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论国家哲学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于今              日期:2013-03-08               阅读:4057 次

 【内容提要】国家哲学是关于国家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我们应该在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题,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国家战略,再上升到国家哲学,继而用国家哲学指导国家战略的建构,以应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国家哲学的基本含义
  国家哲学是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处女地”,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为了批判黑格尔哲学向普鲁士王朝妥协的保守性而提出的。
  国家与哲学都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阶级和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之时产生的。国家哲学的存在以及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是必然与必要的。然而,不能将国家哲学等同于意识形态,一方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国家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自然需要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但是,并不能只从统治阶级这一单极去理解国家从而将国家哲学等同于统治阶级的世界观,而应该从两个对立阶级辨证统一的矛盾体中理解国家从而把握国家哲学,就是说,国家哲学是关乎整个国民的哲学。所以,我们将国家哲学定义为通过意识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关于国家运行、涉及社会发展的本体论与认识论,是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以及规范国家行为、社会生活的方法论。
  二、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是批判的、开放的科学体系
  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产生了科学的哲学世界观与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一样具有客观规律。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用暴力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国家,领导人民群众建立新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本质,从而就有社会主义特殊的国家哲学:其目的是扬弃国家生存哲学成为社会发展哲学。
  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三大特性。首先,科学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基本特性。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历史客观规律的,是指导国家行为和社会生活的科学理论。其次,实践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根本特性。旧国家哲学只是“解释”世界,是“虚假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尊重并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物质实践,从中汲取养料,并为广大群众掌握,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则是旨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哲学。最后,群众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表现特性。它从群众中来,也回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辨证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是批判的、开放的体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而非全盘否定;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科学性及其批判性,使它在本质上和总体上不会成为“虚假意识”,而是指导人们革命与建设的与时俱进理论。
  三、 如何构建国家哲学
  1、批判地继承西方社会的国家哲学,强化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头脑”地位和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功能、方法论功能、国家政权的论证功能和思想文化的导向功能上。
  2、在扬弃中国文化中构建当前的国家哲学。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并强调对立面的和谐、平衡以及互助、互济,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的“和”、“合”精神。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事物的不同和差异中,找到彼此的契合点,求得和谐共处,促进事物的发展。当今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精神可以说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
  3、在国家战略之中构建当前的国家哲学。国家战略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总谋略,它是以政治、军事为直接手段和安全保证,以经济为物质基础,筹划和综合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和精神力量等,从国际安全角度出发,保卫国家安全,实现国家振兴与发展,以达到国家目标的科学和艺术。其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兴亡。
  发展战略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整个时期的关键战略、核心战略和整体战略,也是中国国家哲学的题中要义。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哲学的第三次变革,是继承了中共三代领导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将国家哲学直接深入国家战略之中,并将国家战略上升到国家哲学。这次转变,使中国走上了科学的发展道路。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平崛起”战略,是与当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思潮相协调、相衔接的。
  国家哲学是国家运行、社会发展的本质探索;国家战略是在国际立场中解决国家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它们在同一个层次(最高层次)上指引、规划国家运行与社会发展,同处于国家“头脑”的地位。
  国家战略与国家哲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国家战略的全局性诸原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国家战略本身就具有国家哲学的意义,从而成为其组成部分,而国家哲学(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则应该在国家战略的框架内具体深化、构建,在这种紧密的关系中,共同引导、谋划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4、在“一元化”前提下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建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汲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国家哲学的多样性,以丰富、充实社会主义的国家哲学。但是,千万不能够实行国家哲学的“多元化”。
  四、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构建的现实依据和现实意义
  首先,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我们应该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哲学地位,强化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的功能,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必须牢牢抓住,但要瞄准当今世界的学术前沿,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与当前的国情与国际形势相结合,制定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实际的理论同时也必定是世界的前沿理论。
  再次,当前提出并构建这样一个学科,对于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无疑是很合适宜的一个举措,并可以成为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人才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世界是物质的,也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具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指导思想、核心和精髓,具有全面的科学性和永久的生命力,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而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构建和探索,更是具有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简介:于今,1970年6月-,男,教授,研究生导师。系“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主持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来源:《科学新闻》



  阅读:405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