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不能轻言“过热” 政策稳中求进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
作者王一鸣              日期:2013-03-15               阅读:1366 次

 今年上半年,出乎人们意料,经受非典冲击的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增长了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1.1%,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9%,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进出口同比增长39%,比上年同期加快26.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使人们看到中国经济旺盛的生命力。舆论普遍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但同时,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的声音也悄然升起。最常被提及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有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二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存在引发通胀的危险。7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说,中央银行要增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作出“提前量”的正确判断,而不是等到已经明显出现通胀时才采取措施。

  因有效需求不足在近几年一直疲软的中国经济,如今真的开始“过热”了吗?这就成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的主题。

  不能轻言“过热”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出现一种“过热”说法,不知您怎么看?

  王一鸣:判断热不热,得有一个判断标准。最重要的是要看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平衡,看供给的扩张是否与需求的回升相一致。从总体上说,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背离的情况。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可以说我国一直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调整措施,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GDP增长率稳定在7%至8%这么一个平台上。我们认为这个时期是调整型增长阶段。应该说,这个时期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调整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一批对经济增长带动力强的产业,像IT、房地产、汽车等迅速成长起来。有迹象表明,我国经济正在走出调整型增长期,进入一个较快增长新阶段。

  虽然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在刚启动时就遇到了“非典”的冲击,但大家比较公认的看法是,“非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大概在一个百分点左右。尽管对就业、农民收入等有较大影响,但并没有改变经济较快增长的轨迹。

  在这个阶段,讨论是否“过热”,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通过这几年的结构性调整,现在可以说出现了比较好的局面。我们不能刚刚出现经济速度回升,就紧张起来,注意力马上就转向“过热”,就要刹车。从总量上来说,现在还不能说是出现了过热。另一方面,有些苗头性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经济快速增长,更需要健康的、高质量的、高效益的增长。

  注意一些苗头性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您所指的苗头性问题是什么?

  王一鸣: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些地方的新一轮投资热,特别是开发区热、园区热。今年初,地方政府都进行了换届,新一届政府上任后都有很多想法,都要干事,干什么?存量改造和重组,难度较大,收效也较慢,于是目光都转向搞增量,不少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尽快上项目,大量圈地,搞开发区、园区建设,这是投资快速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盲目都搞开发区、工业园区,容易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建设开发区、园区,必然要大量投入资金,包括银行信贷资金。如果搞了“五通一平”、“七通一平”,没有工业项目进入,必然会造成资金的沉淀,集聚负面因素。同时,开发区、园区建设还要大量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当然这里面要区别对待。沿海一些地区是有项目没有地,如浙江。但内陆不少地区,是建了园区后没有项目。近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清理整顿各类开发用地,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管。这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一些行业的投资热。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回升,生产资料和电力供给明显趋紧。2002年,钢材产量1.8亿吨,相当于美国和日本钢产量的总和,加上进口钢材2449万吨,实际消费达到2亿吨。今年1-6月,钢材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进口1850万吨,增长57.9%。在钢材价格一路攀升的驱动下,钢铁行业投资增幅迅速攀升。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增幅高达153.7%。从新增生产能力看,主要是中低档次的钢材品种,而且多为几十万吨的小钢厂。同样,在较高利润率的驱动下,汽车行业投资增幅也比较猛,尽管市场需求上升也很快,但是不注意宏观调控,几年后也会形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和浪费。同样,房地产开发也有这个问题,房地产上半年的销售增幅很大,但内部也有结构性的问题。

  第三,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M2上半年同比增长20.8%,增幅高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价格之和9.8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少有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上半年增长22.9%,增幅提高10.9个百分点。贷款增势为什么这样迅猛,我判断与工业投资增幅较快、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投资热等有直接联系。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31%。另外还有人民币相对来说比较坚挺,利率相对较高,吸引外资大量进入,上半年外资进入300亿美元,需要发行货币来冲销。当然,我们不能简单从M2去判断经济过热,有些专家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期,M2的适度超量增长是必须的。但对此要引起重视,进行适度调控。

  中国经济时报:您既然不认为已出现了过热,但提出这些苗头性问题,主要是说明什么问题?王一鸣:我的意思是说,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不仅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重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当前要重视解决盲目兴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量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问题,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要控制那些污染型的小造纸、小水泥、小化工等“十五”小工业的盲目发展。

  短期内还不会出现通胀

  中国经济时报:您觉得今年有没有出现通胀的可能?

  王一鸣:从目前来看,短期内,物价还不至于达到通胀的水平。虽然物价已持续回升了6个月,但现在还不能说是通胀。因为居民消费价格回升的幅度还很有限。从市场面上来看,仅是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回升较快,还有就是服务业调价因素。从最终消费品来看,还是供大于求。现在的物价回升是投资拉动型,上半年投资增长31.1%,但居民消费是回落的,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这么快,无非是这几大块,一个是园区投资,二是工业投资,工业投资是几个热门行业带起来的。

  从更大的范围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分不开,我们还受到全球物价走势的制约。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进口的,国内产品价格要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所以,在全球处于通缩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水平上升的空间也会受到制约,短期内还不会出现通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方面有何建议?

  王一鸣:现在还不具备大力度调整政策的条件。基本的立场还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适度微调,就是调整投资结构,调整投向。比如,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加社会领域的投资,包括公共卫生、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各种应急能力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增强政府投资的公共性。像农村教育这一块,很多地方,尤其是落后地区财政资金中教育占了相当大比重,如果中央财政能够适当增加转移支付,各级政府能够增加社会领域投资,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发挥积极作用。现在一些地方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对社会领域比较疏忽。货币政策也要注意贷款结构的调整。最近银行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对房地产投资加强审核。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立场看,也是希望适当降低货币投放量。应该说,这些微调措施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

  总体上说,现在还不能轻言过热。经济形势刚有所好转,马上说过热,这显然是不妥的。对经济形势不要急于下结论,在政策上也不宜急于采取大力度调控措施,可以局部微调。如果调控力度过大,会影响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景气预期,这不仅不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总之,要冷静观察,积极引导,局部微调,稳中求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136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