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作者于今              日期:2013-03-08               阅读:4017 次

  梁启超一生颠狂于时代之潮头,有学者称梁启超最善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诚非虚言。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更易让我们明白,梁启超为什么没有象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拘泥不化,而是“苟日新,又日新”,始终保持着少年般的锐气和朝气。
  且看这一段:“凡物适于外境界者存,不适于外境界者灭…学者谓之淘汰。淘汰复有二种:曰“天然淘汰”,曰“人事淘汰”。天然淘汰者,以始终不适之故,为外风潮所旋击,自澌自毙而莫能救者也。人事淘汰者,深察我之有不适焉者,从而易之使底于适,而因以自存者也。…外境界无时而不变,故人事淘汰无时而可停。其能早窥破于此风潮者,今日淘汰一部分焉,明日淘汰一部分焉,其进步能随时与外境界相应,如是则不必变革,但改革焉可矣。而不然者,蛰处于一小天地之中,不与大局相关系,时势既奔轶绝尘,而我犹瞠乎其后,于此而甘自澌灭则亦已耳,若不甘者,则诚不可不急起直追,务使一化今日之地位,而求可以与他人之适于天演者并立”。
  梁启超所说的“天然淘汰”,实际上一种被迫的淘汰,“人事淘汰”则是一种主动的淘汰,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把陈腐的、过时的、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的东西主动而及时的剔除,以变应变,以新求新。只有这样,才不致于被“天然淘汰”。
  “人事淘汰”需要勇气,更需要眼光,既要勇于自省,更要善于自省,既要勇于改正,更要善于改正。勇于改正需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决心,一改一变不免群情汹汹、不免沉渣泛起,一改一变也难免会走点弯路、出点问题、受点挫折,如果因此就走回头路,那“改“也就大可不必了;善于改正需要有战略的眼光、从谏如流的胸怀,既要能一剑封喉,又要能春风化雨。
  总之,要改变肯定是很难的,但不改肯定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只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
  来源:《中华儿女》



  阅读:401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