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思考
作者刘昀献              日期:2013-03-11               阅读:5000 次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每一个“化”实际上都是两个“化”的对立统一。中国化与化中国、时代化与 化时代、大众化与化大众是三个矛盾统一体,其中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的两次飞跃,既是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 程,也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两次选择的过程。在两次飞跃中“三化”的使命是有巨大不同的,第二次飞跃的任务比第一次更艰巨、更伟大。

关键词:“三化”;相互关系; 含义;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P10)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首要任务, 深刻阐述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我们党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 部环境考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为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一、“三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含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2] 。这里的三个“与”实际上已经概括出了”三化”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化”有各自的基本内涵,但又是辩证统一的整 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只有同中国 国情和民族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只有 与时代发展同进步,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只有与人民群 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产生不竭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 进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3]。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化”各自的基本内涵来讲,每一个“化”实际上又是两个“化”的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要马克思主义化中 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同时要马克思主义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要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在这三个矛盾统一体中,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目的;没有前者 后者就无法实现,没有后者前者就没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的 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其 目的则是要改造中国,即把这种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引导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在当 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中外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 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同时要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化时代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实践发展相 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1](P11),因而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1](P11);但马克思主 义时代化的目的不是为时代化而时代化,而是引领时代发展进步,是“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1](P12);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变 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洞悉时代发展变化大 势,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 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我 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 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面前,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视野、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认识和把握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在复杂多变的时代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探索 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做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 念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并转化为其行动的指南,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4] (p305);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还不在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人民群众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其改变人民命运 的程度,只有与人民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并永葆青春活力。人民大众既是实践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共 命运;人民大众才会真学、真信、真用,才能转化为人民大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变亿万人民群众的命运为己任,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认同和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才能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的深刻变 革和调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如何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不仅是摆在全党面前必须科学回答的重大理 论与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 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 有逐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奠定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

二、在马克思主义两次飞跃中“三化”的不同使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了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实际上两次飞跃,既是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两次 选择的过程。三化根本的是大众化。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有关注人民命运,人民才会选择它,否则就会与其他主义一样被遗弃。在革命时期,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 义,因为它科学指出了工农群众受压迫剥削的根源和翻身解放的道路,成为人民群众的指路明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仍然要接受人民 的选择。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探索真理的过程是一致的。人民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过程,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 索,人民发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关注人民的命运,就会自觉再次选择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为什么呢?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没有完成这个使命,没能担负起 这个任务,所以失败了。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和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为什么?因为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且力量相对 弱小,因而也难以担负起这个使命。只有我们党有能力、有条件实现这个使命,所以我们党任重而道远。

我们党在90年的历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实现了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该说第二飞跃的任务比第一次更艰巨、更伟大。

在马克思主义两次飞跃中“三化”的使命是有巨大不同的。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看,在第一次飞跃中,中国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主要是实现马 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主要之点都是如何革命、如何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制度,建设新制度,这个理论基本是成熟的、完善的,关 键在于如何应用,怎么在不同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具体实施的问题,是城市武装起义、还是农村包围城市,要具体分析。在第二飞跃中,中国化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 新发展问题。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仅七年,而且是在与内外敌人进行斗争的环境中进行建设,也没有形成系统的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可以说马列的理论宝库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既少且不成熟。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化,需要当代马克思 主义者在实践中的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

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来看,在第一次飞跃中,时代化主要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推动革命走向胜利,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第二次飞跃中,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如何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看,在第一次飞跃中,由于广大群众文化素质和理论素养相对较低,大众化的主要任务在于通俗化,在于从书斋走向实践,在于用生动活泼的 民族语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接受,通过武装群众,引导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第二次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重新使马克思 主义与人民群众命运联系起来,与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联系起来,譬如生活就业问题、公平分配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关照人 们的现实利益,与人民群众改变自身命运的活动毫不相干,理论与实践脱节甚或对立,那么再好的理论也逃脱不了被束之高阁,也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更不用 说武装群众了。所以说,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实上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选择,人民是否重新选择、认同马克思主义,不在于别的,关键在与当代 马克思主义能否继续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当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多元化发展,从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的 确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其能否被人民重新选择、认同,不仅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而且从深层上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 最大的执政党,一定要有理论自觉,应主动承担起推动“三化”的历史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10,(5).

[4]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来源:《桂海论丛》2011年6期



  阅读:5000 次

刘昀献的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
对10 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思考
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扩大选人用人民主
苏共精英的退化与苏共败亡
关于党群关系问题的思考
坚持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
百年困惑的破解
艰苦奋斗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面临的十大执政风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超越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
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际社会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思考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业绩和基本经验
选好“班长”,须把握什么?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抵御执政风险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与实践创新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