》 (2008-09-16 第32版)



  阅读:4995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