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谈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的激荡与创新
作者程天权              日期:2013-01-17               阅读:4379 次

 

“大学是一个思想激荡的地方,思想的碰撞促进文化的碰撞,在文化的碰撞中促进文化的选择。”日前,程天权书记在接受校外媒体和校报记者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访时,表达了对校园文化现状与发展的分析和思考,校园文化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适应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如何进一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程天权书记对校园文化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主体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凡是到过人大校园的人,一定会对人大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学生社团招新时的“百团大战”,还是教二门口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广告;无论是频繁的与国内外大师对话的学术活动,还是自娱自乐的周末文艺演出……如火如荼的学生活动,彰显出人大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参与意识。在这座充满青春活力与蓬勃朝气的校园里,有荣获“全国十佳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有被誉为“业余团体、专业水准”的全国一流的学生艺术团;有在全国高校中极具影响力的学生媒体——青年人大报社;有勇夺首届“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冠军的学校篮球队和获得世界大学生男排冠军的校排球队;有“文化助残”、“青春健康之旅”、“爱心桥”等一大批大学生志愿实践的品牌活动;

    此外,一年一度的学生艺术节、五四文化节、服饰文化节、歌影年华、风载我歌行、“一二·九”大合唱等一系列耀眼夺目的传统品牌节目,以及全国高校学生媒体论坛、“青春·中国”全国大中学生纪实DV作品大赛、首届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动漫设计大赛等一大批新创的学生文化活动……积极向上、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人大文化”,铸造出人大学子求真务实的精神气质。

   “校园文化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程天权书记强调,校园的氛围、环境、气场,这是其它的地方所不可比拟的。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是广大的师生,师生共同营造了校园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建设一所大学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地把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以及课堂之外,都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 程天权书记说,按比例来讲,课堂教育大概占三分之一,课下自学大概占三分之一,自由讨论大概占三分之一,课下自学以及自由讨论与课堂教育一样,也能激发出自身潜能,并且产生思想的火花。

  “大学的职能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并用文化育人、服务社会。大学在对社会现象和各种文化进行整理的时候,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决定了大学应代表着先进文化,对文化有着强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谈到校园文化的特质,程天权书记说,校园的宁静氛围,琴声、书声交织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这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和气场,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我们办教育,并不希望学生唯学习而学习,唯读书而读书,而是尽量激励学生参与人际交往,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与别人分享思想。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思想的交换与物质的交换是不一样的。”程天权书记十分鼓励同学们进行思想交流,“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同学们讨论一些看似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不大紧密的事情,并在讨论的过程中,针对这些事情,就好的选择与坏的选择进行对比,并最终促进好的选择,从而促进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向前推进。” 程天权书记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才能锻炼很大,“校园文化特别是社团活动,有大量出彩、光鲜的部分,但也有幕后默默奉献的部分,这就有了两种分工,一是从宏观上组织、调配资源,二是弥补、缝合资源并且做好后勤保障。在校园文化中的锻炼,有助于同学们对自己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定位,为以后的就业埋下伏笔。”

  对于校园文化的分类,程天权书记认为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是学术活动。我们提倡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作为一所大学,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实现从茫然不知到比较知道再到自由王国的转换,而大学校园的学术活动在以上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第二类是青年活动。青年活动有助于对青年的身体、心智、真善美的培养,大学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青年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三类是体现一所大学固有精神与传统的活动。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追求实事求是,有好的精神与传统。使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中国、关注世界,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要胸怀祖国、爱国忧民。

  第四类是与社会的互动活动。这类活动是以学术为依托的研究活动,包括扶贫、支教、宣讲、调研,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与社会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不是在社会边缘,而是要进入社会中心。大学要拆去无形的围墙,营造开放的文化环境,大学要发展好,就要走进社会,不能自视清高,脱离社会。”

  重视文化精神 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教育界委员联组会讨论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程天权书记在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言中,提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依然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和矛盾,并就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适应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提出了进一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问题的建议。之前,程天权书记还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国家软实力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其观点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滞后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感、没有哲学思考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民族。” 在访谈中,程天权书记将校园文化放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上审视,他说“文化精神至关重要。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并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物质和文化,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思想理论,重有形轻无形,这样的观念导致对文化精神的忽略,造成缺失,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学承担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更是全民族整体思想的提升。”这是专访时程天权书记强调的观点。程天权书记针对校园文化在人民大学的发展现状和今后的方向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密切相关,校园文化要依照教育规律不断完善发展,要实现人的塑造,要实现创造力的体现,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提升国家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与我们国家的发展纲领结合起来。”

