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高考有弊端但利于选人才
作者程天权              日期:2013-01-17               阅读:4117 次

 

教育改革成为本届委员关注热点

央视新闻频道《泉灵看两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作客演播室,教育改革成为本届委员关注热点。以下为访谈实录:

泉灵:泉灵看两会,欢迎来到我们人民大会堂的演播室,今天我们就要就高考的改革,来做一个,想两位委员做一个专门的讨论,首先我想问两位委员,现在在网络上有一个话题特别热,就是关于高考,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到底在中学教育的时候,要不要文理分科,刘校长您先说。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人类的知识现在积累得越来越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到手,所以应该做出选择,但是具体怎么选择,我的观点更倾向于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因为每个人只有自己选择了,自己才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才能形成一个有个性的,有人格的一个人。

泉灵:您告诉我选向是什么?如果孩子们能选的话。

刘长铭:兴趣。

泉灵:他自己决定是要上文科还是理科,还是文理科都想上,他可以吗?事实上。

刘长铭:当然可以,我们应该给学生各种选择的机会,而且我们应该针对着不同的选择,来尽可能提供满足他的角度。

泉灵:从大学的角度呢?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我觉得因为我们中学教学的内容,教案上的知识,他有一些知识,对一个青年人,对一个面向未来的人,基本上都应该掌握,了解这个知识,并且通过文理科不同的特性,改善他的思维方法,改进他的思维方法,培养他的广泛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现在因为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那儿,在功利主义下面,他势必会放弃一部分选择。

泉灵:也就是说从您的内心,您认为文理不分科更好一点。

程天权:我觉得是这样。

泉灵:但是有高考,没办法。

刘长铭:我更觉得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涉猎一些知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把每一科知识都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更不希望每一科都用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学生可以了解很多问题,但是来了解从中选择他愿意发展的方向,而不是逼着他被动地去学,其实这个是很多学生厌学的原因。

泉灵:您的意思是文理可以不分科,但是别都考了。好,现在我们回到症结的问题,就是关于高考指挥棒,它到底起多大的作用,其实这次发表教育中长期纲要的时候,征求意见稿,据说之前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就是高考该留还是不该留,这个指挥棒到底要不要?两位的意见。

程天权:这个高考恐怕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无奈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一些位置,选拔只能选拔一部分人,不能全提,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如何选拔?就有一个问题,我们尝试着用很多的方法,但是相对而言,在现阶段,考试还是一个比较公平,效率比较高,还是比较有秩序的方法,当然它有很多弊病。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高考我个人认为不能取消的,但是这并不以为这说高考就能够完全满足我们对人才甄别的要求,因为我们需要明白,凭一张考卷,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选拔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特点很多都不一样,所以我想呢,高考不能取消,但并不意味着,从我们选拔人才只有高考一种途径,我想我们应该逐步地改革,并且为学生能够进入到高等学校学习,提供更多这样入学的一种通道,这是一种进步。

泉灵:所以其实在去年的时候,已经有类似改革的尝试,比如说您应该学校有一个名额,可以以您的名字推荐一个学生,当时社会的期待就是说,可能有一些奇才、怪才,他可能高考考不进那么好的学校,但是他在某一方面又特别有专长,可以把他输送到大学里,但是最后我记得你们的校长们都是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最后还是选出了各方面都很均衡,很好的学生,进入这样的保送的名额,有些人说是浪费了。

刘长铭:去年我推荐了五名,我个人认为呢,这五名选手都有很鲜明的发展个人的可能,但是我想呢,能不能够考上大学,并不是我推荐了一个标准,我是倾向于推荐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学生,在某一科发展得比较超长的学生,至于这个学生学生,能不能凭自己的本事考上,或者考不上,这不是我们考虑的条件。

泉灵:能不能更有特点的?

刘长铭:更有特点的学生,我想在随后的几年的推荐,如果我们这个方式坚持下去的话,我想给社会一个很好的导向,更有特点的学生就会不断地产生出来,我们也除了目前的,以往我们的体制,是不便于,不利于产生这样的学生。

泉灵:也就是说您需要社会的鼓励。

刘长铭:对。

泉灵:从大学角度来说,希不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招生的名额?

程天权:这事很难说清楚,因为从一般的情况讲,我们如果有自主招生的权利,我们也是能够发现,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在某一方面特别有特长,可以培养,在另外一方面,正常考试他进不来的学生,但是因为这个事情相对而言,它的主观性比较强,社会的公信力会受到挑战,你选这个人为什么选他,不选其他的人,不像一张考试卷这么来定,好像显得公平,其实一张卷子来定,并不那么公平,但是我们知道相对那样,更透明一些,更公开一些。

泉灵: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是来自央视网的网友的,主要是提给刘校长的,他说现在课业负担,说了很多年减轻,但是大家没觉得书包轻了多少,这个事情真的是改革口号,还是真的做到了?

刘长铭:我想现在中小学的课业负担,很多跟升学有关,因为考试的压力非常大,我想我们逐步地减轻考试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变一种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我觉得是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确切地说减轻过重的精神负担的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因为一个人被动地做一个事情,就会觉得非常地累,负担非常地重,如果要是主动地去做,尽管他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一定少,但是他会感觉到精神上非常轻松,他乐学,愿意学,我想这个负担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减轻课业负担,这个课业负担的衡量,不能够仅仅是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作为尺度来衡量。

泉灵:好,非常感谢两位今天来到我们的大会堂演播室,谢谢。



  阅读:411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