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
作者虞云耀              日期:2013-01-05               阅读:5671 次

 

记者: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 期。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互渗透、相互撞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请您就此谈谈您的认识。

虞云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但是党的指导思想决不能搞“多元化”。80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党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实践问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理论,是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是必须把一般原则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是相脱离的理论,是必须由实践赋予活力并由实践来不断修正和完善的理论。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我们党自身的经验,就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新发展和实践中的新创造,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就不会有今天。

记者: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当着重解决好哪几方面的问题呢?

虞云耀: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连续性中包含着阶段性,阶段性中体现着连续性。不讲连续性,就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不讲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就缺少生命力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都体现着连续性。由于时代、国情、历史任务、革命道路等方面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然表现出阶段性。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是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应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而不是具体结论;应着重把握的是完整体系,而不是只言片语;应着重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个别论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坚持就丢了根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就会归于失败。具体结论是把基本原理运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或运用于考察特殊对象得出的结论。具体结论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仍然符合实际;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但随着客观实际或对象本身发生变化,现在过时了;有些结论由于对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不够透彻,甚至当时就有程度不同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具体结论的错误,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就认为经典作家所说一切都不可改变。对某些结论和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和突破,丝毫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恰恰相反,这是一切科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发生失误。

三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创新精神。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理论创新是建立在认真学习、正确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从成功与失误、胜利与挫折中吸取历史的养分,并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吸取国外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引以为鉴。创新源于实践,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支持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辟新境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四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要求他们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和行动方针问题。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只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党80年最重要的基本经验。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记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表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如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这一点呢?

虞云耀: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够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前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期间,党经受了包括失败和挫折在内的巨大考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必然要及时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实际,具有中国形式和中国风格。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一切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指引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江泽民同志指出,离开本国 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 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实践经验,面向21世纪,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新观点,特别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开拓前进的过程。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左”的东西根深蒂固。产生这些东西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对“左”的倾向的新的表现形式,必须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有的人对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采取教条主义和怀疑的态度,不学习,不接受,不宣传,甚至公开发表与党的决定相反的意见。这种现象是党的纪律所不能容许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有人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企图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的轨道。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克服各种干扰。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马克思主义、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为政治信念,我们在思想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作为重大原则,我们在工作中要切实予以贯彻。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当前,无论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加强和改进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更好地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如何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很好地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全局,需要进入深入全面的研究。我们党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把这种学风发扬光大,像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今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阅读:5671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