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作者沈宝祥              日期:2013-05-02               阅读:5569 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认为,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一、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1894年1月3日,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1894年3月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卡内帕不是要求恩格斯题词,而是要求他从已有著作中找一简短的语句,作为题词。恩格斯在1月9日给卡内帕回了信。他在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730-731页)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思想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写《共产党宣言》时,他们对未来新社会还没有划分阶段。直到1875年,马克思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未来新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从逻辑上讲,他们提出的“联合体”,是指共产主义社会而言的。在将未来新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以后,马克思明确讲,在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04页)马克思指出,这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还存在一些弊病,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经济结构的局限,由于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局限,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还不可能完全达到“联合体”的境界。对此,恩格斯是十分清楚的,也是完全同意的。

  在1876年至1878年间写的《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就是将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来论述的。但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又将“自由人联合体”这句话,用来表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思想。我的理解是,这里,恩格斯是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作为统一的历史进程来看待的。而且,写信者又要求在他们的著作中选一句简短的话来表达。那么,在社会主义阶段,这个基本思想应当还有自己的比较具体的体现。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在讲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后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同上第3卷第633页)这一段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二条,一是共同富裕,二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恩格斯对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是人的解放在社会主义阶段所能达到的境界。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人的解放在社会主义阶段可能达到的程度,主要是:争得民主,消灭剥削,按照现代生产力的本性和自然规律掌握生产力,富足的物质生活,人的体力和智力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和运用。依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人的解放的这些要求,在社会主义阶段,是可以逐步实现的,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

  二、以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基本思想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着眼于以下两点:一是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建设能够较快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主义。关于这两点,尤其是后者,邓小平反复作了深刻的阐述。

  邓小平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页)这里,邓小平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而是从是不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来阐述问题的。他的名言就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探索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这就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最初表述。

  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不断展开和丰富。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他在1978和12月13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就提出一个大政策,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成为示范力量,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后,他又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看待共同富裕。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归结为共同富裕,这是很深刻的思想。

  另一方面,邓小平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要求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他说,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邓小平以后,我们的党中央坚持了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而且不断丰富、充实、发展。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同志多次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以人为本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是对邓小平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来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现在将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重要的理论创新。以人为本,其基本涵义同老祖宗讲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完全一致,而且有所发展。以人为本,四个字,简炼明确,通俗易懂,这四个字虽然古已有之,现在,对它作了全新的解释,赋予其社会主义的内涵,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重要成果。

  以人为本提出后,迅速传开,妇孺皆知,为广大干部、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物质力量。

  将以人为本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既有理论的依据,更有实践的依据。



  阅读:556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