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坚持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
——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作者刘昀献              日期:2013-03-11               阅读:5122 次

 

摘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一科学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 史观、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反映。坚持“最高标准”是我们党的地位和执政环境变化后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全面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贯彻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1]。这一重要论断,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党的执政理念上升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 活动的“最高标准”,既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上其他政党兴衰规律 的思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坚持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建设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 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 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准则,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唯物史观、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共产党 执政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列宁曾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 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2]。“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3]。我们党始终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决定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总书记曾郑重 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4]。针对我 们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 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 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5]。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贯彻“最高标准”提供了理论指南。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工人阶级、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而,单靠先锋队而没有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不可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离 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如同列宁所说: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能实现社会主义”[6]。“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 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7]。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始终有坚如磐石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共产党执政,体现和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我 们党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为人民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就“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保证人民依法享 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反映。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到20世纪40-5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凯歌行进,再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拂去历史的尘埃,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我们可以 清晰地看到: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之本,共产党什么时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及其事业就兴旺发达,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什么时 候忽视了群众利益,就会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出现裂痕,这个裂痕如不及时弥补,就会最终导致党的先进性丧失,从而失去其执政基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同时也是前苏联共产党亡党20周年。苏共曾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大党、老党,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 执政党,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数十年。然而,它为什么没有能够庆祝自己的90岁生日,就在一声呜咽中倏然离去了呢?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 苏共忽视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党内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领导人民取得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 持。

在现代政治中,任何一个政党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都难以维系政权。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党的兴衰和政权的更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 经验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反映,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二、坚持“最高标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只有始终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 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才能进一步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 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坚持“最高标准”是党的地位变化后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核心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在执政条件下 密切党群关系,要比没有执政的时候艰难得多、复杂得多。在我们党未成为执政党并面临反动统治者残酷镇压、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事关党 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一点全党同志有着直接的感受和深切的体会,因而都有维护这一联系的高度自觉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大批党员担任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职 务,手中掌握了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权力。党的地位的变化,使党联系群众的面更宽了,为人民服务的条件更好了,党群关系理应更加密切。然而,由于执 政党的地位容易使一些人对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逐渐淡化,沾染上官僚习气,因而,对于执政党来说,履行党对人民群众的义务和责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脱 离群众的危险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因此,列宁曾严肃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9]。胡锦涛总书记也告诫全党: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10]。执政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 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才能夯实执政的坚实基础。

坚持“最高标准”是党的执政环境变化后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 式日益多样化,对党的作风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受到新的考验。我们要以政权的力量推进改革,这就使得权钱交易的可能性增 大;我们要实行对外开放,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就会影响和腐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而 市场机制的形成和相应的法制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也会给种种消极腐败现象以可乘之机。同时,由于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一些贪图暴利者为追求最大 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等方式拉拢腐蚀领导干部;由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收入逐步拉大,容易引发一些意志薄弱者心理失衡、私欲膨 胀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党要在新的执政环境中经受住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最高标准,指引、评价、检验自己的一切执政活 动;使各级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 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 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使全党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不断克服党内消极腐败和脱离群众现象,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最高标准”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 部环境的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考验中最严峻的是能否做到执政为民,这些危险中最大的是脱离群众,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最高标准”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在思想建设方面,要加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为党 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组织建设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在作风建设 上,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通过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履行为群众谋利益的责 任;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要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牢 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 工具。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不断回答和解决新的历史课题的实践中,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最大政治优势,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三、努力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执政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治国理政的 最高标准,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在一切执政活动中,努力做到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 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在经济建设上贯彻“最高标准”,要坚持科学发展,着眼于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情况看,虽然协调 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 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这种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而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 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特别是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 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发展的成果要体现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在政治建设上贯彻“最高标准”,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民 主政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 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在文化建设上贯彻“最高标准”,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 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 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 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 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社会建设上贯彻“最高标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 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因而,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进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人 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 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和满意程度统一起来。 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相信人民、仅仅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在本世纪上半叶,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我们肩膀 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但只要全党同志真诚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最高标准”,自觉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我们就一定能继续得到人民 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注释:

[1] [5] [8] [10]《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4-15页。

[2] [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603页。

[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69页。

[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

[9]《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72页。

基金项目:本文为刘昀献(刘献)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项目批号11&ZD06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昀献(1956-),男,河南汝州市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阅读:5122 次

刘昀献的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
对10 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思考
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扩大选人用人民主
苏共精英的退化与苏共败亡
关于党群关系问题的思考
坚持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
百年困惑的破解
艰苦奋斗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面临的十大执政风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超越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
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际社会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思考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业绩和基本经验
选好“班长”,须把握什么?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抵御执政风险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与实践创新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