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格和创新意义
作者虞云耀              日期:2013-01-05               阅读:5096 次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统一性、实践性、创新意义和旗帜意义。真正认识这些理论品格,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在联系和精神实质,才能在实践中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

“三个代表”的统一性

“三个代表”的统一性,首先表现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统一性。一般来说,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一致的,历史地统一的。这种一致和统一,表现为一定的精神生产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相适应。一定的物质文明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其成果的标志,是相应的文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而一定的文化总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的物质文明条件和需要形成的。经济是基础,决定文化这个意识形态。文化相对经济而言,精神文明相对物质文明而言。有什么样的经济,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物质文明,最终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明。因此,“三个代表”不仅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了哪一个轮子,都会“翻车”。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反映出我们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地位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当然,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一致性,决不是说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经济上去了,物质文明搞好了,文化建设或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因为问题还有它的另一面,这就是两个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物质文明不等同于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和的生产方式,它只是生产方式运动的物质成果;更不等同于精神文明,它只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这种不平衡,反映了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也表现了它与物质文明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人穷志不短”,“为富不仁”,就是这种不平衡性的突出例子。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经济很发达,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并不都先进,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腐朽落后的,存在着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都不够发达,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先进、最优秀的成果。文化建设或精神文明建设,既依赖于、适应于经济建设或物质文明建设,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而且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但精神文明建设决不能忽视,如果仅仅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带来严重后果。经济建设失去思想和政治保证,必然要出大问题。这就是我们党既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同时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逻辑。毫无疑问,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一手硬、一手软”,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等,都是背离“三个代表”要求的,必须加以纠正。

“三个代表”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三个代表”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经济建设方面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在意识形态方面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从而不断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在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时刻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都是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正如江泽民同志今年6月20日在宁夏、 甘肃考察工作时指出的:“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坚持“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是对我们党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考验,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党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三个代表”,又在“三个代表”的实践中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迎接新挑战、接受新考验中,更具生机、活力和创造力,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这就是面向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大思路。

“三个代表”的实践性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源于实践,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 多年和我们党近80年建党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扎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的理论之树。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样,人的正确认识也必然来自客观的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性。理论离开实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从实践开始,只有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动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仅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而且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在实践中解决这两个重大课题,要求我们的认识具备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具备了认识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并作出正确判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然而,如果不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发展理论,那么,理论就会丧失生命力,就不能科学地指导极为丰富生动的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面对党的现实状况所作的科学的、深刻的论断。理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它来自实践,更重要的是它指导实践。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各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到党的一切工作中去。

“三个代表”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发展,实践才能不断前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正确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为全党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基本路线,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制度保证。要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的成效。避免脱离全党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就党建抓党建,防止把抓经济建设与抓党的建设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使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更易于把握,更能有效地防止各种片面性,必将有力地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

“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意义

党的十五大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实现这个总目标的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三个代表”的思想,进一步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三个代表”的思想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反映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时代向我们呼唤理论的创新,实践给予我们理论创新的机遇。凡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精华,最终会被历史所接受,并给予合理的定位。“三个代表”正是这样的思想精华。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历史意义。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比我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有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才有与时俱进的党。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是根据时代主题的变迁,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他们创立的理论与时俱进,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世纪之交,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呼唤着党的理论思维的创新。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可以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政党学说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也是此前所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系统论述过的问题。在学习和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过程中,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三个代表”是“老观点新提法”。诚然,我们党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三个代表”的内容看,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主张是一致的。然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继承传统理论、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党的性质、先进性、历史使命等升华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而且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这就有了质的飞跃,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

“三个代表”以极为简练的语言,勾画出了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方向,使6300万党员和12亿中国人民有所趋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成为指引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一面伟大旗帜。通过“三个代表”看我们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党,一个充满希望的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僵化,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又脚踏实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样的党必然具有创造活力,深受人民群众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只有深刻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掌握科学理论的党,就能登高望远,洞幽察微,认识事物本质,掌握客观规律。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时代在前进,我们党的理论在创新、在发展、在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党力量和希望之所在。

 



  阅读:509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