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社科专家畅谈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李崇富              日期:2013-02-28               阅读:1241 次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李瑞英)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在社会科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在今天由中国社科 院于京召开的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来自社科界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交流了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冷溶指出,“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把“计划”改为“规划”,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 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两个具体指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等,既切合实际,又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努力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李崇富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灵魂和红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需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及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

  哲学家李景源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 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与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丰富和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关于历史主体的表述。

  经济学家王振中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内涵。长期以来,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GDP的增长。

   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增长概念的局限性,提出发展的概念,即强调GDP增长的同时必须注重经济结构转变;8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90年代,注重研究“绿色GDP”,关注经济增长造成的外部副效应。现在,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发生 了变化。

  社会学家李汉林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强调社会整合。发展的过程是利益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的过程,没有分化就不会有发展,但 贫富差距扩大、利益分化加剧,则会造成社会的紧张与冲突,从而不利于发展。只有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整合,让共同富裕成为新的发展起点上的主旋 律,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东欧中亚问题研究专家邢广程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汲取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它表明,我们党在着眼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时,也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待这一问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而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 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我国的国际战略上看,也是和平的发展观。



  阅读:1241 次

李崇富的文章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关键在于站稳立场
光明日报:开展"三项学习"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贯彻“四个尊重”推动社会进步
专家解读"三个意识"之"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为防止噪音和杂音出现
专家谈“三本”理念 不谋私利才能真正成为人...
马克思主义才能给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导航
必须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
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本好教材
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
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几点认识
公仆意识警示四类现象 领导干部勿忘“服务员...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战略高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 真学真懂真信以达到真用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是真...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深化...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石
社科院专家:“三个意识”里“公仆意识”是根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是一项重大而紧迫...
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写好"科社"教科书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