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刘昀献              日期:2013-03-11               阅读:4970 次

 

  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阶段,现在开始向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正确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

   中国作为一个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人 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局面。正是基于此,中共适时提出了解决发展困局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观,并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就向世界表明,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中国要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的经 验和教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以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应从人的利益出发,赞成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并主张人类有 权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好恶来对待自然,从而形成人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最终危及人类生存。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只看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忽视二者的对立,忽视人的社会性,把人降到自然生物的水平,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 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自然适应并满足于人以及人适应自然两者的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幸福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这种发展不仅 指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包括自然环境、人的生存环境的发展;不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整体的进步;不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进步,还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生态文明的发展进步。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发 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科学发展观不是一般地要求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安全,而是把这些要求视为发展的基本要 素。它反对那种无视人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悲观主义论调,主张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第 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譬 如,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从 矿产、天然气等资源的拥有率看,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诫我们,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改变不文明、不科 学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文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改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环境,实现其良性发展,这是最根本意义 上的以人为本。同时,这种发展还必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仅要关照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更要关照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 展;不仅要关照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还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为此,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人类的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用“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确定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关系;确立了人与自然应当和睦相处的伦理关系。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 文明建设,就是在更全面、更合理、更自觉、更高层次、更长远意义上对“以人为本”的肯定。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因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归宿。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 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没有生态文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生态文明,所谓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国目前正处于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但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中国 不可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因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就会导致我们的生态系统崩溃。因而,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 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阅读:4970 次

刘昀献的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
对10 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思考
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扩大选人用人民主
苏共精英的退化与苏共败亡
关于党群关系问题的思考
坚持把“最高标准”贯彻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
百年困惑的破解
艰苦奋斗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面临的十大执政风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超越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
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际社会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思考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业绩和基本经验
选好“班长”,须把握什么?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抵御执政风险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与实践创新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