  程天权书记介绍说,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软实力是以学习、学术、文化、科研为主题而展开的,提供先进的思想理论;软实力包括文化和精神的影响力,我们要增强软实力,文化和精神的东西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综合国力的提升上,大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学是一个能量极,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对社会的辐射是强大的,体现了文化的辐射作用。同时,大学也是政府的智库之一,与政府的政策研究室之类的机构并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85%的研究者集中在大学校园。

  软实力包涵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多种功能,程天权书记一一道来:“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制度,是一种产品。所谓精神,指大学应该将人类文明发展中所积累的知识代代相传,培养人的高尚理想、信念,传承热爱生活、关爱社会、服务他人的精神,即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所谓环境,即营造一个讲道德、守法纪、诚信可靠、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热爱国家,有利于见贤思齐、创造发明、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所谓制度,即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社会良好风尚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所谓产品,即向社会提供思想、理论、文艺作品、戏剧、歌舞等等,通过有形的载体实现文化的传承。”

继承优良传统 展现校园文化底蕴

  “谈到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非常有必要谈谈我校的历史。”程天权书记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梳理了人民大学70年的发展历史:

  诞生和初建阶段:陕北公学作为起点,存续时间虽然短暂,但很重要,是党亲自缔造的大学,与党、新中国密切相关,是革命的、向前的大学,能够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

    随着革命的推进,在解放初期人民大学成立之初,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在专业设置上,以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为着眼点,满足了新中国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可靠、好用的接班人,所谓可靠,就是热爱党,热爱人民,所谓好用,就是务实,能力强。第二,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中国的指导思想。第三,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兴思想。

  停办与恢复阶段: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学甚至整个国家一片混乱,人民大学在那个时期曾经解散。文革后,百废待兴,着力恢复元气是主要任务。

    大发展阶段:即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同时,要发挥大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我们不会忘记,当年是胡福明校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在为社会提供思想理论营养方面,必须承认,我们目前为社会提供的好的理论作品和文艺作品还不够,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程天权书记站在70年校史高度指出:“从人民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大学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办学也正在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换。”

  “大学是一个思想激荡的地方,思想的碰撞促进文化的碰撞,在文化的碰撞中促进文化的选择。”程天权书记反复强调,正是得益于人民大学海纳百川、勇于担当、与时俱进的文化底蕴和特质,她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精彩纷呈、捷报频传。

  对于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程天权书记如数家珍:2005年,许多学生参加了“沿着共和国的足迹”、“青春关注西部”等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200名学生进入厂矿、社区,参加基层人才直通车项目。2006年暑期,人大学子赴新疆实践团经过近4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完成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人大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7年来,接受法律咨询10,000多人次,网上出具法律意见1,000多次,免费为无法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困难群众代理诉讼和劳动仲裁案件百余件。去年“5.12”四川大地震之后,人民大学的川籍学生,饱含对家乡浓厚深沉的爱,收集、研究有关国内外的灾难资料,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等应该注重的8个问题及相关10项灾后重建建议,调研报告《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送呈国务院新闻办并成为四川省灾后重建政策的重要参考。 奥运会上9000多名志愿者更是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与形象风采。

支持与社会良性互动 引导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之中,校园也远非一片净土,校园文化的开展也面临着物质的诱惑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如何协调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如何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地稳步发展?

    程天权书记认为,导向很重要,“在学生活动中,我们一直坚持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完善组织引导,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制度革新、思想创新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多元文化、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审美观等方面,这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目前,人民大学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学校与社会产生了很好的互动效应,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学校还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政策宣讲和社会调查活动等,通过整合各界资源,为提高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程天权书记表示,学校非常支持、赞赏校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开展活动时,要求广大师生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第一,组织活动一定要适度。切不可为了眼前的某种利益与机会而忽视了学业,要紧紧围绕学业和成长来开展活动,要在活动过程中努力提升思想和认识,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第二,组织活动要发挥团队力量。开展活动务必要有组织纪律,要确保安全。第三,组织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和详细方案。要保证活动的意义与成效。

  程天权书记指出,在互动过程中,当然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比如,社会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对学生与社会合作开展的活动缺乏相应的支持与保障等等。对此,大学需要社会的充分理解,社会要给予大学尽可能的资金帮助与资源支持。“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觉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良性互动。大学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可以说,大学文化正在走向社会中心。”



  阅读:437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